音乐评论 (Music Review) 是从理论上研究、分析音乐现象的一种实践,是音乐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具体来说音乐评论是对音乐的创作背景,作品意境,音乐风格,和审美价值作出评价。音乐评论注重其客观性与主观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批判性与指导性等属性的统一。
《九九艳阳天》作为中国电影《柳堡的故事》中的主题曲,自1957年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成为经典民歌之一。其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社会氛围。
创作背景
这首歌由年轻的音乐家高如星为电影《柳堡的故事》所创作。电影描写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和一位普通乡村姑娘之间纯洁、质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战争年代背景下的普通人生活。歌曲所反映的是战士与家乡亲人之间的情感牵绊,象征着革命情怀与乡村风貌的交织。作为电影中的主题曲,《九九艳阳天》不仅补充了电影的叙事,还通过音乐表达了对于生活、爱情和理想的美好向往。
作品意境
歌词以“九九艳阳天”这一明快的景象为开端,描绘了阳光普照、东风徐来的田园景色。画面中,18岁的青年坐在河边,风车随风旋转,蚕豆花香和麦苗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整首歌的意境充满了田园诗般的美感,象征着和平与宁静的生活。
随着剧情发展,歌曲表达出青年人的内心挣扎与抉择——年轻的战士在参军与对恋人的情感之间徘徊。歌曲后半部分,小英莲则表达了她对情感的忠诚与等待。这种对爱情的坚定承诺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使得歌曲富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音乐风格
《九九艳阳天》属于典型的民歌风格,旋律简单流畅,易于传唱。歌曲结构清晰,音调轻快,富有乡土气息,展现了苏中地区的民间音乐传统。通过运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歌曲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歌的特点,也借助这种朴实的风格与广泛的听众产生了情感共鸣。
音乐风格上,它融合了传统民间旋律与20世纪中国音乐的现代转型。与复杂的西方音乐结构不同,它强调旋律的抒情性和通俗性,适合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其风格与当时的新中国文艺方向相符,即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来传达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民情感。
审美价值
从审美角度来看,《九九艳阳天》以其清新的田园意象和质朴的旋律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歌曲的简洁明了,既没有过于复杂的和声编排,也没有华丽的修辞,却在平实中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力量。这种“平凡中的伟大”正是新中国电影与音乐的一大特点。
审美价值的另一层面在于它的普适性和亲和力。无论是战士的坚守,还是家乡亲人的等待,都是中国几代人共同的情感记忆。歌中的情感真挚而纯净,传递出对生命、爱情和理想的美好追求,成为几代人心中的经典。
总结来看,《九九艳阳天》不仅仅是一首电影插曲,更是一首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情感和生活的经典民歌。它通过简洁优美的旋律和朴实无华的歌词,将人民的情感和生活图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延伸阅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