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论|90年代经典流行歌曲《千万次的问》

文摘   2024-11-11 06:09   美国  

     音乐评论 (Music Review) 是从理论上研究、分析音乐现象的一种实践,是音乐学的一个应用性分支学科。具体来说音乐评论是对音乐的创作背景,作品意境,音乐风格,和审美价值作出评价。音乐评论注重其客观性与主观性、时代性与历史性、批判性与指导性等属性的统一。



      《千万次的问》是刘欢创作并演唱的经典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演唱为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增添了浓厚的情感基调。这首歌不仅与剧中人物的心理历程高度契合,更表现了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复杂情感和文化冲突,是对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深刻写照。


创作背景


      《千万次的问》由冯小刚、郑晓龙、李晓明共同作词,刘欢作曲并演唱。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中国人在美国寻求理想和生存的辛酸故事,歌曲则充满了对自我身份和情感归属的反思。1994年,该曲获得第一届东方风云榜十大金曲,2008年更是入选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反映了它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


作品意境


      这首歌通过不断重复的疑问句式表达出主人公的迷惘和挣扎:是爱还是恨,是依赖还是厌倦。歌词中“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流露出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追寻”既是对亲密关系的依恋,也是对身份归属的渴望。英文与中文的交替运用增加了歌曲的张力,表现出主人公在两个文化之间徘徊的无奈与矛盾。


音乐风格


      《千万次的问》融合了东西方的元素。百老汇风格的管乐编排营造出一种宏大、略带悲剧性的氛围,而刘欢的演唱则充满了东方音乐的抒情性与韵味。旋律在反复的“问”字上层层递进,使得歌曲从一种低沉的思索逐渐推向情感的巅峰。刘欢浑厚的嗓音在演唱中将一种挣扎与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歌曲增添了深刻的感染力。


审美价值


      《千万次的问》表现出一种跨文化的情感纠葛,其旋律和歌词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歌曲通过直接而深情的歌词,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冲突带来的内心痛苦,这种情感的表达突破了地域和语言的界限,具备普世性。刘欢的演唱充满戏剧性与层次感,赋予歌曲独特的艺术张力,使听众能够从中体会到主人公对自我认知的追寻与对感情的质问。这种对文化适应和身份认同的探讨,也让这首歌超越了电视剧的框架,成为一代人对自我、情感和归属的经典之问。


延伸阅读(略):

音乐评论|经典流行歌曲《成都》

音乐评论|百年经典老歌《送别》

音乐评论|经典草原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

音乐评论|80年代经典老歌《读你》

音乐评论|经典流行歌曲《雨中飘荡的回忆》

音乐评论|百年经典民歌《茉莉花》

音乐评论|经典草原歌曲《游牧时光》

音乐评论|经典艺术歌曲《两地曲》

音乐评论|50年代草原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音乐评论|经典俄罗斯民歌《三套车》

音乐评论|经典流行歌曲《梦中的妈妈》

音乐评论|50年代草原歌曲《敖包相会》

音乐评论|90年代经典老歌《爱的代价》

音乐评论|30年代经典老歌《长城谣》

音乐评论|50年代经典老歌《绿岛小夜曲》

音乐评论|经典流行歌曲《只要平凡》

音乐评论|80年代经典老歌《祖国慈祥的母亲》

音乐评论|经典民歌《西部放歌》

音乐评论|60年代经典老歌《红梅赞》

音乐评论|70年代经典老歌《祝酒歌》

音乐评论|70年代经典老歌《红星照我去战斗》

音乐评论|60年代经典老歌《珊瑚颂》

音乐评论|70年代经典老歌《北国之春》

音乐评论|90年代经典老歌《涛声依旧》

音乐评论|30年代经典老歌《在银色的月光下》

《音乐评论》概述

《音乐评论》合辑(1-20)

《音乐评论》合辑(21-40)

《比较音乐学》概述

《比较音乐》合辑(1-21)


公众号简介 |《橡树果》自画像(2022年元旦更新)

橡树果
《橡树果》是自媒体公众号,主要发布藏书类、书稿类、人物类、实证类、微视频等原创推文。与此公众号关联的视频号《橡树叶》,主要分享原创视频诸如:复旦记忆,上海记忆,聚会集影,寻游剪影,记忆相册,异域文化,经典老歌,经典名曲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