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急需一场奥运会
奥
运
来
啦
!
随着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奥运赛况就独揽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多少中国人熬夜守着直播为中国健儿的表现时而激动时而意难平,即使是不看奥运会的人也一定能从别的各种渠道知道目前中国的奖牌情况。
奥运会就像是全国人民最盛大最一致的一次“追星”,而这个“明星”叫中国。
纵使每次奥运会都是全民最关注的话题,我们却认为...
这四年的中国人格外需要一场奥运会。
二.国家经济不好,国民怎么好?
奥运会的刷屏不禁让我将其与各种演出活动类比,它们都像是一种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途径。
近几年演出市场大热,不管是大热流量选手还是老牌歌手都出来想在里面分一杯羹,朋友圈时不时就能刷到朋友抢票难的感慨。
不只是演出市场,旅游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爆火..
秒空的火车票、平均排队一小时的环球影城、还有随处可见拥挤的人头······从几千块的演出票供不应求,到高消费的景区万人簇拥。
全民似乎都呈现出一种有钱有闲的“少爷”“千金”姿态,看起来都像是“很有钱花”的样子。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看似GDP仍在上涨、经济还是兴荣发展的表面下,中国经济似乎已经早已发出许多危险信号。
房地产下行房价一跌再跌,群众社会资产不断贬值;金融行业遭重创,大厂纷纷裁员;金融风险加大,经济转型困难;同个大学包分配的专业比其他专业分数线高几十分,大家却还是愿意报名,因为现在连985都难就业的现状,这份“稳定”和“安心”已经赢了。
从这些角度来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的危机。但我们又如何解释演出市场和旅游业的热度呢?
对此,很多专家和学者都给出了解释。首先,即使表面上看来全民都成了“富豪”与“富二代”,却反而应证了国民的消费降级。因为收入减少、资产缩水,群众没有足够的“大钱”买房,于是相比而言小的花销,旅游、娱乐,就相应地增加了。
为此作为佐证的例子还有与楼市大跌相对照在2023年仍旺盛的车市。其原因也不言而喻:民众不再买房改买车,失业后转开滴滴的人增多,汽车国产替代。但甚至到了2024年的今天,连车市也开始出现大幅下行的情况:今年比亚迪一二月销量大幅下降,比亚迪汽车大幅降价。
而第二个原因,则和人们急需一场奥运会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许多家庭面临物质下降的挫折时,精神的丰足成了所有人都迫切想要得到的东西。
于是人们开始愿意花本来不舍得花的2000块看一场演唱会,愿意拿更多的钱去一次远方。
而一场赛事也能带来同样的疗愈。现在的国民因为经济形势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种“淡淡的死意”,而激情的运动精神却能为其注入一针强心剂。不仅如此,由于经济始终得不到好转,有不在少数的人因此对国家政策和执政方针产生怀疑,甚至削减了爱国情怀。而这场奥运会在很多方面,无声又有效地为中国人唤醒与国家并立的凝聚力。
奥运会为什么有着
能让国人重获生机的能力?
这场全球性最大型最受瞩目的赛事,也必然有它的特别之处。
首先,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是友谊第一,但各国仍不免比较奖牌数。多少年前,中国因为在田径上的短板,被欧美人追着喊了多久的“东亚病夫”。而观众在看奥运会时,也自然地希望自己的国家胜利。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看奥运会的此时此刻,我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集体认同:中国人民。人对自己会有自动的内隐分类(Categorization),这个过程可以是根据同个人群共享的特点、或是不同人群不同的特点来分类。因为有了这些分类(group),这个集体就会自动划分为两类人:与你分类相同的人(ingroup member)和与你分类不同的人(outgroup member)。被划分为组内成员的人会被自然地认为他们共享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信念(Tuomela, 1992)。
同时,内偏爱(in-group favoritism)也会导致人们本能性更关注同一群体的人。内偏爱指的是人们倾向于偏爱自己的群体以及自己群体的成员,尤其是在有互相依赖的关系时这种偏爱更突出(Balliet & De Dreu, 2014)。在奥运会的背景下,全体中国人民都享有同一个自我认知,并几乎只对“中国”这个集体有归属感。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偏爱和维护本国的运动员,且不可避免地在有利益冲突时排斥他国运动员。
这样在奥运会背景下对国家权益的维护是随处可见的,而有一个例子能很直观地说明人对奥运会组内成员与组外成员地态度差别。
体育界常有一个词语“归化”,意思就是体育运动员放弃自己国家国籍,加入其他国家国籍并且为其效力。在中国乒乓球日益强大的同时,许多看不到希望的运动员,选择到弱势国家打球,有些运动员加入其他国家国籍改名字为他国夺冠。
比如小山智丽不仅加入日本国籍,而且还代表日本击败中国前队友。这样的事情无独有偶,挖运动员这样的事并非个例。不同的运动员换国籍的理由或许不同,可面对这样的事国人的态度却惊人的一致:气愤、不解、甚至咒骂。我们这样无意识的态度从内隐分类的角度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
不仅如此,罗尔斯自由主义哲学中提出,爱国主义可以表现为对一个国家的特殊关系,并且有排他性的关注(Nathanson, 1993)。
这既包括对自己国家的关注,也包括对他人关注的疏忽或漠不关心。最后,还有侵略性或贪婪性的担忧。这不仅涉及追求有利于自己国家的利益,同时还涉及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试图破坏或为自己国家获取有利于另一个国家的利益。你看,仅仅是从组内成员变到组外成员,我们的情感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变。由此可见,奥运会确确实实有一瞬间点燃人们的爱国情怀的能力。
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对一个国家产生很多积极影响,而奥运会给主办国或主办城市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之一是社会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Shariati et al., 2015)。
例如,伊朗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成功提高了文化认同感和国家声望。尽管受到国际制裁的政治和经济孤立,伊朗运动员和教练克服了障碍,在夏季奥运会的“大型媒体活动”中赢得了四枚奥运金牌。
同时,奥运会遥遥领先的收视率同样也被研究证明和高涨的爱国热情密不可分。一项2016年的研究表明,大型体育赛事的收视率和爱国主义呈现正相关,也就是说群众的爱国热情约高涨,收视率也就会越高(Choe,2019)。而如果一项大型体育赛事收视率不理想,国际奥委会和媒体公司则会考虑加强爱国主义以增强赛事期间的收视率。
图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d52903370102xbls.html /侵删
除了奥运会本身带来的“热血中国”效应,运动员们也是这份“热血”的主要传播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奥运健儿们作为追星对象,朋友圈被刷屏的“龙队大满贯”、“全红婵跳水都没我下饺子水花大”、“潘展乐 神的孩子在采访”······在看着他们比赛的那一刻,似乎有一种魔力让观赛的我们也成了他们身上的一份子,共享了那一刻灵魂的战栗。
研究证明,体育运动有能力亲密地吸引球迷,传递强烈的情感体验,并建立对运动员和球队的依恋(Westberg et al., 2019)。同样的,在这种依恋下,运动员“为国战斗的信念”也相应地在无形中与观众产生共情,进而强化。
四.奥运会是强心剂
2024年的奥运会对中国是一场及时雨。
在国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和挫折对自己、甚至国家失去信心的今天,那些奔跑的汗水所涵盖的不言败的坚毅、破釜沉舟的勇气、以及鲜活地在为梦想跳动的心脏,透过屏幕溅在了每个中国人的身上,掷地有声。
即使再激动人心的精神食粮也是治标不治本,但奥运会在此时的出现确确实实能鼓舞人们,哪怕一小段日子。
我想说的不是用盲目的打鸡血麻痹自己。那些冲线的步伐和摔倒的伤口都心疼,那些获胜或落败的眼泪都动人。它们包含了一个人一生的宇宙:不顾一切的努力,千万次的失败后再次地选择站起来,最后原谅了所有的自己,决定无论是否是英雄、是否仍旧平庸,都牵着自己的手一直往下走。
或许最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在快要忘记的时候又听到了自己梦想的声音。
关于我们
这里是EZ WELLBEING CONNECTION,一个致力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非营利性组织。
如果学业压力难以调节,可以来找我们聊聊。
我们有专业的心理咨询,也开展心理医生主讲的mental health awareness主题讲座。
你可以通过以下任何平台联系我们。
公众号:EZ Wellbeing Connection
twitter:@EZ_Wellbeing_Connection
Facebook:@EZ WC
小红书:@EZ Wellbeing Connection
IG:@ez_wellbeing_connection
无论何时你碰到困难,我们的拥抱永远为你敞开。
—END—
文字|Claudia
素材|秀米,网络(侵删)
排版|Es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