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来印尼或者出国,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变化,如果你徘徊在出国与否之间,那可以看看,也许对你有用。
实际上,我来印尼之后,确实能感知到发生了一些变化。
今天继续聊变化的事。
1
前几天我说过一件事,我老板的朋友开了家工厂,让我帮忙问问有没有愿意来印尼的小伙伴。到昨天,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聊起了这件事。
她说她想过来,但担心做不了。
我说那你是想多了,出国来印尼,真正遇到的问题,根本不是工作能不能做得了,而是其他。
我问她,怎么突然想出来了?
前几天和她聊,她说不出来的。我们山西人,出个省都费劲,更别说出国了。我当时纠结了好久,最后也是多种原因才选择出来。
聊原因于是就聊到了她离婚的事。
她说老公有暴力倾向,担心哪天直接被打死。
好吧,这事我熟呀,我妈的前半生就是这样过来的,在我的记忆里,她挨我爸打的次数,我都数不清了。
最夸张的一个场面,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放学回家,路上遇到我爸追着我妈打,我妈披头散发,满脸血,一路小跑,都不知道该往哪里跑了。
该说不说,这样的画面,想要忘记,真是太难了。
我问她,内心对老公充满了恐惧?
朋友说太对了,只要对方怒气值蓄满,一个眼神都可以杀人,内心的恐惧根本就是不由自主的。
这我也很清楚!
我妈曾经和我聊过这事!
当时我爸的一瞪眼,眼神中那股子凶悍,她都得打个哆嗦。我妈敢站起来反对,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反观我朋友,现在才三十,早早就意识到了这是个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我真心为她感到高兴,并且祝愿她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而非一定选择离婚。
要说内心的恐惧,我相信我妈很早就发现了,只不过她做出改变和我朋友前后差了十几年,这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生阶段了。
恐惧是感受,无论是什么样的内心感受,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是清楚的,区别在于,面对同一种感受,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这是为啥呢?
2
就像很多人总会后悔几年前的某个选择,如果那个时候选另一种职业,选另外一位女朋友,选择更努力,选择去大城市,现在就是不同的人生了。
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做现在认可的选择呢?
前几天看书,看到一段有趣的事情,是万维钢精英日课,讲萨波斯基的《注定》一书,里面讲到个案例:
说两个同事在咖啡店买咖啡,在通往柜台的路上,有两把椅子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人直接绕过去了,而你选择了把椅子挪开。
事后,你和同事还为这事争论了半天。
你同事说椅子放这里,估计人家有啥用,你就不该乱动。你回怼,你也不看看椅子摆的地方,都挡了别人的路了,本来就不对嘛,我给它挪开正好了,我这是在做好人好事。
这是这本书里的真实案例。
作者的结论是,绕过椅子的人,更有可能是从小生长在水稻种植区的,而挪开椅子的,更大可能是从小生活在小麦种植区的。
原因是啥?
因为种植水稻要求大量的集体劳动,特别讲合作,各种工序马虎不得,所以水稻种植区的社会文化有更强烈的集体主义倾向。相反地,小麦只要单门独户就可以搞定,于是多了一点点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更倾向于维护整体秩序,个人主义更敢于挑战秩序。
案例里,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处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虽然他们嘴上会给一个自认为合理的解释,但实际上,真正导致他们做那个选择的原因,他们不一定就清楚。
3
关注我的朋友知道,这次来印尼,我身边都是温州人。在平时的相处中,确实可以感觉到他们处事和我的一些不同。
造成行为不同的原因,肯定是各方面的。
没必要太研究了。
真正重要的,是我认为,相比我,他们似乎更适合在国外,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环境中生存。对于一些不太合理的事情,他们的涵养明显要强过我,似乎有点集体主义那味。
我个人是敏感又极端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