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事件:本周Marvell、博通、Credo等公司陆续发布财报,算力通信引发关注,在网络互联层面,新的产品逐步崭露头角,AEC等新的技术加速落地,引发市场关注度,我们也第一时间发布研报《AEC放量,算力产业链进入合纵连横时代》,本周就AEC话题我们进行更细节的梳理和解读:
【AEC:从交换网络开始讲起】
交换网络是AIDC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用于服务器之间或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使用场景和性能需求,交换网络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光纤连接、电缆连接、两者的混合方案。其中,光纤连接(如光模块+光纤或AOC)和电缆连接(如DAC、ACC、AEC)是目前采用较多的解决方案:
1)光纤连接:光模块+光纤与AOC:光模块+Fiber:光模块+Fiber是光纤连接的传统形式,由独立的光模块和光纤组成。光模块负责光电转换,光纤则传输光信号。这种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光模块以调整带宽和速率,缺点是光模块和光纤之间的连接点较多,可能引入信号衰减和传输稳定性问题。
AOC(有源光缆):AOC将光模块和光纤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使用中的组装需求。相比光模块+Fiber,AOC减少了连接点,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部分光器件的使用成本。缺点是灵活性较低,传输距离在发货前需确定,且损坏后需整体更换。
2)电缆连接:无源与有源:DAC(无源电缆):DAC(Direct Attach Cable)是一种简单的铜缆直连方案,无需电源和信号调节芯片,主要由铜导线和模块头组成。优点包括低成本(铜的成本低于光纤)、低功耗(无需用电)、传输速率高等,局限性包括传输距离短、布线不便(线缆较粗,不易弯折)、易受电磁干扰(密集布线时)等。
有源电缆:在DAC基础上加入信号调节芯片后,即形成有源电缆,分为ACC和AEC。ACC(Active Copper Cable)使用ReDriver技术,专注于信号放大,适合短距离应用,成本较低。AEC(Active Electrical Cable)采用Retimer技术,除了放大信号,还能重建数据,提升传输质量,支持更长距离和更高稳定性。
AEC的特性与优势集中在传输能力、稳定性和成本方面。与DAC相比,AEC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并且在性能上优于ACC,通过Retimer芯片,AEC能有效改善信号质量,减少抖动和错误率,从而提升传输的稳定性。同时,AEC的成本低于光模块,适合短距离高带宽需求的场景。
AEC有望加速渗透,光模块厂商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在机柜内和机柜间的互联需求中,尤其在2.5-7米的传输距离范围内,AEC能够满足低成本高速互联需求。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数据中心带宽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电缆(如DAC)在高速高密度场景中面临挑战加大,AEC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AEC市场将在未来保持翻番增长,特别是在400G及以上速率需求的推动下,且技术不断向800G乃至1.6T速率发展,与光模块形成互补。产业链中的竞争主要集中在Retimer芯片的研发能力,国内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逐渐占据优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扩大,AEC在算力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数据中心短距离高速互联的首选解决方案。
综上,我们长期看好算力板块,AEC的放量以及CSP厂商独立方案的兴起,标志着算力产业链进入到合纵连横时代,我们坚定看好国内相关算力产业链,重点推荐在连接领域全面布局的中际旭创、新易盛,光通信的天孚通信、太辰光,铜连接的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立讯精密等。
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1.投资策略:AI应用起势,软硬件共振可期
本周建议关注:
算力——
光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太辰光、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德科立、联特科技、华工科技、源杰科技、剑桥科技、铭普光磁。
铜链接:沃尔核材、精达股份。
算力设备:中兴通讯、紫光股份、锐捷网络、盛科通信、菲菱科思、工业富联、沪电股份、寒武纪。
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边缘算力承载平台:美格智能、广和通、移远通信。
卫星通信:中国卫通、中国卫星、震有科技、华力创通、电科芯片、海格通信。
数据要素——
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
数据可视化:浩瀚深度、恒为科技、中新赛克。
本周观点变化:
本周海外市场受美国总统大选影响波动较为剧烈,亚马逊、微软、英伟达股价均出现下行调整。国内市场上,受到AI叙事重点从硬件转向软件的影响,AI板块有所回落,截至本周五通信指数下跌3.8%。虽然短期内市场情绪偏谨慎,但中长期来看,AI算力的持续升级和数据中心建设需求仍将对光模块行业构成有力支撑。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景气度变化,同时留意各公司在高端产品布局和技术迭代上的进展。
下一阶段,市场有望聚焦于三季报业绩良好且契合新质生产力的成长赛道,算力板块首当其冲,我们预计光通信板块仍将是算力的核心,建议对龙头标的重点布局。
2.行情回顾:通信板块上涨,量子通信表现最优
本周(2024年11月11日-2024年11月15日)上证综指收于3330.73点。各行情指标从好到坏依次为:沪深300>上证综指>中小板综>万得全A(除金融,石油石化)>创业板综>万得全A。通信板块下跌,表现弱于上证综指。
从细分行业指数看,运营商、云计算、移动互联上涨2.6%、0.8%、0.0%,区块链下跌3.6%,表现优于通信行业平均水平;通信设备、物联网、光通信、卫星通信导航、量子通信分别下跌3.9%、5.0%、5.8%、6.1%、6.3%,表现劣于通信行业平均水平。
本周,受益金融科技概念,飞天诚信上涨28.2%,领涨版块。受益科技信创概念,长江通信上涨22.8%;*ST鹏博上涨21.9%,目前波动较大已停牌;受益跨境交易概念,广博股份上涨14.2%;受益电力设备概念,ST高鸿上涨13.7%。
3.周专题:AEC:铜连接之光
事件:本周Marvell、博通、Credo等公司陆续发布财报,算力通信引发关注,在网络互联层面,新的产品逐步崭露头角,AEC等新的技术加速落地,引发市场关注度,我们也第一时间发布研报《AEC放量,算力产业链进入合纵连横时代》,本周就AEC话题我们进行更细节的梳理和解读。
【AEC:从交换网络开始讲起】
交换网络是AIDC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用于服务器之间或服务器与交换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根据使用场景和性能需求,交换网络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三种:光纤连接、电缆连接、两者的混合方案。其中,光纤连接(如光模块+光纤或AOC)和电缆连接(如DAC、ACC、AEC)是目前采用较多的解决方案:
1)光纤连接:光模块+光纤与AOC
光模块+Fiber:光模块+Fiber是光纤连接的传统形式,由独立的光模块和光纤组成。光模块负责光电转换,光纤则传输光信号。这种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强,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更换光模块以调整带宽和速率,缺点是光模块和光纤之间的连接点较多,可能引入信号衰减和传输稳定性问题。
AOC(有源光缆):AOC将光模块和光纤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使用中的组装需求。相比光模块+Fiber,AOC减少了连接点,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部分光器件的使用成本。缺点是灵活性较低,传输距离在发货前需确定,且损坏后需整体更换。
2)电缆连接:无源与有源
DAC(无源电缆):DAC(Direct Attach Cable)是一种简单的铜缆直连方案,无需电源和信号调节芯片,主要由铜导线和模块头组成。优点包括低成本(铜的成本低于光纤)、低功耗(无需用电)、传输速率高等,局限性包括传输距离短、布线不便(线缆较粗,不易弯折)、易受电磁干扰(密集布线时)等。
有源电缆:在DAC基础上加入信号调节芯片后,即形成有源电缆,分为ACC和AEC。ACC(Active Copper Cable)使用ReDriver技术,专注于信号放大,适合短距离应用,成本较低。AEC(Active Electrical Cable)采用Retimer技术,除了放大信号,还能重建数据,提升传输质量,支持更长距离和更高稳定性。
AEC的特性与优势集中在传输能力、稳定性和成本方面。与DAC相比,AEC支持更长的传输距离,并且在性能上优于ACC,通过Retimer芯片,AEC能有效改善信号质量,减少抖动和错误率,从而提升传输的稳定性。同时,AEC的成本低于光模块,适合短距离高带宽需求的场景。
AEC有望加速渗透,光模块厂商产品布局进一步完善。在机柜内和机柜间的互联需求中,尤其在2.5-7米的传输距离范围内,AEC能够满足低成本高速互联需求。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数据中心带宽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电缆(如DAC)在高速高密度场景中面临挑战加大,AEC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预计AEC市场将在未来保持翻番增长,特别是在400G及以上速率需求的推动下,且技术不断向800G乃至1.6T速率发展,与光模块形成互补。产业链中的竞争主要集中在Retimer芯片的研发能力,国内厂商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逐渐占据优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扩大,AEC在算力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数据中心短距离高速互联的首选解决方案。
综上,我们长期看好算力板块,AEC的放量以及CSP厂商独立方案的兴起,标志着算力产业链进入到合纵连横时代,我们坚定看好国内相关算力产业链,重点推荐在连接领域全面布局的中际旭创、新易盛,光通信的天孚通信、太辰光,铜连接的沃尔核材、精达股份、立讯精密等。
4.英伟达,被立案调查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12月9日消息,近日,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20〕第16号),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据C114报道12月10日,英伟达对被立案调查一事回应称,“NVIDIA凭借实力取胜,这反映在我们的基准测试结果和对客户的价值上,客户可以选择任何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我们努力在每个地区提供最好的产品,并在我们开展业务的任何地方履行我们的承诺。我们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
5. OpenAI推出月费200美元的新服务:ChatGPT Pro
据C114报道,OpenAI公司宣布了一项新的高级订阅服务——ChatGPT Pro,月费为200美元,旨在为需要研究级人工智能工具的专业人士和组织提供服务。这项服务不仅包括对o1推理模型的专属版本和GPT-4o的无限制访问,还涵盖了高级语音功能,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
ChatGPT Pro的推出,标志着OpenAI在满足高端用户需求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服务提供了额外的计算能力,专为处理复杂查询和优化解决方案设计。与ChatGPT Plus(月费20美元)和ChatGPT Team(月费30美元)相比,ChatGPT Pro以其专为复杂应用场景设计的顶尖性能彰显了其高端定位。为了推动AI技术在社会福祉领域的应用,OpenAI还宣布了“ChatGPT Pro赠款计划”。该计划初期将向10位医学研究人员提供资助,免费使用ChatGPT Pro工具,以支持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6.字节跳动豆包电脑版上线视频生成功能术
据IT之家报道,字节跳动视频生成模型 PixelDance 已在豆包电脑版正式开启内测,部分用户已开通体验入口。内测页面显示,用户每日可免费生成十支视频。据此前报道,PixelDance 视频生成模型于 9 月底首次发布,最早通过即梦 AI、火山引擎面向创作者和企业客户小范围邀测。
据早期内测创作者介绍,当 PixelDance 生成 10 秒视频时,切换镜头 3-5 次的效果最佳,场景和角色能保持很好的一致性。此外,用户还可使用时序提示词、长镜头等技巧,增强视频的复杂度和表现力。目前,基于该模型的视频生成能力已在豆包电脑版陆续开放。豆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仍将持续开放和优化该功能,更好地帮助普通用户创作和表达。
7.扎克伯格:Meta AI 全球月活跃用户逼近 6 亿
据C114报道,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于 3天前在 Threads 上发布动态,表示在 Llama 3.3模型的帮助下,目前 Meta AI 的月活用户数量逼近 6 亿。
Meta AI 服务于 2023 年秋季推出,于今年 10 月宣布月活用户突破5亿大关,而 Llama 3.3的发布,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体验、下载Llama等Meta公司模型扎克伯格表示,Llama 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 AI 模型,下载量已超过 6.5 亿次。不过也有媒体指出,这数据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超过 30 亿)有关,Meta 已将其 AI 助手整合到 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 和 WhatsApp 等所有应用中,并会主动引导用户使用 AI 功能。因此更关键的数据是用户与 AI 机器人互动的时长和频率,该 AI 助手在社交应用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仍待观察。
8.OpenAI正式推出AI视频生成模型Sora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OpenAI宣布正式向用户开放人工智能(AI)视频生成模型Sora,该系统可以根据文本提示生成逼真的视频,这距离OpenAI首次公开预览这款产品已过去了10个月时间。
根据OpenAI的介绍,Sora将于当天晚些时候向美国及其他市场的ChatGPT付费用户开放。新版工具Sora Turbo可以生成最长达20秒的视频,并且可以提供这些视频的多种变体。自今年2月首次预告Sora以来,OpenAI便开始与电影制片厂、媒体高管以及经纪公司展开会谈。OpenAI还允许一些艺术家、知名演员和导演试用该服务。OpenAI声称Sora是一项理解和模拟现实的基础性AI技术,是开发能够与物理世界互动模型的重要一步。
然而,Sora在早期测试中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据悉,在一次测试中,Sora存在“多余肢体”的问题,并对物理现象的理解不够准确。此外,与图像生成器或聊天机器人相比,Sora生成每个视频所需的时间和算力明显更多了。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表示,初期Sora的使用仍然受限,ChatGPT Plus订阅用户可以每月生成50个低分辨率视频,ChatGPT Pro订阅用户可以无限制的“较慢”生成高分辨率视频,以及500个快速生成的视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Sora能够逼真地模拟物理世界、OpenAI称之为"新兴的模拟能力"。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文字视频模型能与之相媲美。Sora还包含一个名为Storyboard的选项,用户可以通过它详细描述希望视频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一系列片段的生成。此外,Sora还提供了一个功能,让用户可以浏览其他人创作的视频集锦。
Sora的发布是OpenAI为期12天的产品直播活动的一部分,上周已推出了更昂贵的ChatGPT Pro订阅选项,可无限制访问OpenAI最强大的AI模型。定价方面,Sora目前纳入OpenAI的两个产品套餐,其中,ChatGPT Plus每月收费20美元,为订阅用户生成的视频分辨率高达720p,时长最长5秒,ChatGPT Pro每月收费200美元,订阅用户可以无限量生成高分辨率的视频,分辨率高达1080p、最长时长20秒,并且可以五个视频同时生成,视频可以无水印下载。
9.Reddit推出AI站内搜索工具Answers
据IT之家报道,社区 Reddit 12月9日发布公告,宣布推出 AI 驱动搜索工具 Reddit Answers,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平台信息检索效率。IT之家援引新闻稿,Reddit Answers 类似于主流 AI 搜索引擎,以优雅的格式、丰富的内容、极高的可读性,来回答用户的提问,并会附上相关的来源链接。不过该功能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些信息没有借助谷歌等搜索引擎,而是直接来源于 Reddit,目前已向美国地区的网页版和 iOS 版 Reddit 用户开放,后续将扩展至安卓版,以及更多国家和地区。
根据科技媒体 The Verge 测试,Reddit Answers 在提供概览和快速导向方面表现出色,点击建议搜索后,能迅速生成带超链接的列表和建议,点击链接即可查看信息来源。不过在实时信息检索方面仍有待改进,例如,测试中关于“昨天 NFL 比赛结果”的查询未能返回最新的比赛信息,此外 AI 生成的摘要仍存在一定的错误风险。
10. Omdia:预计2029年生成式AI市场规模达728亿美元
据C114报道,根据 Omdia 今天发布的最新预测,全球生成式 AI 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该市场将在五年内增长五倍,从 2024 年的 146 亿美元增长到 2029 年的 728 亿美元。顶尖的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类、企业服务、零售业、媒体娱乐业以及医疗保健业。
该机构指出,作为生成式 AI 的下一个前沿领域,多模态生成式 AI 技术凭借其日益增强的多样化功能,正在推动各行业的应用案例,例如客户服务、企业知识管理、3D 数字分身以及制造业等。生成式 AI 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开源和专有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推动下,生成式 AI 已应用于所有行业的 120 个应用场景中。虽然基于 LLM 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受欢迎,但其本身仍存在固有的局限性。LLM 主要针对文本和语音数据的理解、处理和生成进行了优化,无法进行多模态学习,也无法生成除文本和语音之外的其他输出。
11.Canalys:预计今年5G智能手机出货占比将达65%,AI手机渗透率达17%
据C114报道,12月6日,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全方位榜单及预测情况。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5%,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反弹。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2.2亿台,同比上升6%。在经历今年的强势反弹后,长期来看,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从25年开始步入平台期,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下调至1%。高端手机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三季度全球600美元以上价位段出货量同比增长15%,厂商AI手机新品进一步引发消费者关注。
Canalys预计2024年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17%,预计2025年AI手机渗透将进一步加速,更多次旗舰以及中高端机型将配备更强大的端侧AI能力,推动全球渗透率将达到32%,出货量近四亿台。随着行业领头玩家的相继入局,将说服并吸引更多开发者为移动端开发更多AI应用与服务,进一步完善目前初具雏形的手机AI Agent应用场景。智能手机市场5G渗透仍在持续,低端5G机型正在印度等5G基建较完善的发展中市场获得青睐。预计2024年5G智能手机出货占比将达到65%,而到2028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87%。
十二、风险提示
AI发展不及预期,算力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风险。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4年12月15日发布的报告《国盛通信丨AEC:铜连接之光》,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