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出关,曾经降任第二副政委,如何一跃成为东北野战军政委?

时事   2024-11-08 08:15   中国  


1945年11月7日,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领轻便指挥班子在大连附近的庄河登岸,第一次踏上了东北黑土地,再经过一周时间的辗转,终于在11月13日到达沈阳,与东北军政首长们实现会合,然而看到的情况却让他大吃一惊!

罗政委



此前的10月31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已在沈阳宣告成立,尽管罗荣桓尚未到达,却已被任命为“第二政委”,其实等于第一副政委。


罗荣桓惊讶地发现,这个总部除了一个警卫连,完全是个空架子:没有任何参谋和通讯班子!


刚刚履职总司令的“101”,甚至连联系各部的密码本都没有,根本无法有效调动部队,简直是一个光杆司令 。


罗荣桓立即把带来的山东指挥班子全部“上交”,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机关,这才算是有点模样了。


罗荣桓自此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政委,东北军区第一副政委等职,时间长达两年零九个月。


直到1948年8月,才正式出任东北野战军政委,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抗战时期



01

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

1945年9月,在延安紧急成立的“东北局”,以彭真同志为书记。


注意在最初的东北局四名委员名单中,并没有“林罗”首长的名字,他们都是中央根据形势的变化,稍后派往东北的。


至于“101”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职务,是被任命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准备与罗荣桓共同经略山东战略区,他是在赶往山东的途中,接到了转赴东北的紧急命令。


在毛主席、周副主席赴重庆谈判之前,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已补选彭真和陈云为“政治局候补书记”。


换句话说,彭真同志当时的党内地位相当高,排名仅在“五大书记”之后。


彭真和东北局其他四名同志,乘苏军飞机赶到东北后,既然身为大区书记,理所当然要兼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而只是中央委员的罗荣桓,只能屈就第二政委。

第一政委彭真



东北人民自治军最初的首长名单是:“101”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程子华任副政委,吕正操任第一副总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总司令、萧劲光任第三副总司令。


稍后增补抗联名将周保中为第三副总司令,萧劲光改任第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


至1946年1月4日,为适应形势的新变化,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但主要首长名单变动不大:


“101”仍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罗荣桓任第二政委、程子华任副政委,吕正操、周保中和萧劲光担任副总司令(总部机关简称“东总”)。


此时东北战场已经大打,杜聿明指挥的敌军正疯狂北犯中。


罗荣桓的肾病当时很严重,其实是坐着担架赶赴东北的,1946年初病情加重,不得不离开“东总”,前往平壤和大连等地治疗和休养,后又去莫斯科做了手术,秘密离开东北长达十个月之久。

夫妇二人



就在这一期间,东北局内部的矛盾公开化了,面对敌人美械精锐的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多次作战失利,东北战场究竟应采取何种战略,总司令和第一政委之间产生了严重分歧。


久经战阵的“101”判定,彼时敌强我弱,我军应放弃大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积蓄力量,再与敌人进行角逐;


而白区工作出身的彭真政委,坚持要跟敌人争夺大城市,以“完成建都长春的计划”。


在3月间的梅河口会议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01”和黄克诚等军事干部们,认为东北军事形势严重恶化,应改变硬碰硬的打法。


同时批评彭真没有搞好根据地建设,不能为部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而彭真、李立三等政工干部们,则认为我军在东北仍占优势,不应放弃城市的争夺,批评军事干部们态度不坚定,会议最终不欢而散,双方会后都致电延安陈述意见,寻求中央的支持。

臂章



02

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副政委

彭真在电文中要求“撤换军事干部”,而“101”在电报里指责“东北局主要领导盲目乐观”。


度度战史馆
度度狼gg军史专栏。研究军事历史,弘扬军事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