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山河有记忆老师授权发布!!!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重建军部,并把部队整编为7个师。然而,到了1943年,第六师却在新四军的序列中消失了。
见《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 序列表(1)》
六师番号为什么会消失?部队后来怎么样了?
这要从六师的组建、以及担负的抗日作战任务说起。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委于1月20日发布毛主席亲自起草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并指示“整饬该军”。
六师辖第16旅、18旅,分成东西路活动。18旅由东路(即苏常太、澄锡虞地区)的“新江抗”组建;16旅前身是陈粟1940年7月渡江北上后,以江南指挥部留守机关、部队为基础组建的新二支队。
当时部队很不充实,六师尤为突出。谭震林身兼三职:师长、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罗忠毅兼16旅旅长。
●18旅于3月上旬完成组建,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辖第51、52、53、54团。另外,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辖警卫1团、警卫2团。
虽然有6个团番号,但总共只有3000多人。
51团不设营,辖5个连共400余人;52团即“沙家浜团”,由36名伤病员为基础发展而来,辖两个营共600余人;53团辖两个营,约600人;54团辖两个营,600余人;警卫1团辖6个连,约500人;警卫2团辖4个连,约400人。
●16旅于4月18日正式组建,旅长由罗忠毅兼任,政委廖海涛,下辖辖第46、47、48团和独立第2团。其前身新二支队成立时有3500人,后扩大到4600人。皖南事变后,在与日、伪、顽军的作战中,至3月共损失约1600人。
六师与其它师相比,基础比较薄弱,然而却承担着重要的战略任务。
1941年2月1日,毛主席致电胡服、陈毅,指出“目前华中指导中心应着重于三个基本战略区”,即:鄂豫陕边、江南、苏鲁战区。
六师承担起苏南抗战的重任。
一、18旅划归一师建制
据江渭清回忆录记载,18旅组建后,发展很快,每个团都超过了1000人。
同时,日军也在加紧对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清乡”准备。
5月,汪伪成立了“清乡委员会”,委员长汪精卫,副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秘书长李士群,由李士群亲赴苏州指挥。
日伪对“清乡”进行了周密准备,并对伪军军官、地方行政人员、特务等举办了各种培训班。
7月1日,日军出动十个大队,附伪军4个师2个旅1.4万人,伪警察2000人,对常熟、苏州、昆山、太仓,总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的地区发动“清乡”。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
日军战史中,没有日军兵力数据。如按十个大队全部兵力估计,约有一万人,再加上正常配属的骑、炮、工、辎、通、卫部队,总兵力不低于1.5万人。
新四军战史统计的日军兵力为十个大队3500人,为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不含配属),约合三个半大队。
无论按哪组兵力数据,日军加上汪伪军、伪警察,对六师18旅都形成了绝对优势。
在日伪军“清乡”之前,18旅主力转移到外围,内线留下54团2营和警卫2团共600人分散坚持。
敌“清乡”开始后,18旅主力不断在外围作战,16旅也广泛出击,以牵制敌人。然而敌人不为所动,宁可撤出被攻击的据点,仍按既定“清乡”计划行动。从7月下旬至8月,分散在内线的部队陆续突围,到达澄锡虞地区与主力会合。
9月22日起,日伪军再次大举进攻澄锡虞地区,实施“苏州地区第2期清乡”。此时,18旅主力已转移至丹北地区,留下少数部队与敌周旋。
根据苏南反“清乡”斗争实际情况,新四军军部于10月7日指示18旅“除留一部在路西地区坚持外”,“即撤至江北泰兴以西之大桥、吴家桥、宜陵、丁沟地区活动”,“或师部亦同来”。
从10月28日起至年底前,六师师部率18旅先后到达江(都)高(邮)宝(应)地区。
11月,军委决定将18旅划归新四军第一师建制。
1942年4月,一师各旅兼苏中军区各军分区,18旅兼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同月,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划归苏中区。
二、六师与一师领导机关合并,对外保留番号
16旅在反“清乡”开始后,取得了很多战果,基本上恢复了“皖南事变”前的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态势。但在11月的塘马战斗中,16旅遭受重大损失,师参谋长兼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牺牲。
11月28日拂晓,日军南浦旅团步骑炮兵2000余人、伪军800余人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奔袭塘马。
此前,旅部得到敌人增兵的情报,但动向不明。旅领导认为敌人配置有大炮和骑兵,对南“扫荡”的可能性大,遂决定原地宿营。
血战塘马,罗、廖首长亲率旅特务连和48团二营两个连断后掩护,全部壮烈牺牲。
谭震林得知后,立即过江来到16旅,整顿部队,迅速稳定了军心。
华中局首次提出一、六师合并,是3月28日给16旅转谭震林的电报,“从战略意义重要性来说,目前一师是一个战略单位,统率苏中与苏南地区部队比较便利适宜”。
当时一师政委刘炎因病需要长期休养,华中局派谭震林接任。
见《新四军文献(3)》第727页
谭震林先于4月下旬参加了江南区党委扩大会议。5月初,他还没去一师赴任,又奉命由茅山前往军部。十六旅旅长由钟国楚担任,江渭清任政委。
谭震林来到军部后,受军部委托,先后奔走苏中各地,巡视部队,指导地方工作。10月26日,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翌年2月15日,改任二师政委。
从谭震林离开茅山,到10月任军政治部主任,16旅实际上接受军部和一师的双重指挥。
《新四军文献(3)》收录的电报中,6月10日~10月10日,军部与16旅往来电报共有5封;6月3日~10月19日,粟裕与16旅往来电报共有6封。
10月23日,陈毅、饶漱石、曾山致电军委、总政:
“华中局、军分委原拟定一、六两师师部对内实行合并,由粟裕任师长,谭震林任政委;对外仍采用和保存一、六两师番号。现经我们再度考虑,认为一、六两师部队暂由粟一人负军政主要责任,已能胜任;刘炎之病愈后,仍回一师。”
电报建议,“谭震林同志任军政治部主任。”
军委于10月26日复电:“同意一、六两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由粟裕同志统一指挥,谭震林同志调任军政治部主任,饶免兼主任职。”
见《新四军文献(3)》
至此,两个师师部对内合并,实际上完成了建制的合并。对外保留番号,主要还是为了六师在当地群众中的抗日影响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 单位组织》一书中写道:
“1942年10月26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第1、第6师机关合并,称新四军第1师,对外仍保留新四军第6师番号,所辖第16旅等部队归第1师领导。不久,新四军第6师番号撤销。”
根据《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抗日战争》中新四军各师(军区)及所辖部队组织序列沿革表,六师番号截止到1942年11月。
需要说明的是,六师番号撤销,并不是他们打得不好。恰恰相反,六师没有新四军组建时的老团为基础,而是以新成分为主,却承担了建设江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英雄的六师指战员,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军魂。新四军六师,是一个永不磨灭的番号!
三、军委曾计划恢复六师师部,但未能实施
1942年12月31日,王必成、刘培善率第2旅4团、教导大队,以及兴化独立团和盐城警卫团各两个连,共二千余人,渡江南下,进入茅山地区,与坚持在江南的16旅会合。
1月29日,两支部队奉命合编,番号仍称16旅。王必成任旅长,江渭清任政委,张开荆任参谋长,魏天禄任政治部主任。
合编后,全旅及地方武装共计6000余人。
经过1943年的残酷斗争,16旅粉碎了敌人“清乡”、“扫荡”,迎来了形势大发展的1944年。
到1944年底,根据地扩大近一倍,人口近三百万,拥有14个县政府和二个相当县的办事处。主力部队发展到8200多人。地方武装4400多人。旅主力作战255次,毙伤日伪军2400多人,俘日伪军3581人。
这年夏,美军为准备在杭州湾附近登陆,要求中共武装配合(这一计划后来并没有实施)。
为此,延安于9月27日指示华中局,准备派叶飞、朱克靖等率两个主力团,并抽调一批干部随同渡江,汇合十六旅,共同担任南进任务。
电报说:
“建议恢复六师师部,以叶飞任师长。苏南区党委名单及六师军政人选,请考虑提出交中央核准,将来六师师部可设在天目山。”
见《新四军文献(4)》
这一计划,经过华中局和军部认真研究、分析,进行了调整。最终决定由一师抽调3个主力团组成第一批南下部队。
12月27日,粟裕率第3旅第7团、特务第1、第4团7000余人和地方干部300余人,分东西两路渡江南下,在浙江长兴县与第16旅汇合。
1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成立苏浙军区,任命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
第16旅、浙东游击纵队、苏中首批南下部队分别改为军区第1、第2、第3纵队。
同年2、3月间,我军取得了天目山反顽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胜利。
为巩固苏浙皖边根据地,4月7日,叶飞率一师教导旅3个团渡江南下,与苏浙军区会合,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教导旅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廖政国为司令员,韦一平为政委。
至此,拟恢复六师师部的计划并未实施,一师主力也改为苏浙军区建制。
四、后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经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苏浙军区部队北撤。
11月上旬,部队进行了整编。
苏浙军区一纵与苏南两个地方独立团整编为华中野战军六纵,辖第46、48、50、52、54 团。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委,段焕竞任副司令员,陈铁军任参谋长,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
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停火协议后,我军各战略区进行了复员整编工作。华中军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国民党有12个整编师(军)部署在华中南线。因此,华中分局决定,裁汰部分老弱,充实野战军。
在华中分局3月18日给延安的电报中,提出把六纵扩编为六师。
见《新四军文献(5)》
4月上旬进行了整编,华中野战军辖第一、第六两个师及第七、第九、第十等三个纵队。
华中野战军第六师,由野战军政委谭震林兼师长和政委,王必成任副师长,江渭清任副政委,张闯初任参谋长,魏天禄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6、第18两个旅共6个团。
7月,六师参加了七战七捷的苏中战役。
1947年1月,山东、华中两支野战军合编,华中野战军六师番号改为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
华野六纵,继承了新四军六师的血脉,在解放战争中征战于华东、中原战场,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之序列表(1)、单位组织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抗日战争》
《新四军文献》第3、4、5册
《新四军战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军史》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三卷第二分册
《谭震林传》
《七十年征程——江渭清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