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热潮下,如何应对商誉这颗“隐形炸弹”?

财富   2024-12-16 18:03   北京  


商誉的安全范围,究竟如何界定?


并购重组的热潮正蔓延至各行各业。然而,伴随并购而来的商誉问题,却如同一把悬在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考验着CFO的智慧与胆识。


表面上,高额商誉似乎彰显了企业的并购实力与市场信心。然而,一旦被收购企业的实际表现不及预期,商誉减值的风险就会骤然显现,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健康。


那么,商誉的安全范围究竟如何界定?


为了准确评估,我们可以依据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即商誉除以净资产后乘以100%)作为衡量标准。这一比例越低,通常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结构越稳健,风险相对越小。在业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当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保持在30%以内时,被视为一个较为安全的阈值。这一比例反映了企业并购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品牌、客户关系等)与其整体资本实力的合理匹配,有利于维持企业的稳定运营。


然而,一旦这个比例超过30%,甚至攀升至50%以上,就应当引起投资者和管理层的高度警觉,因为这可能预示着企业面临着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进而可能对其财务表现和股价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更精细地管理这一风险,以下是对商誉风险评估的详细分级标准:


1.当“商誉/净资产”的比例在0至10%之间时,表明企业的商誉水平极低,几乎不构成风险,因此可以认为商誉处于绝对安全的状态。


2.若该比例位于10%至20%之间,意味着商誉水平较低,但仍处于相对安全的范畴,企业有足够的净资产作为支撑,抵御潜在的商誉减值风险。


3.当比例介于20%至30%时,商誉水平被视为基本合理,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仍在可控范围内,企业应持续关注并适时调整策略以优化商誉管理。


4.一旦比例超过30%并达到50%以下,商誉水平已偏高,这标志着企业可能过度依赖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增长,面临较大的商誉减值风险,需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和资产优化。


5.最后,若“商誉/净资产”的比例超过50%,则表明商誉水平过高,企业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可能因商誉减值而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此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如减值测试、资产剥离或重组等,以减轻风险并保护投资者利益。


近年来,因商誉过高而面临财务危机的企业案例并不少见。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纳思达:2023年商誉位列A股第43名,商誉高达131.7亿元。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高达93.83亿元,其中计提的商誉减值就高达81.59亿元,导致归母净利大亏61.85亿元。


2.汤姆猫:2023年总资产为50.92亿元,商誉高达26.79亿元,占比高达53%。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再度计提资产减值10.28亿元,导致归母净利在盈利3年后再度大亏8.65亿元。


3.世纪华通:2023年末商誉高达12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约32%。2022年年报显示,世纪华通计提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减值高达65.23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54亿元,直接导致公司上市11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归母净利大亏70.92亿元。


4.大晟文化: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仅为3.09亿元,商誉高达1.38亿元,商誉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达44.49%。扣除商誉后,该公司2023年可辨认的净资产仅为约2800万元。


5.天广中茂:2015年以12亿元的高价收购了中茂园林,而其公司账面的净资产仅仅为6.3亿元,合并形成的商誉高达5.7亿元。同样,天广中茂合并中茂生物时也形成了巨额的商誉,以12.7亿元收购了中茂生物,是其账面净资产的5倍之多。这些巨额的商誉都为天广中茂以后陷入财务困境埋下了隐患。


6.爱尔眼科:该公司通过激进扩张模式,医疗机构数量扩大数十倍,不断大手笔并购也为爱尔眼科积累了巨大的商誉。截至2023年末,爱尔眼科的商誉净值为65.33亿元,占公司净资产比重超三成。随着商誉的累积达到显著水平,当通过高溢价并购获得的资产出现价值减损时,其相关的减值计提将对公司的整体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这无疑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


这些案例表明,商誉过高可能会成为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商誉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过高时,一旦并购标的的业绩未达预期或出现其他问题,商誉减值就可能成为吞噬企业利润的元凶,甚至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因此,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谨慎评估并购标的的价值和潜在风险,以避免商誉过高带来的潜在财务风险。


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然而,在并购重组的浪潮中,我们必须警惕“商誉”这一潜在风险。商誉,从根本上讲,是并购过程中产生的一项特殊亏损,它代表了公司收购价格与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尽管在财务报表中,商誉被作为一项资产来列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总是代表着真正的价值或收益。相反,商誉更像是一个“隐形炸弹”,一旦被收购方业绩下滑或出现其他不利情况,就可能引发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商誉视为一种资产增值的象征,而应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风险。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应该审慎评估被收购方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前景等因素,以确保商誉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投资者也应该密切关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活动,特别是商誉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只有充分认识到商誉的本质和风险,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并购重组的机遇和挑战,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精确计算和分析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企业可以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潜在的商誉风险,确保财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END

声明 | 文字内容来源于网络;非原创文章不代表本号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活动预告

精彩推荐

更多精彩请移步至华哥聊财务视频号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与10000+CFO同频共振

财能无界
10000+CFO的共同选择,CFO思想栖息地和财税话语策源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