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史上七十二围今何在
旅行
2024-11-03 06:53
河北
本文整理自公众号“东岭晨歌”,参考部分其他资料。向研究木兰围场历史文化的学者和老师致敬。清代,围场县境内广袤的区域就是皇帝行围打猎的地方。清帝来木兰围场打猎,称为“木兰秋狝”。所谓“木兰”,本系满语,汉语之意为“哨鹿”,亦即捕鹿。由于一般情况下是在每年的七、八月间进行,故又称“秋狝”(古代指秋天打猎为狝,如秋狝。称春天打猎为蒐,夏天打猎为苗,冬天打猎为狩)。清代皇帝每年秋天到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这是清代帝王演练骑射的一种方式。为了举行“木兰秋狝”,清政府专门在内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蒙古四旗的接壤处设置了木兰围场。这就是围场县地理区域和范围的历史由来。清帝秋天在木兰围场举行行围活动,并非为了狩猎娱乐,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秋狝大典,为我朝家法相传,所以肄武习劳,怀柔藩部者,意至深远。”木兰秋狝,可以说是一种准军事演习。清帝来木兰围场打猎,最少一次三千多人,最多一次三万多人。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浩浩荡荡的狩猎队伍,绵延几十里,仪仗整齐,旌旗飘飘,皇上、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八旗将士在前,后面远远跟着大批做生意的小商小贩,挑肩提篮,紧紧相随,那场面是多么壮观!从北京到围场约八百华里路程,约需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到达,每到宿营地,安营扎寨,皇上临时休息,处理驿站传来的公文。从古北口至木兰围场之间,康、乾二帝先后修建了二十处口外行宫,避暑山庄就是为了木兰秋狝设置的行宫之一。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首次入围,到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嘉庆皇帝最后出围,清朝三位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雍正在位期间没有举办)共在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八十八次。能参加“木兰秋狝”的人员除了王公大臣外,还有从全国各地征调的精通骑射的官兵。此外,“木兰秋狝”还要征调大量车马、往来邮驿、后勤保障等等。“木兰秋狝”有一套繁杂的流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撒围、待围、合围、撤围这四步。一、撒围:在行围之日的五更十分开始,八旗将士、虎枪营士卒、以及蒙古各部参与“秋狝”的队伍分成左右两翼出发。两翼队伍从相隔数十里的距离迂回包抄,逐渐收拢,将包围圈中的各种野兽向中心驱赶。二、待围:两翼队伍包围圈的最中心是提前选定好的平缓空旷地带,这里会临时搭建一处由黄色帐幕围成的“看城”。在日出之前,皇帝会到“看城”中亲自烹煮汤饭、肉食,并将这些饭食赏赐给王公大臣。之后便是与众人一起等待两翼包围圈的合围。三、合围:当左右两翼队伍的包围圈逐渐缩小的时候,大批野兽自然就被驱赶到指定的中心区域。此时皇帝就会亲自策马上阵,在合围圈中射杀猎物。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以及其他参与围猎的扈从也会随之展开猎杀行动。这是整个“木兰秋狝”的最高潮部分。四、撤围:当打猎进行到差不多的时候,皇帝会下令合围的队伍开出一缺口,让幸存的野兽从这个缺口中逃出生天,以彰显皇帝的仁德。在撒围、待围、合围、撤围完成后,“木兰秋狝”的打猎行动就算圆满完成。之后便是检验众人的猎获,并依照猎获成绩论功行赏,举办庆功宴。“撒围、待围、合围、撤围”这一套围猎过程与战时迂回包抄敌军的方式如出一辙。在打猎过程中,部队的指挥能力、协调能力都将展现的一览无余。皇帝也通过亲自指挥围猎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威和对军队的控制力。清朝皇帝在木兰围场共设七十二围,坝上地区二十围,坝下地区五十二围,七十二围如今都分布在围场县的哪些乡镇。在木兰围场的七十二围中,围围都有好听的满蒙名字,或因地理风貌、河流山川,或以物产民俗,走兽禽鸟,起的名字都很耐人寻味,译为汉文,更是妙趣横生。还有一些围名,更是因为发生重大事件,而意义非凡。色埒围场:色埒蒙古语,汉语意为土。今山湾子乡杨树沟里。呼鲁苏台围场:蒙古语,有芦苇的地方。在半壁山相对的北沟胡素汰沟内。巴尔图围场:蒙古语,有虎之围,在山湾子乡山湾子村南沟。岳乐围场:蒙古语,汉译“雕”,在新拨镇,月亮湾。乾隆十七年(1752年)弘历于此围山洞中殪虎一只。并立碑于石壁上刻文“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枪殪伏虎于此洞”。巴颜木敦围场:蒙古语,丰富的树木。该围在宝元栈乡二道沟。默尔根乌里雅苏台围:蒙古语,默尔根汉译灵明、聪明、明亮;乌里雅苏汉译杨树。在大素汰沟、黄土梁子一带。巴颜郭围场:蒙古语,巴颜汉译富足、富裕,郭汉译为沟。在新拨镇白云皋一带。巴颜布尔噶苏台围场:蒙古语,柳树多处。张家湾乡巴头沟一带。温都尔华围场:蒙古语,汉译高处平甸。在郭家湾乡郭家湾村。达颜德尔吉围场:蒙古语,达颜即大衍之转音。即五道川十八号双岔沟。毕图舍里围:蒙古语,茅柴深密处。在五道川、富城子毕图舍里沟。此围乾隆二十年,准噶尔部,二十二年哈萨克部,二十三年,布鲁特等部降服来朝。弘历认为“地灵佳兆,特著神异”改名为伊绵峪(回归之意)。德尔吉围场:蒙古语,东边之围。该围在五道川惠汉四号。多们围场:蒙古语,蒙古逊椴树。“大唤起河注入伊河,有多门沟自东来入,多们围在焉,故以名沟。”在龙头山镇境内。布扈图围场:蒙古语,汉译有鹿处,该围在郭家湾乡与杨家湾乡接壤之二道川口上。威逊格尔围:蒙古语,汉译桦皮室。该围在六家、邢家营一带。这个“桦皮室”来历不简单,是玄烨为其祖母博尔济特氏孝庄皇太后在林木清幽处建筑的一级行宫。锡拉诺海围场:蒙古语,有黄狗处。设在朝阳地镇前石坯一带。噶海图围场:蒙古语,有野猪处。该围在杨家湾乡常乐店一带。巴颜喀喇围场:蒙古语,富饶的幽谷。该围在今腰站清泉五家沟里。察罕扎布围场;蒙古语,白色山谷。意为白色的山谷或窄而小的山梁道。在银窝沟乡查正村。永安莽喀围场:满语译为沙岗,在腰站碑亭子。弘历十二岁随祖父玄烨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来木兰“秋狝”,于此围曾有射熊事;康熙用火枪射倒一熊,久伏不动。康熙命御前侍卫护卫弘历去射,弘因飞身上马,熊突跃直奔尔来。弘历却镇定自若,控缰自如。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玄烨顺手一枪,将熊击毙。可是十分驽险,玄烨说:“好险啊,此孙命大而贵。”伊逊哈巴奇围:蒙古语,九曲河通过的崖口。在庙宫水库。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玄烨出巡木兰,在伊逊河曾品尝细鳞鱼认为“状似鲈而味美过之……”,称赞细鳞鱼味美可口。默尔根精奇尼围场:蒙古语,善射的将军,在围场金钱莫里。金钱莫里(金字,汉意猎手、善射)固尔班固尔班围场:蒙古语,三条山冈,龙头山镇头板村。喀喇楚固尔苏围场:蒙古语,喀喇汉译为黑色,楚固尔苏为松树。合译为黑色的松林,在毛大坝七座塔。爱里色钦围场:蒙古语,喀喇汉汉译为村落、村庄,色钦意为河源。合译为河源旁的村落,“艾里河发源处名爱里色钦、爱里色钦在焉”在银窝沟乡麻家营。库库哈达围场:蒙古语,库库汉译为青色,哈达译为山、山峰,合译为青色的山峰。在腰站画山东侧。罕特默尔围场:蒙古语,铁色的山岭,在四道沟乡,二道沟。玄烨曾在罕特默尔达巴汉(四道沟骆驼梁)行幄独坐幄内,屏退左右,单独接见反叛清庭多年的丹济拉。玄烨为说服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是用尽心机。塔里雅图围场:蒙古语,有耕田遗址,在四棵树、乌苏沟。卜克(卜克哈朗圭)围场:蒙古语,密林幽暗处。此围在卜克梁南侧。现称碑梁沟。永安湃围场:满语,永安汉意沙,合译河岗,在半截塔镇要路沟。此处有《永安湃围场殪虎诗》碑一座,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描写该围壮美风光与八旗劲旅围猎弘历射虎的壮阔场面。碑侧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七律一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康熙第十八子允祄随围,到此病重。太子允礽见弟病毫无忧戚之色,也成为被废原因之一。布都尔围场:蒙古语,此围在布都尔沟门,伊玛吐西岸。半截塔镇布都尔沟门。僧机图围场:蒙古语“此山之嵌空者为僧机图”。汉译为窟窿山。英图(英图和洛)围场:蒙古语,碾沟。该围在碾子沟门至于家湾一带。们图阿鲁围场:蒙古语,安宁的山阴或安静的阴坡。据《厅志》“河流”考证,该围在哈里哈镇,大扣花营东南十余里的三义号一带。图们索和图围场:蒙古语。万株灌木丛。在哈里哈镇台子水。哈达图扎布围场:蒙古语。山峰嶙峋的沟谷。在哈里哈沟,哈里哈村一带。西喇德卜苏(喇拉德卜色克)围场:蒙古语,山间斑驳的黄叶。在大唤起五十一号。巴雅斯呼查罕围场:蒙古语,欢乐的白色草甸。在大唤起乡五十六号小梨树沟。库尔图查汗围场:蒙古语,在大唤起乡满汉土,汉译为白色的草甸。额勒苏锡纳围场:蒙古语,山脊下的河碛滩。在大唤起二十二号。额尔吉库哈达围场:蒙古语,旋转环绕的山峰。该围在玛哈吐沟门。燕格柏乡玛哈吐沟门。鄂勒索和图围场:蒙古语,山上灌木丛。在大唤起乡四十二号。哈朗圭围场:蒙古语,黑暗处。该围在洞子沟相对小滦河岸上,卡拉后沟羊场以北。珠尔噶岱围场:蒙古语,六道木。在厂沟子与小滦河交汇之沟门(西龙头乡)巴颜陀罗海围场:蒙古语,富饶的头形山岭。该围在石桌子乡一带。康熙十八年(1679年)九月玄烨于此围中行猎,曾射杀一只大鹿,鹿角十六叉,两角尖之间相距九寸。其鹿硕大可知。取角存于宫中武库,记“康熙十八年九月五日,上于巴颜陀罗海所获。”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七月弘历秋狝来到此围有感当年祖父射杀大鹿事作《鹿角记》一篇,记颂圣祖的文功武治。嵬集围场:蒙古语,似腰胯之山。该围在压岱山滦河之西头道河口地带。浩赍郭勒围场:蒙古语,干涸的河床。该围在老窝铺乡浩赖沟。勒鄂楞圭博围场:蒙古语,开畅处的敖包。该围在老窝铺乡石人梁。萨达克吐围场:蒙古语,箭袋。围址似在城子黑林子一带。明安阿巴图围场:猎处多。该围城子乡大北沟门至土门。喀喇玛拉哈围场:蒙古语,黑色帽子山。在桃山、哈字村。齐老图色钦围场:蒙古语,有岩石的河源。该围在石人梁一带。巴颜图库木围场:蒙古语,富饶的山冈。在燕格柏乡阿抺。哈里雅尔围场:蒙古语,小根蒜。此围在哈里亚尔沟。现址村名:城子乡亚字村。永安湃色钦围场:蒙古语,河源的沙地。此围在燕格柏一撮毛山。巴颜莽喀围场:蒙古语,富裕的河滩。该围在如意河注入小滦河后数里岸旁。崆郭勒鄂博围场:蒙古语,危险石堆。该围在御道口牧场二道河子。阿鲁布拉克围场:蒙古语,山阴之水。御道口牧场,大草丁一带。鄂勒哲依图查罕围场:蒙古语,白色的长寿之河。御道口牧场,如意河,压岱东北。扎喀乌里雅苏台围场:蒙古语,有杨树的边界。该围在红松洼种畜场。都呼岱围场:蒙古语,有心眼有作为,该围在姜家店乡杜古岱沟。史载,乾隆十四年(1749年)八月七日,乾隆帝行围至都呼岱,次日登兴安大岭(即大光顶山,山顶上的光顶达5平方公里)。图尔根伊扎尔围场:蒙古语,讯流一捺。此围在吐力根河源南。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这里,初贬太子允礽。康熙帝即位之初,比较朴素,仅规定皇帝行围驻所设护军统领、营总各一人,率将校先往度地势,或备院设行营,建帐殿。缭以黄髹木城,立鹿门,覆以黄幕。其外为网城,宿卫屯置,不越其所。十年,罢木城,改黄幔。十六年,康熙帝首途内蒙,以巡阅边外调喀喇沁郡王扎什、公乌忒巴喇并塔布囊西达等率兵丁一千五百名为向导。二十年确定了木兰围场的地点。二十一年制定行猎纪律,康熙帝下令每年派兵一万二千人,分三班,一次四千人,于四、十、十二月,赴口外行猎。部院衙门官一并参加“娴习骑射”。二十二年,康熙帝出古北口行猎,至木兰围场,置行官,张黄幔,举行盛大宴会,宴请和赏赐蒙古王公台吉、蒙古众官兵及管领围场的蒙古王公台吉等。二十三年,由黑龙江将军选送精骑善射的满洲兵四十人,分隶上三旗,组成虎枪营,置总统、总领管辖,扈从皇帝围猎,所谓“大狩行田,遇有猛兽,列枪以从”⑤。从三十四年起,康熙帝一行出古北口外巡历,命大学士阿兰泰留京处理章奏,从此有“留京”之说⑥。至四十二年热河避暑山庄建立,木兰秋狝的行程就先期由北京出古北口,到热河。至中秋后,再到围场,渐趋固定为成例。木兰围场是这个皇家大狩猎场的总称。地处蒙古各部落的中央,按当时的四至,东北为翁牛特,东及东南为喀喇沁,北为克西克腾,西为察哈尔,南为热河。这里林木葱郁,水草茂盛,群兽聚以蕃息。围场的四周,树以木栅,称为柳条边,以分别内外。进出有道口。围场之内,又按地形和草木稠密的分布,划分为一个个小围场。每个小围场,均选择一处平坦高冈为中心,四周有稠密的林木。整个木兰围场包括这样的小围场七十二处。各个小围场之间相距远者数十里,近者只有几里。围场设立以后就派了翁牛特和阿鲁科尔沁等部的王公为管领。康熙四十五年正式设总管一员,章京八员。乾隆十八年进行一次大改动,除把总管从四品提为三品,章京从六品提为五品以外,又设左右翼长各一员,秩四品,骁骑校八员,秩六品。总管归属于理藩院,统辖翼长、章京、骁骑校等。守卫围场的是驻防的八旗满洲、蒙古兵丁,康熙、雍正年间不到二百人,乾隆十八年增至八百人。他们按八旗方位,以一旗为一营房,每营统五卡伦(哨所),总计四十卡伦。“各有地界,分司稽察”。乾隆时还设置综理行营王公大臣一人,凡启行、校猎、驻跸、守卫诸事皆归其统属。又在全部六七十处小围场中,每年选择十**处,或二十处作为秋狝之所,其余隔年一轮换,以使野兽得到繁殖,时人赞称“盖于讲武中寓好生之德”。设围所在,必事先通知并作好一切准备。届时官兵赴场布列,祗俟御跸临围。乾隆帝每次行猎,除原来的蒙古四十九旗及喀尔喀、青海诸部蒙古分班从围以外,还有来自数万里之外的土尔扈特等部。二十年,更定网城置连帐一百七十五,为内城,设旌门三,分树军纛,称为金龙。外设连帐二百五十四,为外城,设旌门四,称为飞虎。外周设宿卫警跸,立帐房四十,各建旗帜,由八旗护军官校环卫。自康熙二十二年起至六十一年止,皇帝每年都离京到避暑山庄巡幸,或再到木兰行围。只有康熙二十一年和三十五年因往东北谒陵及追击噶尔丹未得成行。乾隆帝即位后,自六年起,每隔年一次,十六年以后一年一次,巡幸避暑山庄或到木兰秋狝,直到嘉庆四年(1799)逝世为止。而后来就不再举行这一大典了。围场也在同治元年(1862)开围放垦,光绪二年(1876)设围场厅,1913年建围场县,和地方行政体制一样了。至此,木兰围场史上的七十二围湮没在历史的云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