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银研究 | 2025年中国燃料电池市场趋势展望及2024年总结分析

财富   2025-01-26 20:03   浙江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势银研究:势银产业研究服务
势银数据:势银数据产品服务
势银咨询:势银咨询顾问服务
重要会议:2025势银绿色液体燃料产业大会(3月19日-20日,浙江·宁波)

   添加文末微信,加绿氢群   



一、2025年燃料电池行业趋势展望

01

示范进度达成基本无望,氢车短期内发展将持续低迷

在氢车领域,从保有量来看,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截至目前国内氢车保有量达到2.82万辆,相较于《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年5万辆的目标,仅完成了56.4%,有且只剩下一年时间;由于24年销量下滑,不及预期,行业内对2025年氢车市场普遍持保守态度。氢车仍存在系统性问题,尚得不到解决,短期内发展将持续低迷。

从应用端来看,目前示范城市群的氢车在线率在25%左右,加氢站在线率在40%左右。氢车的成本在持续下降,但束缚氢车落地的难题集中在氢源端和储运端。



02

示范补贴政策延续性存疑,2025年氢车上牌量大概率远少于2024年,但仍存变数

“示范城市群”概念弱化,增长空间十分有限。目前北京、上海城市群补贴订单基本分完,后续国补订单不会再有,城市群鼓励作用后续0;后续氢车有多少量,取决于其他示范城市群,以及非示范城市当地政府的意志和环境,因此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以预期的是,2025年氢车的上牌量将远少于2024年。

燃料电池示范补贴政策截至到25年9月,目前燃料电池仍处于市场化初期,叠加宏观经济形势疲软,部分企业趋于保守,采取观望态度。“以奖代补”政策已被证明未能解决氢车发展的系统性问题。后续政策会如何发力较为关键,可以说,未来氢车的命运如何,将取决于后续是否能出台符合氢车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

03

燃料电池仍存机遇,中短期内在低空经济、机器狗、电车移动充电设备有望迎来机遇

无论是低空经济,机器狗,抑或是电车移动充电设备,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个体小,对基础设施要求相对较低,路线相对固定的特点。

低空经济领域

24年1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也宣告着低空经济产业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3月,在全国两会上,将低空经济作为了发展重点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民航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2024年以氢鹏科技、氢航科技、协氢新能源、济南绿动、溯驭技术、盛世盈创氢能等多家布局氢无人机领域相关企业,围绕着技术提升和应用场景为两大主要切入点,完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创新与拓展。

氢无人机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机会,将集中在跨区域物流运输,此类运输要求长续航,能够充分发挥氢能的优势。

机器狗领域

机器狗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场景适应性、高负载性和高稳定性,应用场景覆盖军事、消防、巡检、安全巡逻、家庭陪伴等场景,尤其凭借在体积和造价方面的优势,未来在军用机器人的采购中或将占据主导地位。

氢机器狗将在复杂环境的物流搬运军事、消防、巡检等要求长续航领域。骥翀旗下骥之翼氢能配套的国内首款氢燃料电池机器狗开展续航测试,对比锂电机器狗,续航约4倍,里程超2倍,解决了机器狗续航时间短、难以满足高强度使用需求的难题。

电车移动充电设备

氢能移动充电设备的发展逻辑如下:

1、容量单元与功率单元解耦,经合理调配后相较锂电移动充电在单次作业周期内可实现更多次的充能任务;
2、采用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的燃料电池进行供能,可在相同重量和体积下提供更多的能量;
3、可升级为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可提供更高的电能输出达到超充的范畴,且可实现同时为多辆电车提供补能服务;
4、采用氢气作为供能原料,不受电网的约束,还可在一定程度带动加氢站产业的发展;
5、可采用高压力、轻量化70MPa Ⅳ型储氢瓶,在同等质量下能够拥有更多的载氢量;
6、补能快速,可减少来回补能的次数及时长,从而使得充电作业。

势银(TrendBank)通过研究发现,当氢价在50元/kg以下,氢能移动充电即可实现与锂电移动充电平价,从而“有利可图”。这也将为加氢端、燃料电池端等氢能产业的应用提供新的机遇。我国现阶段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商用突破及储氢技术多元化应用趋势,这与移动充电,以及超充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且氢能移动充电相比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应用具有更低的盈利门槛及更低的推广难度,具备足够的市场想象空间。

04

新型电力及储能领域的发展前景可期

目前氢热电联供在商用场景具备推广意义。例如24小时供电保证的数据中心、医院,部分资源条件好的工商业场景,具有一定推广性,因为用电量更大,对设备的运行效率会更有保障。还有一些比较适配的独特场景,比如化工园区,若有非常便宜的副产氢,也可以探索推广应用。

氢能源在应急备用电源中的应用优势。传统的应急备用电源如铅酸电池、柴油发电机等存在环境污染、能源效率低等问题。移动式氢燃料电堆应急电源具有氢能的一切优点:全天候、无限制发电,体积小、容量大、静音稳定供电,节能环保、安全高效,固体储氢常温常压工作、储能密度高容量大、发电时间长、不依赖加氢站,可靠、便捷、快速、智能,无污染、采用化学发电无机械故障等

在新型电力系统领域,氢能离网超充站是利用氢电耦合技术,在用电低谷时将风、光电能等清洁能源制氢存储,在用电高峰时再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以此实现电网削峰填谷。氢能离网超充站无需连接电网、无需基础设施配套改建,可以减小服务区超充系统配套的增容压力。目前氢能超充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重塑能源集团与氢积电合作的氢能离网超充站实现了全国首发。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越来越多,在国内山东、浙江等地多次出现“负电价”的情况,暴露出电力系统结构性缺陷,但这也为氢储能的发展提供的重要的应用场景:通过在电网负荷收到冲击时以氢储能形式缓解电网压力,实现跨季储能,从而保证发电企业的利益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二、2024年中国燃料电池产业总结分析

01

燃料电池年度数据:装机量有所提升、上牌销量明显下滑
根据势银(TrendBank)统计数据——
  • 2024年燃料电池装机量为807.42MW,同比增长8.6%。

  • 2024年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7131辆,同比减少6.8%。 


02

企业装机与配套:亿华通、重塑、国鸿瓜分半数燃电市场


从企业装机量来看,全年燃料电池装机量为807.42MW。其中,亿华通装机量第一,占比20.8%,重塑科技装机量第二,国鸿氢能装机量第三,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高达61.2%。

其中,亿华通集中配套冷链车、牵引车、自卸车、客车,系统主要为120kW,目前仅冷链物流车仍使用80kW系统;重塑科技主要涵盖牵引车、物流车车型,功率普遍偏高,大功率以110-130kW为主,主要布局示范城市群;国鸿氢能重点涉及牵引车、物流车及公交车领域,涵盖12米公交、18吨物流车以及49吨牵引车,应用场景多元化发展,主要功率选型为65、110、120kW三种。

从配套企业来看,2024年上牌的FCEV由亿华通、重塑科技、国氢科技、国鸿氢能、未势能源、锋源氢能、锐唯科技、华丰、荣程氢扬、捷氢科技、博世等58家企业配套。

其中,亿华通配套数量位列第一,且占据配套企业的20.9%;重塑配套数量位列第二;国氢配套第三,TOP5企业市场集中度高达61.6%。亿华通全年落地燃料电池商用车1489辆,其中牵引车达到778辆,占比达52.2%。牵引车主要分布在京津冀等地区,其中北京、石家庄、张家口分别落地360、300和118辆。


03

车载储氢瓶装车配套:头部企业市占稳定,装车瓶规格有提升趋势


车载储氢瓶市场相对更为集中且格局稳定,CR3为76%。其中中材科技(苏州)以31%市占份额位列第一,奥扬科技、国富氢能、中集氢能、天海氢能等车载储氢瓶头部企业仍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从装车瓶瓶容积规格来看,随着牵引车、冷链物流车在应用端对续航需求的提升,385L、260L等大容积规格也逐渐成为主流装车规格。


数据来源:势银(TrendBank


04

车企FCEV上牌销量:宇通集团常年霸榜、陕汽集团后来居上


从车辆生产企业来看,全年上牌的FCEV来自宇通集团、陕汽集团、北汽福田、东风柳汽、美锦汽车、中国一汽、苏州金龙、飞驰汽车、福田欧辉、长沙中联、福田戴姆勒等62家车企。



其中,宇通集团销量排名第一,成为全年销量榜首;陕汽集团排名第二;北汽福田排名第三。宇通集团销量达859辆,集中在河南地区,主要涵盖郑州、洛阳等地区,布局车型专注牵引车、专用车和冷链物流车领域。


05

使用城市:河南城市群国补订单尚存,郑州率先发力


从使用城市看,全年上牌的7131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北京、上海、郑州、石家庄、天津、合肥、唐山、张家口、广州、安阳、佛山、重庆等57个城市投运。其中,北京市使用数量最多,达到1323辆,排名第一;上海市排名第二;郑州市排名第三。



根据势银(Trendbank)数据显示,非示范城市上半年上牌数量达2082辆,占比29.2%,已超越任一示范城市群占比,可见氢能车辆商业化进程效果显著。从示范城市群的角度来看,北京、上海、河北示范城市群投放车辆较为积极,占据25.6%、18.2%和17.7%,河南、广东二群均销量惨淡,投运车辆占比分别为11.0%和5.6%。具体原因各异,包括政策落地力度、产业链完善程度、基础设施能力以及牵头城市的协调能力等。


非示范城市推广显著,其中石家庄地区落地486辆氢能牵引车,均由陕汽和东风柳汽生产,亿华通和国鸿配套,助力国家交通领域的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石家庄地区落地201辆由亿华通和华丰配套的冷链车,成为河北今年落地氢车最多城市。


06

从功能用途看:牵引车、冷链车已跑通经济性,实现大批量运营


从2024年上牌的燃料电池汽车数据中显示,燃料电池牵引车为主,占比47.3%;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排名第二;燃料电池专用车排名第三。


与2023年相比,今年牵引车、冷链物流车的占比都急剧增长,这也进一步说明燃料电池牵引车、冷链物流车经济性凸显,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大众接受度正不断提升。


文章来源:势银(TrendBank)
注:文内信息仅为提供分享交流渠道,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氢能产业链


中材科技(苏州)浙江蓝能氢能 | 中集氢能 | 三一氢能 | 阳光氢能 | 隆基氢能 | 派瑞氢能 | 重塑能源 | 天荣科技华熔科技 | 骥翀氢能 | 新氢动力 | 氢导智能 | 宇科创新 | 科威尔 | 耐德能源 | 中鼎恒盛 | 德利森 | 东德实业 | 亿纬氢能 | 治臻股份 | 丰电金凯威 | 奥扬绿能 | 国氢科技 | 必维 | 蓝昆氢能海卓健 | 苏州东拓新能源鲲华科技 | 文景能源 | 氢鹏科技(浙江)

 



势银能链
“势银能链”聚焦新能源产业领域。势银(TrendBank)是中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提供研究咨询、会议活动、数据库等解决方案。官网:www.trendbank.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