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怡禾医疗在成都开设线下诊所,这是其由互联网问诊转向医疗机构以来,落地的第三家线下诊所。
在普罗大众的概念里,小病有社区医院,稍严重一点有大的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并没有特别普及,一来不熟知,二来即使知道也很难快速建立信任。患者对于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会是其在落地后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毕竟没有信任,就没有基础。
同样作为民营医疗机构,在门诊部落地成都之初,像这样的“信任危机”怡禾却很少忧虑,前不久在我们的社群里,我们放送了一些探访怡禾的物料,没有想到能激起一些有关怡禾和医疗知识的小讨论,怡禾的用户基础远比我们最初设想的要坚固得多。那么为什么怡禾很少经历这样的“信任危机”?而作为患者,我们又为什么要选择信任怡禾?
01.
怡禾成都门诊部于2022年1月开业,这是怡禾在全国范围内的第三家线下门诊。从整个大行业的态势来讲,2022年,这并不是一个很值得开业的时间点。裴洪岗医生在成都门诊部开业前夕(2021年11月)写过一篇文章讲为什么要选择在成都开设门诊,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成都,怡禾会员用户的数量超过了5000,并找到符合怡禾要求且能够全职加入的医生。
不审判不对抗
协商分歧,辅助决策
怡禾的成都线下门诊部在武侯区的皇庭国际中心,这是一幢高大的英式建筑,顶上带有肖似英国大本钟的大石英钟。怡禾成都门诊部就在这幢建筑的第21层。
出21层电梯,便能看见怡禾明亮的前厅,等候区有一台循环播放医疗科普的电视,门诊部整个的空间安静、舒适,如果不是感到温度过于适宜,根本察觉不到这里有空调在运转。
怡禾门诊,每一位医生办公室的布置都或多或少带有自己的个人风格,皮肤科徐医生的办公室里会常备画满小企鹅的医护帽,儿科杨医生的办公室里会放置给小朋友准备的积木玩具。不过在所有医生的办公桌上,几乎都能瞥见小摆件:怡禾的医患沟通提醒卡和按各自形象捏制的小小粘土画。
怡禾成都门诊的医生都曾供职于成都人民耳熟能详的公立医院:皮肤科的徐医生在成都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了11年,儿科杨医生在四川妇幼保健院工作了 8 年,唐医生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攻读了硕博学位之后,于华西医院工作过6年。怡禾一直以来对外宣称的医生选拔标准之中有一条最为让人印象深刻:医生需要有公立三甲医院五年以上的职业经历。怡禾有面试医生的相关负责人,有时会因为找不到适合的医生而倍感压力。(怡禾遴选医生的3个核心标准:1.认可循证医学理念;2.三甲医院工作经历;3.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据《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22~2023)》总结,当前阶段该行业发展存在的瓶颈之一就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因为发展前景不明朗、稳定性差,医生成长空间受限,从而导致人才队伍流动性大。人人考编的时代,医生放弃公立医院编制跳出来,在外界看来,似乎是一个有点匪夷所思的决定。
相比于其它科室,口腔科是一个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医学分科。
口腔科的舒医生于2022年加入刚开业的怡禾成都门诊部。在舒医生之前的工作经历里,即使是如补牙这样的常规治疗,医生不同,治疗方法也并不相同,这样的“千人千面”既不利于规范治疗,也不利于后来者学习。舒医生曾经想过要和其他医生一起把一些常规操作的规范罗列出来,只是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已经辞职了。
2021年成都怡禾开业前夕,所有的医生都去深圳进行跟诊培训。在跟诊的这段时间里,让舒医生想不到的是,彼时的怡禾深圳门诊部也不过才开业四年,对于一些常规的操作治疗竟然都有一套很规范的操作说明,自己没来得及实施的,这个年轻的医疗品牌已经有一套颇为严明的体系,这样的一件小事让她记忆深刻。实际上怡禾成立至今,在他们的运营体系、培训体系、质控体系三大体系之中,像这样的规范标准,已经存在了数百个。
一个医生的职业追求,是在追求什么?
对舒医生来说,在怡禾,她能体会到特别浓烈的价值感。来怡禾就诊的客户多为家庭女性群体,妈妈们带着宝宝来看牙,通过20分钟左右的面诊,一些关于牙齿的医学知识被传达,改变是悄无声息而又具体的,妈妈们会渐渐发觉宝宝的牙齿很重要,自己的感知也很重要,从而也开始注重保护自己的牙齿,这样的转变很少会发生于机械的治疗过程之中。“当感受到别人对你的那种信任,我觉得你肯定首先是不愿意去辜负他们的。”舒医生说。
“您是否会因为您的职业选择而导致错过了更多与疑难杂症接触的机会?”
“其实也会遇到,只是我觉得只要能够帮助到患者都是可以的。”
——怡禾成都门诊部 唐教清医生
前段时间皮肤科唐医生在怡禾诊断出一例发病率大约是二十万之一的罕见病,在来怡禾之前,很多医生都将其当作湿疹来治疗,但其实不是,唐医生给出了对于患者来说获益风险比最大的治疗方案。即使是如湿疹这样常见的小疾小病,它也有很多玄机,如果想深入进去并不容易。唐医生觉得在一个最理想的医疗生态里,医生能够达到的状态应该是能“纯粹地行医”,即看好每一例病,其他的都可以作为一个选择,而不是必须。
和怡禾的医生们接触,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的一点是,怡禾给医生们提供的是一个“理想化”的行医环境,但其实作为怡禾来说,他们从没用这样的标签来标识自己,他们在做的只是“尊重专业”。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理想化’,⽽是怡⽲充分尊重医⽣,尊重专业的价值,使价值观、理念⼀致的⼈可以聚在⼀起,去践⾏规范的⾏医理念。”
——怡禾医疗CEO王卉
怡禾的每位医生除了要参与怡禾组织的培训之外,每年还有申请5天学习假的限额。儿科的杨医生去年就曾去上海的语言培训中心进修,学习儿童语言发育方面的前沿知识,将近5天的脱产学习时间。在怡禾,医生的个人成长空间有没有被扩大,不知道,但能够保证的是,医生的知识体系有在学习之中被不断更新前进。
—END—
在探访怡禾之前,我观察到网络上一些很别样的声音,于是在我的提纲里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所秉持的理念是否具有筛选用户的倾向?”得到的回答是,“与其说是‘筛选’,我们更愿意用‘影响’”。在探访过程中,我们惊讶于怡禾处处表露的高品质,从医疗设施到医生素质,这样的一个“乌托邦”背后,它的物质基础到底是如何支撑的?这样的支撑是否有答案?
在翻阅创始人公众号时,我找到了一段话,此处摘录:“借助资金的支持,我们将继续践行我们的医疗理念,进一步验证我们对医疗的一些想法,为医疗行业的改变多做一些努力。”
当你就诊时,你最关心医院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