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元汇自去年9月出现过1加元兑75美仙,就不停创新低,直至虽杜鲁多愿意下台的消息一出,汇率才回升至70仙。
经济专家说,相对其他国家,加元汇价不算弱,产品如果是以美元定价卖出,用加元支付成本的,赚得更多,所以大家不必过分反应。
但对回中港台过农历年的人来说,除非有与美元挂钩的外币储备,否则要用加元兑港纸、人民币和新台币,可说是未出发先“蚀汇”。
有专家说,美元未来几个月会仍见韧性,但之后欧元、日圆、英镑和加元会稳步回升。而投资之道,贵在多元化效益,这有助平衡风险并提高长期回报,亦是稳健投资策略的关键。
来到新一年,加元汇价继续于69、70仙之间徘徊,每年回港跟家人过新年的Jackie,说今次回去很不划算,“虽然一传出杜鲁多愿意下台的消息,加元兑港元立即重上5.4元水平,但跟去年9月底的5.8元还是差一大截。
“每次回去花费约60,000港元,给家人过节和自己会去趟短的东南亚旅行,5.8跟5.4汇率差距,就是要多用约800加元。”
她今次会跟家人去曼谷,“但加元兑泰铢表现亦疲弱,去年春天曾1加元曾兑到27泰铢,但现在只有24泰铢,幸好当地消费不高可拉上补下。”
回中港台探亲更贵
加币跟人民币及新台币的汇价过去1年的汇率有波动单整体还是下跌,所以如非本身有港元、人民币和新台币,回中港台探亲就变得更昂贵了。
多伦多大学商学院教授Steven Riddiough说 ,其实加元说弱不弱,“当我们将加元的表现与其他已开发经济体货币进行比较时,它总体上处于中间位置,我们与澳元、纽西兰元和挪威克朗等其他货币相比,其实表现更好。”
加元兑澳元和纽西兰币的汇率自去年9月后可说是稳步上扬,兑挪威克朗更是由去年同期的7.7升至接跟7.9,所以不怕长途机飞向大洋州,或者去挪威看北极光都是不错选择。
如果心系亚洲城市,日本可说是唯一“抵玩”之算,Riddiough说,“日本近年因经济低迷、超低利率、低迷的通货膨胀及人口持续下降,令日圆经历了最大幅度的下跌。”加元兑日圆刚过去的1月6日兑109.97,较去年同期高约2日圆,虽然分别不大,但能令加元汇率力保不失,来个东瀛游是拿著加元玩的心水。
Riddiough说我们现时经历的并非甚么新鲜事,“我们在2016年和2020年都见过类似的加元兑美元汇率水平,加币在 2000 年代初期的交易价格更试过低至60美仙,因此我们距离历史低点还很远。”
油价升15% 食品价升5%
“消费者感受到加元疲弱影响最明显的地方,应该是在加油站。”Riddiough续道,“由于汽油是以美元定价的全球贸易商品,因此汇率波动通常会直接传递给消费者。以美元计算,我们支付的汽油费用与 2021年中期大致相同,但以加元计算,则增加了约 15%,这清楚地说明了汇率如何影响本国人的日常生活。”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汽油价格在去年9月下跌后不断上升,由平均每公升148.6元一路上升,近日升至每公升约158元水平。
另一个即时见到升幅的,是食品价格,Riddiough指过去一年,本国食品价格上涨速度快于美国,“有部分反映了汇率带来的影响,不过亦有其他因素带动,尤其本国在冬季严重依赖进口食品,汇率影响可能会更加明显。”
从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不难发现食品价格持续上升,当局发表去年11月消费物价指数时指出,食品价格较23年同期上升了2.6%,而由多间大学共同发表的年度食品价格报告预期今年食品价格整体上升3至5%,高于加拿大央行的通胀目标,而一家4口今年预料要花16,833.67在食物方面,较去年多逾800元。
美国是加拿大的最大食物入口供应商,接近四成水果入口都是来自美国,当中包括香蕉、苹果、橙和士多啤梨等,蔬菜方面就有生菜、洋葱、西兰花、蕃茄、甜椒和菠菜等,这些全属一般家庭经常购买的食品,因为汇率这些蔬果都预期会更贵。
食品报告当中肉类预计升幅更达4至6%,当中牛肉价格升幅更是显著,由于草原省份自家畜牧的牛只数目减少,售价亦有所上升,而牛肉入口亦要增加以抵需求,美国是当中最大的入口国,汇率亦令其价格变得更贵,主流超市的牛扒(striploin steak)每公斤要40元以上,较去年9月的32元左右已有显著升幅。
有输家有赢家
加币疲软既有输家,亦创造了赢家,Riddiough说“在美国拥有大量业务的公司,特别是那些主要以美元结算,但用加元支付成本的公司,将会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本国第一产业(林木、矿务、农业和渔业)和制造业也往往会受益,他们会受惠于以美元结算的出口收入增加,亦会因货币疲弱而增强的国际竞争力,不过加币贬值亦对同样用美元结算的进口商构成利润压力。”
在家品出入口公司工作的Rachel说,船运开支亦是以美元付款,所以整体成本度都有上涨,“(去年)6月1美元兑1.37加元,到12月变成1.43加元,单是汇率已是4.4%的分别,过去6个月我们每货柜的运费约8500至10,000美元,单1个货柜440元左右好像不是很多,但我们每月几个,积少成多就是大数目。
“春季产品已一早抵埗所以运费影响不大,但之后推出的就或会调高批发价以抵消些成本上涨,最后当现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