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引流液外渗,被这个小发明解决了!

文摘   2025-02-03 21:22   江西  


腹腔内渗液从引流管口周围渗出,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怎么处理的呢?

腹腔引流管是外科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放置的硅胶管,其目的是将腹腔内渗液、渗血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可根据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帮助医生分析病情,观察有无吻合口瘘或出血等情况。
因此,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十分重要,如护理不当发生腹腔内渗液从引流管口周围渗出,潮湿的敷料会使病人舒适度降低,频繁地换药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如何预防和及时处理引流液外渗是医护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医护人员们为此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的讨论。
伤口渗液通常为碱性粘液,PH 值为 7.6-8.4, 这些渗液会对患者皮肤造成持续的刺激,加重患者的痛苦,延迟愈合时间,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除此之外,有些渗液还伴随着一些难闻的气味,若是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这些气味不仅会让患者自身觉得不适,也会让周围其他患者或是家属感觉不舒服。
以往面对伤口渗液,我们都是被动的采用有渗液就换药,病号服湿了床单湿了就换病号服换床单。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适,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另外换药时,粘贴胶布、撕脱胶布对患者皮肤也可能造成新的伤害,严重的会产生皮肤撕裂伤——护理不良事件。
是否可以通过改良造口袋,达到预防引流管口液体渗漏这一难题呢?
首先我和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沟通,并教会其观察和使用造口袋的注意事项。最后开始操作。
准备需要的物品:一次性造口袋一个,生理盐水,碘伏消毒液,7#慕丝线,换药包。
用碘伏消毒液和生理盐水消毒清洗伤口,待干。
对于一般患者的引流管和单处较小伤口,造口袋中央口径直接对准引流管或是伤口,不需额外裁剪。 对于多处位置较近的伤口或者是单处较大伤口,可以通过裁剪造口袋的口径后再贴在伤口周围。
如果有引流管,将引流管从造口袋中央口径传过去,另一侧透明袋子对准中央口径剪十字形,让引流管从中间引出。然后用7#慕丝线把袋子上和引流管之间的小空隙扎紧。最后,夹闭造口袋。伤口渗液就可以收集入袋。
注意上处十字形裁剪尽可能剪小不剪大,造口袋粘贴方向与引流管引流方向一致。如果是拔管后渗液,消毒后把造口袋粘牢就可以了。
我们把造口袋应用于渗液的管理,有利于更加准确的观察统计渗液的颜色、性状和量的变化。造口袋不仅可以使渗液与周围的皮肤分离开,而且造口袋底盘的水胶体敷料还可以保护和修护皮肤。
一定会有人产生有关造口袋是否增加患者费用的疑问。这是不存在的。我们做过粗略的计算:遇到持续渗液,一天至少 3-5 次小换药,一次小换药加耗材就要20元,一天至少100元,而临床常见的造口袋是 35-60元,即使一个造口袋只用了 3 天,平均每天也只需要 16 元左右。而且如果造口袋妥善固定,定时维护,通常都可以用一个星期。这样算下来,患者所需花费就会更少。

 

活动 I 关于优秀男护士事迹的征集活动

重磅征稿 | 护理公开课2024征稿你一定要看

讲师邀请 I 护理公开课2024年讲师邀请函

来源:医药圈 平台发布或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联系(微信17770084101)删除,谢谢!

请大家把“护理公开课”设为星标,并点“分享、在看”,才能及时收到课程信息和专业知识哦,否则可能失联哦!

护理公开课
给全国护理同仁公益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