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针急救常识(再编版)

健康   2024-06-15 13:40   安徽  

声明:本文据《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一书整理,宋杨根据杨真海口述、刘力红整理的内容进行编撰。

一、急救的现状
“中医慢郎中”,这句话作为中医人都听说过吧?这句话很让中医人没面子,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临床急救主流是西医。一说到急救,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拨打“120”,“120”的医生都是西医,急救车上的抢救药品、抢救设备也都是西医的,强心剂、呼吸兴奋剂、氧气等等,对不对?大家见过“120”上配备有中医吗?没有。中医与急救几乎不沾边,急救把中医拒之千里之外,普遍认为中医只会治疗慢性病,只会“治未病”,这就是目前临床急救的现状。

二、中医可以急救吗?
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不大,急救主要靠西医,中医的优势在慢性病。西医界这么认为,中医界抱有此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在现代社会,中医在急救领域的角色似乎被边缘化,常被视为仅擅长调理慢性病的“慢郎中”。然而,这种观念忽略了中医在急救中的深厚底蕴和实践潜力。实际上,中医的急救能力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和治疗方法在历代医学典籍中均有记载。

《黄帝内经》中就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强调了在面对急症时,应迅速采取措施以缓解症状。古代名医华佗以精湛的针灸技艺救治了许多急重症患者,其手法之精准、效果之迅速,至今仍被传颂。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作为中医急诊领域的权威专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明确指出:“中医在急救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优势不仅在于慢性病的调理,更在于对急症的迅速反应和有效治疗。”他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在急诊中同样适用,且在某些情况下,中医药的介入能够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的急救方法多样,如针灸、艾灸、拔罐、刮痧等,这些方法在缓解急性疼痛、改善循环、促进患者恢复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SARS、甲流等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的早期介入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中医不仅可以急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发挥西医难以替代的作用。随着对中医急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在急救领域的独特价值和潜力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三、中医急救的方法
马丹阳回阳九针穴
哑门劳宫三阴交,
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
此是回阳九针穴。

(一)毫针急救
工具:常用一次性针灸针

1. 角弓反张:
  (1)症状:角弓反张,是指项背高度强直,腰背反折,使身体仰曲如弓状的病症。多见于癫痫、痉病及破伤风等病症。
  (2)中医理论观点:角弓反张属于督脉的挛缩,当然也包括太阳经。
  (3)中医处理方法:首先考虑人中穴、后溪穴、申脉穴。脚外翻:阳池、阳谷(少阳、太阳)

     人中在督脉本经,反张在后,人中在前,正是阳病治阴的典范;后溪、申脉既与督脉交会,又是太阳本经;还可以在下肢刺太冲穴,在上肢刺劳宫穴,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

(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再思考一个问题,劳宫穴在角弓反张时方不方便针刺?考虑一下刺合谷有没有效果?当然可以,因为阳明经行于前,角弓反张症在后,后病前治,一样可以的。
  (4)角弓反张伴神志不清的处理:劳宫、涌泉,呼吸困难:内关,可以加刺然谷、太溪。

2. 中风
  (1)症状:中风是当今常见急症,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等,中医又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中经络多致半身不遂;中脏腑多致神识昏迷及呼吸循环障碍。
  (2)中医理论观点:中风急症,首先考虑厥阴经,神志障碍明显,考虑少阴;特别要考虑阳明经,(阳行阴位,多气多血,复中)
  (3)中医处理方法:首选劳宫穴、内关穴、太冲穴、中封穴(厥阴经);神志不清选涌泉穴、太溪穴、少府穴、通里穴(少阴经);(通里通里,里不通,才会有中风,把里通了,便复归太平!)阳明经选内庭、解溪穴、足三里穴、阳溪穴、手三里穴等。经外奇穴选用八风、八邪。

3. 心脏病:内关、劳宫、中冲,合谷(思考:为什么用合谷?)

  向肩部太阴经方向疼痛:经渠、大鱼际;

  向肩部少阴经方向疼痛:通里
  向太阳经方向疼痛:支正

(二)三棱针(锋针)急救
工具:三棱针、十二号注射器针头

锋针为九针之一,就是三棱针,主要用于刺络,主要用于脑中风、心脏病急性发作,皆可以三棱针刺络出血。

1. 中医处理方法:首选百会和双侧耳尖。
2. 兼症配穴:口眼歪斜,加刺耳垂;还可以配合开四关:针刺合谷、太冲、内庭、陷谷,病情会更加减轻。

3. 凡危急症,除百会、耳尖之外,配合十宣、气端(均属经外奇穴)用三棱针点刺挤血2--3滴即可,若血呈喷射状射出,多能化险为夷,如挤出的血很少,大多不能挽回。
4. 中暑:首选尺泽、委中刺络放血,刺络不仅仅限于穴位,主要选择青筋怒张处。

(三)艾灸急救
工具:艾条
艾灸急救主要用于危急脱症。

1. 症状: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大汗淋漓。
2. 中医观点:闭症多系阳明,脱症多系少阴,治当回阳救逆。
3. 中医处理方法:艾灸劳宫、涌泉、神阙、关元、气海等。

4. 晕针的处理方法:第一步立即拔针,第二步捏拉腋下大筋,第三步如上所述艾灸,第四步服用温热红糖水。

(四)指掐或提捏
工具:手指
以指掐或提拨,最常用于腋前大筋或极泉,主要救治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急性发作,也可用于昏迷不醒、呼吸困难等的急救。

极泉穴的拨动方法:中指在右极泉穴处(异位心除外)将肌肉向后推然后向前拨,如此先向后再向前拨动三次,如无效,可再拨动三次,一般三至九次即可,患者会有触电般筋麻至手。说明方法正确,如无此感觉,要调整角度或力度。

腋前大筋拿法:以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提捏右侧大筋,向前拉放,连续三次,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呼吸变化,如果及时到位,胸痛、胸闷、压榨感瞬间即可消失。如果三次不行,可连续六次或九次。


内针宋杨
宋杨个人简介:出身于中医世家,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执业中医师、中药师、安徽省基层名中医,界首市十佳名中医。针灸师承《黄帝内针》掌门人杨真海先生。致力于中医、中药、针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著作一部(合著),获发明专利三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