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国羽小将张志杰离世:错过的中医抢救措施

健康   2024-07-08 08:30   安徽  
闲暇之余看到这样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

在羽毛球赛场上,张志杰这个小伙子突然倒地,让我们目睹了一个年轻生命的脆弱。这位年仅17岁的少年,以其卓越的球技和无限的潜力,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尊重。而今,他的生命却在我们面前戛然而止。



在那个决定命运的时刻,张志杰突然倒在了羽毛球场地上,那一刻,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身上。他的身体静止了,但时间却在无情地流逝。赛场边,人们焦急地等待着专业的救援,然而,抢救人员的到来却异常缓慢。


每一秒的延迟都在侵蚀着生命的希望。当他们终于到达张志杰身边时,宝贵的抢救时间已经被无情地消耗。

急诊专家指出,张志杰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倒地抽搐,送医后身亡,基本符合运动性猝死的情况。运动性猝死,这一冷酷的医学术语,再次以残酷的方式提醒我们,运动的风险和生命的脆弱。

据《生命时报》报道,在猝死的多种场景中,运动中发生意外的事件并不罕见。根据病因,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约占80%。猝死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意识丧失,可伴有局部或全身抽搐、皮肤苍白发绀、大小便失禁,并迅速发生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心脏骤停并不意味着死亡,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被称为“黄金4分钟”,但急救车通常无法在这4分钟内赶到患者身边,这就要靠患者周围的人进行施救,所以心肺复苏(CPR)十分必要。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现场的抢救手段过于依赖现代医疗设备。在没有AED和专业医疗设备的辅助下,现场的急救显得如此无力。


这让我不禁反思:在紧急情况下,我们的急救措施是否足够迅速和专业?在没有现代医疗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方式能够为生命争取时间?如果现场能够在设备没送来的时候采取一些其他急救措施,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在此,我想介绍一种可能的补充方法——中医急救措施。例如,黄帝内针急救常识。

黄帝内针急救常识(再编版)

张志杰的离去,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竞技体育的极限时,更应关注运动员的生命安全。作为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医疗团队以及广大体育爱好者,我们有责任重视并学习包括中医急救知识在内的多种急救方法。让传统智慧在现代体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因为生命是宝贵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值得我们珍惜。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够让生命有一次跳动的机会,就该好好把握它。

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急救知识的储备与运用往往决定着生死一线。记得有一次,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位乘客突然晕倒,当时身边没有急救设备,但我通过上述的办法进行及时的急救,成功地稳定了他的情况。还有一次,我接到朋友的电话,他的家人突然发病,我通过电话指导他们进行内针急救,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悲剧。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广泛普及和多样化的重要性。生命无常,我们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急救知识,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并学习中医急救知识,让传统智慧与现代急救手段并行,为生命的延续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内针宋杨
宋杨个人简介:出身于中医世家,安徽中医药大学毕业,执业中医师、中药师、安徽省基层名中医,界首市十佳名中医。针灸师承《黄帝内针》掌门人杨真海先生。致力于中医、中药、针灸的临床研究和治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著作一部(合著),获发明专利三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