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博士/文
不时有人问我,你白板入行,为什么可以在保险业做到行业顶尖。
国际寿险百万圆桌会员(MDRT)是业内最高荣誉,我多年达成,其中有5年是顶尖会员(6倍普通会员的标准,全行业估计也就一二十人吧);两次被《中国银行保险报》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先进管理奖;我带的经理团队和总监团队都获得公司年度排名第一的杰出团队奖;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保险科普书《买对保险》,很长时间都是当当网保险类图书畅销榜第一或第二。
这个问题,如果含糊一点回答,可以套用1万小时理论。我入行9年多了,每年工作时间至少300天,即便是每天8小时计,都2万小时了。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当然重要,但我觉得不仅仅是勤奋这一个原因。
我想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管对于考虑进入保险行业、还是面临职业转换的人或者职场新人,如果有一点点启发,我都觉得很值得。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在保险业做出一点成绩,最重要的原因,是赶上了2015年以来的行业上升期。
这段行业上升期,是多个因素导致的。一是,长期经济发展带来大家收入和积蓄增加了,有钱考虑保险了,这是经济基础。二是,2013年8月,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由2.5%上调至3.5%(年金险允许上浮至4.025%),由此结束了长达14年的2.5%预定利率上限。这一政策带来的是保险价格下降了百分之二三十。三是,政策以及市场化的竞争,带来保险行业本身的大发展,各类产品的极大丰富。产品便宜了、产品多了,销售相对就容易了。
所以,我入行以来经历了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基础保障的火爆,然后是2019年以来在利率下行、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年金、增额终身寿险等储蓄型保险广受追捧。雷军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我确实在合适的时间,进入了合适的行业,选择,真的很重要。
第二个原因,是我不仅赶上了保险行业发展的风口,也借了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东风。
我2014年就开始写公众号了,第一篇文章就阅读过万。进入保险行业后,我另外开了一个公众号“T博士教你买保险”。那时候,公号名称里还可以带“保险”两个字,后来很快就不行了。我觉得“T博士教你买保险”这名字起得不好,“教你”显得太好为人师了,后来一直想改名字,但一旦要改公号名,“保险”二字就不能保留了,只能作罢。
早,真的很重要,后来做自媒体的经验也一再证明这一点。我2020年开始做抖音,坚持3个月,才三四万粉,没有什么转化,就放弃了。但是那段经历,锻炼了我短视频文案能力和镜头前的呈现能力,这些在我做视频号时发挥了用场,之前的努力没白费。
我是2022年8月开始做视频号的,是最早做视频号的少数保险从业人员之一,半年涨粉二三十万。视频号给我非常好的反馈和转化,我也同步带动团队伙伴开始做视频号。和文字相比,视频更直观。但是,和文章相比,写视频文案更难,想要在1分钟左右、甚至30秒的时间里,把一件事或者一个观点讲出彩,真的非常难。而我有近一年的时间,坚持日更,真有一种快掏空的感觉。
我为什么有做自媒体的优势呢?因为我如果不做保险的话,本应该就是和文字、和媒体打交道的,我读书时实习的单位是书(三联生活书店编辑部)、报(《南方周末》)、刊(《中国图书评论》)单位。长期的阅读和文字训练,以及媒体视角,成为我做保险业务斜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优秀,如果你长期坚持输出,自媒体有几何级的放大效应。我很多组员、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出版社,都是因为自媒体找到我的。自媒体,给了像我这样线下腼腆、不善应酬的人,一个扬长避短的机会。现在自媒体是越来越卷了,看得准、做得早,太重要了,事半功倍。
第三个原因,是在保险领域的学习和深耕。哪怕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有长期努力,也是白搭。我这一部分有三个特色。
第一,我对“洗脑”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当过度夸大保险的作用,以及接受不同保险公司培训时对方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时候,努力让自己做到客观中立,去琢磨保险的底层逻辑。这也为什么我在从业之初,就选择了保险经纪人这样的角色,我给自己家买保险就是从全市场众多保险公司里挑的,我也希望这样对客户。
第二,客户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保险业务知识,和单纯做研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保险是用来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我从业以来这么庞大的客户量,他们的需求和疑问、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我的学习不是闭门造车,一直是学以致用的。
第三,输出倒逼输出。因为我要给客户讲底层逻辑、要给组员讲课,要做自媒体,这些都要求我必须把学习内容、积累的经验熟练再熟练,以致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度输出。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重要,对于业务员而言,如果你学习的内容,无法通过自己的理解再度输出,一则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掌握,二则你也无法影响他人。
第四个原因,我会学习和了解大量和保险不直接相关的领域,例如医学相关、法律和税务、宏观政策和社会经济、行为金融学/经济学、学习和使用不同投资工具。
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工具,理解它的功能和利弊,是需要和其他工具比较的。而且,保险很多是长期的、未雨绸缪的,一定是要放在更大的时间维度里去思考的,这也是我会特别关心宏观政策和趋势的原因。大量的学习,加上自己的人生阅历、对人性的观察,会让我对保险的功能和优劣,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一个原因是,我大大受益于我国便宜的人工成本。
我先生十来年前离开《南方周末》开始创业,因为他,我是对企业主的忙碌和压力有了切身感受。于是,照顾两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是高需求的娃)、家里的事情,我是主要的承担者。因为便宜、便捷的人工,大大减少了需要我做家务的时间。比如说阿姨,原来是住家的,现在是钟点工;买菜,盒马、山姆、朴朴等都可以送到门口;没时间做饭的话,有各种外卖平台;买花、买药、取文件,可以找跑腿。我家娃大一点后,像上学以及兴趣班的接送,叫个滴滴就解决了。没有这样的环境,我没法在工作上投入这么多时间。这一点,和在美国的朋友聊起,更加有感触,她在美国,家里家外基本都得亲力亲为。
前阵子,和一位组员闲聊,她说,你工作上这么优秀,是不是在家可以横着走了。哈哈,横不起来,因为我觉得先生比我更优秀,我全力支持他工作。好在,因为网上瑞士卷的梗,昨晚我问老公“八个瑞士卷怎么分”,他说,“先管够我老婆,再轮到别人老婆(指俩闺女)”,哈哈。
名校博士生,为何转身卖保险?
规划和理念
增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