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影/文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老来财产怎么分配的讨论,其中一位朋友的分享很有意思。
这位朋友有一儿一女,资产在1000万左右。她打算300万给女儿,700万给儿子。这样分配的前提是,养老主要靠儿子,女儿只需要在父母大病时参与照顾。如果儿子儿媳不同意这个方案,那就反过来,儿子300万,女儿700万,养老责任互换。
为什么不平分,儿子女儿各500万呢?这位朋友有自己的考虑。她觉得,平分等于没有分,没人多拿钱,也就没人需要多做事,儿子女儿两家会互相推脱责任。
“平均分配是想我生病的时候儿媳妇说女婿不照顾,我也不照顾吗?是想我要干啥的时候,儿子说你找女儿,女儿说你找儿子吗?”
听起来确实有几分道理,但这样的安排是不是一定对养老最有利呢?
不一定。
还记得那个给儿子100万,却成“老来嫌”的故事吗?一位老太太因拆迁得了100万,她将其中的10万给了老大,90万给了老二,因为老二离得近,养老主要得靠他。
后来老太太把腿摔了,动手术需要15万左右的费用,兄弟俩是怎么处理的呢?老二打电话给老大,要求平摊费用。老大不愿意,因为母亲把绝大多数钱都给了老二。但老二认为一码事归一码事。兄弟俩僵持不下,结果就是老太太没钱做手术,在医院干等着,疼得嗷嗷叫。
显然,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分配是否平均。平分有平分的问题,不平分也有不平分的矛盾。
人到晚年,财产怎么分配才最明智,对养老最有利呢?
在开头那位朋友的分享下面,有几位网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人说,最好的办法是,老了谁来看给谁红包,谁干活给谁红包。
也有人说,给儿女一部分,剩下的,老来在谁家住着养老,就给谁,按月或者按年给钱。
还有人补充说,伺候好了一个月给1万,伺候不好一个月给1千。
不得不说,这几位朋友都是深谙人性的。
在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是“激励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无关道德品质好坏。
相较于一下子把钱给出去,这样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激励”,会让身边人把我们照顾得更用心周到。
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大家把一部分的资产通过养老年金,转换成和我们生命绑定的收入现金流,活一月有一月,活一年有一年,持续终身。
最近我们协助一对50岁的客户完成了投保,因为女性的寿命通常比男性更长,所以保单以太太为投保人,一共投入保费250万。
从60岁开始领,领取金额随年龄增长递增,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如果这时候需要孩子照顾了,住在哪个孩子家养老,每个月2.6万元的养老年金就给谁,在哪里不是“香饽饽”呢?活得越久,孩子们得到的就越多,照顾得是不是会更细致一些呢?
一直领到90岁时,累计领取了514万养老年金,如果此时退保,还能拿回162.5万元;如果不退保,则继续领,活多久领多久。
年纪越大,生活能力越弱,我们能掌控的东西是会越来越少的,但尽可能不要彻底丧失对钱的控制权。一旦失去了对钱的控制权,其他的事情就更难控制了。
想要咨询养老年金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沟通,微信号:tbs626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著有《买对保险:写给忙碌者的保险入门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不想错过我们的推送,记得点个“在看”或者设置星标☆,防止失联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