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高校的立身之本。2025年5月,宁夏理工学院将正式接受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校以迎接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体检教育教学工作,系统梳理各领域事业发展,加快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展现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巡礼
宁夏理工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
德艺双馨 尚美尚能
学院简介
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突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文学与艺术人才。
文学与艺术学院前身为2016年成立的艺术系,2018年10月随着艺术中心的投入使用,艺术学院正式成立,2020年9月更名为文学与艺术学院。学院现设文学与传播系、学前教育系、音乐教育系和美术设计系。2021-2024年招收4个专业的本科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设教科办和学工办2个管理部门,构建了完善的本科教育教学及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8年的发展,学院已形成“文+教+艺”点面结合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学院现有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2人,市级优秀教师1人、市级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351人才”1人、市级文艺名家1人、市级文艺新星3人,三年来累计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荣誉160余人次。学院现有校外实习基地17个,美育人才工作室1个,虚拟教研室1个,区级高水平艺术社团2个。
近年来,文学与艺术学院依托东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的对口帮扶,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强化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办学成效与特色
(一)党建引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美育教育”
自2018年起,文学与艺术学院连续七年组织艺术团师生,在宁夏大地开展走基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巡回演出活动,被社会各界誉为“流动的红色课堂”。学院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实践育人的探索创新之路。
通过连续七年的排演,学生的政治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思想觉悟也大幅提高。7年来,共有3人光荣入伍,37人走上教师岗位,3人响应国家号召创立文化传媒公司,26人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学生在参与排演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艺术专业技能的提升,收获了舞台实践经验,还深入了解了每一个节目的编排过程及台前幕后的每个环节。2018年初排时,幕后工作全部由老师承担,到逐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建立起学生团队共同参与管理,再到如今每场演出的幕后舞台管理、服装道具管理、人员管理、话筒管理等具体事务都由学生总体负责,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巡回演出活动
红色舞蹈《八女投江》
《映山红》节目组合影
主题党课 瞻仰烈士陵园
关爱困难学生
为援鄂医疗工作者演出
社会各界宣传报道
从巡演的筹备、组织、排练和演出工作,培养和锻炼了青年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能力和应急能力,打造了优秀的声乐教学团队,音乐教育系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音乐教育系获评“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岗”荣誉称号
通过巡演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舞台表现力、共情能力、感知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频繁的舞台实践中完成从学生到演员的身份转变,为毕业后进入专业文艺团体和教师岗位做好铺垫。这正是美育、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专业所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美育资源,为学校的美育教育与五育并举添砖加瓦。通过“专业教育+美育+思政”的形式和手段,以排演优秀和经典的文艺作品带动专业学科发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育人全过程,创建以经典的、红色的文艺作品为核心和载体连接起教学大纲中所有课程内容的艺术思政课程链,构建了“知识与实践并重、德行与技艺并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以来,学院鼓励师生以弘扬主旋律为己任,深入生活,扎根基层,用情用心用功歌颂党、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人民美好生活。涌现出多个优秀的原创艺术作品,如原创舞台剧作品《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又名《习总书记话儿润心窝》)、音乐快板《喜看宁夏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宁夏》、宁夏花儿《幸福花儿浪山川》、原创声乐《宁夏理工赞》《同一个家》《塞上江南宁夏川》、原创器乐作品《丝路古韵》《又见茉莉花》《天地韵》等。其中原创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咱宁夏》入选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培育项目,该作品同时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校园歌曲作品“优秀原创作品奖”、全区“劳动者之歌”唯一原创作品创作奖,2024年入选教育部高校文化精品项目。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既要“造形”更要“铸魂”
文学与艺术学院打造“以美育人,艺心向党”的五型社区,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既要“造形”,更要“铸魂”。社区通过“136+N+云”功能空间,全面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以精准滴灌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场域,着力构建“多向锻造式”的三全育人格局。
学院将社区育人中的党建引领、队伍协同、文化育人、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空间营造和数字赋能融入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持续推进“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体系,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不断丰富社区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社区文化繁荣发展。在原有宿舍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站式社区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由退伍军人担任管委会学生干部。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以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发展和一辈子幸福为中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时代新人。学院注重校园文化中创新创业氛围的熏陶和营造,在开设基础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之外,加大对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聘请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选手和真正实现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进校讲座,以现身说法的形式感染在校学生,让学生们意识到创新创业不是遥不可及的。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双创目标:具备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或行业发展需求;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在课程目标中注重将双创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融入专业核心课程中,如艺术实践、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效果图综合实训、商业空间设计综合实训等,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将双创政策的宣讲、创业公司成立、创业财务运营、创业持续管理、创业大赛介绍、创业计划书编制等实操性很强的专题课程以第二课堂的形式进行渗透,特别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从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创业人物引领及创新创业实践等三个方面纳入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促使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截至目前,学院荣获“中国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3项,区级金奖4项、银奖5项、铜奖5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1项,区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1项,自治区级立项2项。
优秀毕业生
在文学与艺术的璀璨星河中,学院的毕业生如同闪耀的星辰,他们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更在实践中展现了非凡的才华,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学院教育成果的最好证明,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灯塔。
马永康,宁夏理工学院广播电视专业2019届毕业生,现任无锡广电广播传媒中心第一编辑部视频部主任。制作《梁城美境》宣传片,入围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获首届颧骨广电融媒营销创新大赛银奖;制作讲述河南商会援助支教志愿者故事的作品《平原微光》,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重点网络视听项目库;《12个时辰,12张面孔,12中坚守》荣获无锡市第十六届“五一”新闻奖、一等奖;《小马的战疫Vlog》《不老的战士 信仰的传承》《专访抗美援朝老兵--潘宗道》等系列新闻专题视频,阅读量均破百万,其中《乘风破浪的青春》荣获无锡市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郭长发,宁夏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21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宿县佳木镇人民政府。工作期间多次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中共党员”等荣誉称号;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利用所学专业,参与设计了新农村建设,现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村建设。
张广哲,宁夏理工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22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街道办事处宣传办(文明办)。入职后,带领青年干部打造党群服务中心、助农电商中心并于2023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策划“红色研学游”“传统文化游”“休闲度假游”三条旅游线路,获批“泉”在济南过暑假精品旅游线路。
李嘉璐,宁夏理工学院音乐学专业2021届毕业生,现就职于河南省商洛市镇安县,2023年荣获商洛市“优秀干部职工”称号。
张娟,宁夏理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24届毕业生。现就职于宁夏彭阳县新集乡中心学校(小学人民教师)。在校期间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新冠疫情“优秀志愿者”称号;2024年荣获“优秀教案”;荣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区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区级金奖。
弦歌不辍,墨香永续。文学与艺术学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彰显“强素质、重实践、显应用”的教育特色。坚守“德艺双馨、尚美尚能”,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科学管理和文化建设为坚实保障,倾力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扎实专业基础、广阔思维视野的应用型文学与艺术人才,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之才。
❖
【END】
来源|文学与艺术学院
编辑|金浩然 校对|石瑞霞
审核|乔心雨 责编|王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