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精神长相

文化   2024-12-11 21:00   安徽  


每晚一卷书(JYXZ89896)——每天读一点好书,5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每晚一卷书”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孩子的精神样貌,

离不开父母的亲手塑造。


作者:洞见·瑾山月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家庭关系专家胡慎之曾在讲座中谈起自己的父母。


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总是阴沉着脸,对家人很冷漠。


母亲半白的头发盘在脑后,说话做事小心翼翼,只知道佝偻着身子干活。


而他自己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也变得自卑敏感,萎靡不振。


很长一段时间,胡慎之都错误地以为,家庭就是令人压抑窒息的牢笼。


直到成年后离开父母才发现,这世上其实有很多美满的家庭。


这类家庭里,往往是父亲温和有担当,母亲状态好气色佳,而孩子也性格健全,阳光开朗。


胡慎之不止一次感慨:好的家庭,不在住多大房,有多少钱,而在健康的关系上。


一家人彼此关怀,相互滋养,家庭才能显现好的精神长相。



1


美国教育家尼娜·布朗,接触过一个叫贝奇的“问题少女”。


13岁的贝奇,体重超标,邋里邋遢,而且脾气暴躁,爱说脏话。


一次家访中,尼娜恰巧碰见贝奇的父亲,才知道女孩为什么成了这副模样。


那天,贝奇和父亲谈起,将来读大学想报考教师专业。


没想到,父亲先是嘲笑了她一番。


紧接着又恶狠狠地说:“你笨得要命,不可能考得上。”


贝奇气得大喊大叫,父亲也立马把女儿拉过来揍了一顿。


贝奇哭着跑了出去,一连几天都没回家。


等尼娜找到她时,贝奇活脱脱地像一只可怜的流浪狗,躲在角落,眼神空洞,情绪低迷。


其实,尼娜接触过很多这样的孩子。


他们之所以看起来很糟糕,多半是因为没有得到父母的善待。


尼娜不止一次在公开演讲时说:“童年时期,家长的言行,会渗透进孩子的思维方式、言谈举止,最终改变孩子的样子。”


一个家庭的精神长相写在孩子脸上。


恰如英国心理学家艾尔弗所言: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养孩子就像种树,是枝叶稀疏,还是枝繁叶茂,全在父母怎么浇灌。


民初教育家张武龄培养的四个女儿,个个活泼开朗,知书达理。


他开玩笑说:“我给女儿的名字里,都加上两条腿儿,让她们像男子一样,走出闺门。”


大女儿喜欢昆曲,他就亲自带她去戏院,二女儿喜欢书法,他就找遍友人,借来名家字帖;


三女儿和四女儿,喜欢文学,他就出钱出力,帮孩子们办诗社,办杂志。


不仅如此,张武龄从不会对孩子发脾气,孩子犯了错,他就轻声细语地教导,孩子有什么烦恼,他也会一边倾听一边开解。


孩子们在张武龄的陪伴下,一个个安全感十足。


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爱里长大的孩子,精神状态更健康。


对孩子而言,家是挡风遮雨的屋檐,也是提供养分的沃土。


孩子的精神样貌,离不开父母的亲手塑造。


2


前阵子,一位网友晒出了自己婚前婚后的样貌变化。



6年前,单身的她,眼中有光,嘴角有笑;而今,面色蜡黄,神情呆滞。


她配文说:婚姻真的会消磨一个人,短短6年,我竟然老成了这样。


评论区里,大家也都感慨:

一个人幸不幸福,看脸就知道了。


长期不开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刘震云在小说《一日三秋》中,讲过一个悲伤的故事。


豫剧名角樱桃,本是个面容姣好,百里挑一的大美人。


可嫁人后,丈夫的讽刺挖苦,婆媳间的矛盾纷争,令她逐渐失了昔日的光芒。


她买把韭菜,丈夫嫌弃她蠢,她管教儿子,婆婆都怕她教坏。


不出几年,樱桃就变成了一个说话粗鲁,脾气暴躁,邋里邋遢的中年妇人。


有婚姻专家指出:“从表面上看,让人变丑的,是生活的重压,养娃的辛苦,但更深层原因,是得不到伴侣的情感滋养。”


伴侣的漠不关心与置身事外,会将对方一个人抛入生活的洪流。


那份孤独与无助,失望与怨恨,早晚会从内心涌出,显现在面相上。


杨绛女士,优雅地活到105岁,可谓漂亮了一辈子。


而这,离不开丈夫钱钟书的毕生呵护。


英国留学时,杨绛因生产身体虚弱,钱钟书就天天早起为她做早饭,还时不时讲笑话逗她开心。


战乱年代,杨绛照顾着一家老小,钱钟书全都看在眼里,从不吝啬自己对妻子的称赞。


后来,生活好了,杨绛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写剧本,亦或是做翻译,钱钟书都竭尽所能地支持。


钱钟书一辈子的悉心呵护,让杨绛在一生风雨中,始终像一朵绚烂的花。


曾有人问:被爱,真的可以变漂亮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恰如作家韦娜所言:好的婚姻,是光,是亮,是长久地让内心舒服和柔软的力量,也会让一个女人越来越好看。


一个家庭的精神长相,雕刻在妻子脸上。


你若用爱去呵护,任时间无情,也难以摧残她的笑容与光彩。



3


作者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讲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个小学生,每天上学都病恹恹的,不爱户外活动,也没有朋友。


但每学期的体检结果,这个孩子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


老师请来他的父母,建议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于是,一家三口一起来尼尔森的诊室。


可尼尔森刚询问了几句,孩子的父亲就不耐烦地说:小孩不好好上学,就是欠揍,回家打一顿就好了。


孩子一听这话,吓得躲在母亲背后。


尼尔森看着这家人,发现不仅孩子状态欠佳,妈妈也是一脸疲惫。


后来,经过多方了解,尼尔森终于明白了问题出在了孩子爸爸身上。


这位爸爸有明显的暴力倾向,经常对家人动手打骂。


和他生活在一起,妻子委屈压抑,孩子得不到照顾,整个家庭氛围十分紧张。


尼尔森感慨:家庭里,但凡有一个“危险人物”,家就毁了。


一期关于家庭的TED演讲,提到一个观点:


影响幸福的因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在家人的相处模式上。


如果丈夫对妻子指责,对孩子漠不关心,又怎能塑造出幸福的精神长相呢?


白岩松和妻子朱宏均结婚时,都处于事业上升期。


妻子早出晚归,还要忙家务、照顾年幼的女儿,经常忙得疲惫不堪。


白岩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决定哪怕工作再忙,都要分出精力照顾家。


他在家里主动打扫卫生,下厨做饭,哄孩子玩。


渐渐地,妻子笑容多了,孩子也爱跟他玩耍,家里多了许多欢声笑语。


什么样的丈夫,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家庭长相。


当你用心经营,给家人温暖与爱,家庭便是一个有温度、有能量的地方。



4


史蒂芬·柯维,在写《高效能家庭》时,向很多社区的小孩征集过“家庭画像”。


在上千幅画作中,有人画了爸爸瞅着眉头忙工作,有人画了妈妈穿着家居服打扫卫生,有人画了餐桌上爸妈的争吵,也有人画了一家人默默坐在客厅里,一言不发。


但也有一幅画,被史蒂芬单独拿出来展览。


这是一幅农场主儿子的画作:


在堆满谷物的野外,漫天繁星之下,爸妈相互依偎着,孩子们在一旁打闹嬉戏。


那溢出纸面的温馨与幸福,深深触动了所有人。


一个家最大的幸福,就在于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在于一家人心往一处想。


这样的家庭面貌,才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


- End -

作者:洞见·瑾山月,来源:洞见(ID: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8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晚君↓↓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每晚一卷书
每晚悦读,不辜负每一个阅读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