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共筑交能融合 共赢绿色未来第二届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技术论坛在武汉召开
论坛由中国公路学会、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公路学会交能融合委员会、湖北交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公路学会运输与物流分会、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交投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公通达(北京)认证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长安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群英荟萃
院士、专家分享精彩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新平,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交能融合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昕,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首席专家詹建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周小能,黑龙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大勇,蜀道集团执行总监、蜀道交通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罗晓勇,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光文,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吴新华,中交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潘中明,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等专家、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公路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工作)王大鹏主持。
詹建辉介绍,近年来,湖北交投集团坚持以交通场景为牵引,以用为导向,走出来一条符合省域特情、彰显行业特点、具有自身特色的交能融合发展之路:一是以产业链、供应链思维布局交能融合产业,引导产业发展,指导项目落地;二是着力构建独具交投特色的油、气、电、氢全品类,光储充放一体化的交通能源体系;三是希望利用本次大会的机会向先行者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扩大交能融合朋友圈,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周小能认为,当前交能融合仍然面临着行业间、地区间融合发展,政府和市场有机融合,统一标准规范和大数据应用等问题,急需在交能融合工作委员会的带领下,从以下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坚持政策先行,切实解决顶层设计与交能融合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坚持规划与标准协同发力,切实解决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布局接口不匹配问题。三是坚持绿色能源先行,切实解决绿色能源与交通用能供需不匹配问题。四是坚持数字融通,切实解决电力与运力协同调度不匹配问题。五是坚持模式创新,切实解决上下游产业生态发展不匹配问题。
严新平认为,创建我国交通能源融合的自主化路径,需要在三个方面积极努力:一是政策规划方面将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二是科技创新方面要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资产能源化、交通运载装备能源自洽、交通网络与能源网络融合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三是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交通能源融合的战略要求,在交通、能源、电气、动力、自动化和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基础上,加快机械、电子、材料及控制信息等学科与交通能源的融合发展。
刘昕认为,交能融合发展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供应体系,保障国家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有利于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支撑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和美丽中国建设,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刘昕提出建议:一是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行业协同。三是加大政策保障。四是加强技术标准的支撑。五是强化试点引领。六是发展交能融合产业链。
王大鹏主持开幕式
创新案例精彩纷呈
成果、签约彰显特色
为了总结交能融合发展成果、示范创新路径、积蓄发展能量,交能融合工作委员会从202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能融合创新案例的征集活动,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02项创新工程案例。经过专家严格初评、复评和终评,最终推出36项具有卓越创新性和很好的推广价值的案例。其中,“应用示范创新类”共20项,“技术装备材料创新类”共11项,“规划管理创新类”共3项,“产业综合创新类”共2项。
开幕式环节还介绍龙江交投在数字能源微电网领域具体的创新探索,并进行了《龙江交投公路交通能源微电网发展应用白皮书》发布仪式。黑龙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大勇,黑龙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数智官,信息科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国际物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齐志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周小能,招商局公路网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吴新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虞明远共同见证发布仪式。
大会举行了行业内首个光伏声屏障实证基地的揭牌仪式。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张兮维,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PVT) 副主任朱晓岗,中国公路学会原副秘书长、养护分会副理事长梅君,中公通达(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国栋共同为光伏声屏障实证基地揭牌。
成果发布环节后,会议还举行了签约仪式。在中国科协的号召下,中国公路学会与广西北投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携手共建交通与能源融合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北投路衍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振、交能融合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塞雁签署合作协议。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刘昕,广西北投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能,广西北投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刘军,江苏云杉清洁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李剑锋,广西北投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黎卓勤,浙江交投中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交能融合委员会副主任杨栋见证签约。
技术装备成果涌现
创新产品引发关注
本次论坛邀请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交能融合领域的企业,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广泛,效益明显的成果设备带到会议现场集中展示展览。
主旨报告高屋建瓴
专业思考引人深思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姚磊主持。来自国家级高端能源专业智库、能源和交通企业以及高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主旨演讲。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饶建业
饶建业:交能融合的政策与技术发展趋势
饶建业透露,下一步主管部门将会出台《交能融合指导意见》。《意见》将会从交能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角度来推进相关交能融合规划和项目的落地。在产业链条方面,《意见》将从绿色交通运输装备、燃料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和产能融合体系的建设,不断去做好相关的政策上的引导。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光文
郭光文:未来会越来越好
郭光文认为,技术发展将为交能融合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价值和便利。固体电池的发展为新能源的储能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微电网的发展为就地消纳提供了很好的调整,充电设施为公路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交能融合的社会意义重大,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友好。另外,交能融合有大量的数据、有大量的应用场景,也会带来大量的投资,所以未来一定会形成一个大的业态。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周霄
周霄:破界创新 携手共筑绿色未来
周霄介绍了湖北交投集团在交能融合领域所做的积极尝试和探索工作,围绕着“一核、两线、三网、N链”路线方针,集团凝心聚力、先行先试、循序渐进、全面融合、层层递进,串珠成线、织线成网、能网成链,全力推进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
王志武:共建超充产业生态 共赢全电物流机遇
王志武介绍了华为在整个高速路沿线部署的“超充联盟”,并总结了三个互补特征:物流车和乘用车的时间互补;物流车和乘用车是区位互补;物流车和风光能量互补。由于当前全国大部分高速路服务区的充电站是不盈利的,电动物流重卡作为超耗能的载体,他建议交投可以考虑从亏损的服务区优先考虑建设超充网络。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院长、水陆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袁成清
袁成清:交能融合到底要怎么做?
袁成清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描述交能融合的路径:一是交通资产的能源化,二是作业装备的绿色化,三是能源系统的网络化。今天论坛所展示的光伏声屏障等设备,都是交通资产能源化和卓越装备绿色化的具体体现的途径。
葛洲坝交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姚磊主持主旨演讲
专题论坛洞察行业态势
专家分享共赢绿色未来
12月12日下午,大会同期举办了四场专题论坛。共有18名专家发表专题报告,分享了相关技术与实践经验。论坛分别由中交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书记张兮维,江苏交控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交控智库理事长、发展改革事业副部长许克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虞明远,中国公路学会原副秘书长、养护与管理分会副理事长梅君主持。论坛涵盖公路光伏发展、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公路能源补给。
NEWS TODAY
光伏发展创新论坛
NEWS TODAY
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论坛
NEWS TODAY
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论坛
NEWS TODAY
高速公路及国省干线能源补给论坛
闭门研讨聚合力
协作并进见真章
12月11日下午和13日晚上,会议还分别举行了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工作委员会一届三次工作会议和“2024年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学科研究”专题智库会议。
委员会一届三次工作会议回顾了过去一年工作会的主要工作,并对明年工作计划进行了审议,同时增补了新当选的委员。
专题智库会议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围绕“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构筑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学科体系”进行了交通与能源融合学科研讨。
实地考察收获匪浅
圆满闭幕期待未来
12月13日上午,与会代表分为两组,实地考察了汉宜高速公路氢能示范线、汉十高速公路综合能源示范线(孝感综合能源补给站)。
考察现场,与会代表对相关技术与产品进行了详细的了解与咨询。考察结束后,与会代表还进行了合影留念。
来源:交能融合
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秘书处
编辑整理
联盟联络人:
申老师:552199785@qq.com
汤老师:txj73@wh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