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卓越汇学习,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最新动态
深圳市创新人才培训示范平台
激励不应只是挂在嘴边却吃不到的“饼”,而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在企业管理的舞台上,激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推动团队效能攀升、业务蓬勃发展的有力引擎。然而,尽管众多领导者手握承诺未来的丰厚回报,试图以此点燃员工内心的潜能,现实却并不尽如人意:员工对激励机制的反应,往往游离于冷漠与讽刺之间,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领导画饼”。
正是这层“激励”与“画饼“之间的微妙边界,成为了管理层与下属之间关系紧张的根源。而这场博弈,评判的标准并不掌握在领导手中,而是落在了员工敏锐的感知之下。
△管理层以为的“激励”,很可能就是员工眼中的“画饼”
01
激励措施要跟价值观吻合
02
“给对”比“给多”要重要
在激励的艺术中,“给对”远比“给多”更为关键。激励的效力,不在于其量的多少,而在于其质的精准。失败的激励往往源于两大误区:一是没给对,二是不会给。
首先,准确无误的激励要求我们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从员工本身出发,而不是凭我们的主观臆断行事。奖励应投其所好,惩罚应击其痛处,只有这样,激励才能触动人心,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其次,恰当的激励方式同样至关重要。当团队成员未能全力以赴,问题往往不在于激励的匮乏,而在于方式的不当。一味地增加奖励的数量,未必能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激励途径,让员工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
激励的终极目标,不应局限于员工的表面满意,而是要激发他们为客户创造卓越价值的内在动力。员工的满足固然重要,但若能将这种满足转化为客户满意度的提升,进而推动企业绩效的飞跃,才是激励的最高境界。
优秀的领导者深知,比起让员工安逸自在,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即使这过程中难免经历艰辛与挑战。
03
正向激励,贵在及时
2013年,任正非提出了一个观点:“年终奖是最落后的制度,过程奖、及时奖才是激励的王道。”
据权威数据揭示,高达六成的企业存在年终奖延期发放的现象,平均延后近三个月。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管理层对人才流动的担忧——担心员工领取年终奖后选择离开,于是采取拖延战术,将“年终奖”悄然转变为“年中奖”,意图以此锁住人才。然而,这种策略实则是一把双刃剑,短期的留人效应难掩其对员工信任与士气的长期侵蚀。
以销售团队为例,优化奖金发放机制显得尤为关键。传统的年终一次性奖励模式已显陈旧,不妨将其分散至全年,按季度或月度发放,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定期给予员工正面的激励,还能促使管理者持续关注团队表现,适时调整策略,保持团队的高昂斗志。
另一种简便却高效的激励方式,是每月提前计算并公示员工的潜在奖金数额。即便奖金暂不发放,这种透明化的做法也能让员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努力与回报之间的直接关联,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关键在于,奖励应当与行为表现紧密相连,即时的肯定往往能产生最佳的激励效果,反之,延迟的奖励则可能削弱其正面影响,甚至适得其反,令员工感到被忽视或低估。
激励要有一定的频率,不能心血来潮的时候激励一下,想不起来就不激励了。它不应被视为额外负担,而应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嵌入日常管理流程之中。唯有将激励融入日常工作,使之成为一种机制,方能真正激发团队的潜力,提升管理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激励频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并非直线相关,其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制定激励策略时,应充分考量工作强度、任务性质、人员能力、工作环境等多重因素。
工作强度:对于工作复杂性强,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应当高,对于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频率应该低;
任务性质: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才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低,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频率应该高;
人员能力: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高,对于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工作人员,激励频率应该低;
工作环境: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差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高;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好的部门,激励频率应该低。
04
精神激励:持续坚定的肯定
精神激励时,管理者要多发现下属的优点,不断地给予肯定,并且肯定要达到一定的频率,才能产生激励作用。
许多管理者往往陷入误区,认为下属与自己存在层级差异,难以用平等和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努力。然而,这恰恰是精神激励最为需要的地方。作为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下属的角度,看他们是否是进步了,即使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的目光,并且是发自内心地认可他们。
这就像父母见证孩子学会翻身那一刻的喜悦,不会去与他人比较,而是纯粹地为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成长鼓掌。在职场中,每位下属的成长轨迹各不相同,有的快速成长,有的则稳步前行,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提供适宜的土壤,适时给予必要的“浇水”、“施肥”与“培土”,即针对性的指导、资源支持和环境营造。
一个下属的思维方式是受他密切接触的上司所影响的。原来是他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起作用,如果你经常用积极的心态看待他,影响他,他慢慢会改变。精神激励最主要是心态调过来,否则讲技巧没有意义。
05
自律不够,适当惩罚
在构建高效团队的过程中,确保员工的自律性至关重要,而这往往需要奖罚分明的制度来支撑。正如交通规则中,人们之所以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关键在于对违规行为的惩罚,而非红绿灯本身。
同样,惩罚措施不仅是对错误行为的纠正,更深层地反映了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彰显了我们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当下属执行力不足时,这其实是上级惩罚机制失灵的信号,意味着即使表现不佳也不会受到实质影响,久而久之,团队纪律必将涣散。
有些管理者跟下属打成一片,平时称兄道弟,遇到下属消极怠工,也不好意思惩罚他们,这是在纵容和拖累整个团队的绩效。小事上可以讲风格,大事上一定要讲原则。管理者树立威信正是靠坚持原则、秉公持正换来的,轻易不能妥协。
惩罚不在于力度,而在于是否得到了贯彻和执行。力度可以降低,但是不可以不惩罚,这是原则问题。在惩罚之后,与员工进行深入沟通同样重要,不仅要阐明惩罚的原因,更要倾听员工的想法,解答其疑惑,消除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能让员工认识到错误,更能在团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保惩与罚真正发挥其正面作用,促进团队的健康发展。
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其核心能力之一便是精准地掌握管理的火候,巧妙地运用激励与惩罚的杠杆,创造出既有挑战性又能激发潜能的工作环境。他们懂得如何在“激励”与“画饼”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让团队成员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组织的成功贡献力量。这样的管理者,不仅能够引领团队克服眼前的困难,更能为组织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这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速成技,而是每位管理者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它要求管理者具备洞察人性的智慧,掌握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的能力,同时保持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使激励成为推动团队前行的持久动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需求,卓越汇企业家创新学院精心推出「180干部陪练营」,从“知识输入”到“行为转化”,再到最终的“任务落地”,以系统、科学、高效的路径,助力企业培养高效率、高协同、高素养的管理团队,并承接企业年度战略任务,赋能战略闭环。
180干部陪练营——管理与业绩提升项目
是什么?
低投入、高回报的团队学习实战项目,一方面指导干部协同完成公司关键任务目标,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可以给企业提供什么价值?
180项目不仅致力于短期问题的解决,更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通过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的完善,为企业持续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180贯穿全程的结业课题,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实在在的管理问题或达成某个业绩目标,取得切实的经济效益及阶段性成果。
培养实干型的管理人才
可以帮助企业培养实干型人才,干部在实战历练中完美转身,成长为专业、优秀的管理者。
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解决问题和推进任务的过程中,企业和干部们可以一起重构流程、制度、文化,促进企业管理体系建设,提炼并形成共同价值观。
想要了解更多?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咨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