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涟邵精神与湾田文化 | 陈新华

文摘   2024-10-23 21:02   湖南  

 


     


涟邵精神与湾田文化

文 | 陈新华


       涟邵矿务局从一九五九年五月成立,到二000年开始,下属单位因种种原因先后破产。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四十余年之后,作为一个实体,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由几代涟邵人孕育、锻造起来的涟邵精神,却在比涟邵一万余平方公里本土大不知多少倍的广阔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散发出醉人的芬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为了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涟邵矿务局组织了一场什么是涟邵精神的大讨论。经过上上下下的反复提炼,最后凝聚为八个字:艰苦奋斗,自立自强。记得当时局宣传部长梁瑞郴同志,还以《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标题的通讯,深情地记录了整个讨论的过程,发表在涟邵矿工报头条。


       二00六年,在省展览馆举办的《我们涟邵》书画展览讨论时,我曾把涟邵精神细分为八个方面:一曰不畏艰难,坚韧耐劳:二曰锐意进取,一往无前:三曰以矿为家,敬业实干:四曰顾全大局,步调一致:五曰安全为天,纪律严明:七曰重视文建,尊重人才;八曰质朴善良,重情重义。


著名作家谭谈在《我们涟邵——职工文艺创作成果展》(长沙)开幕式上讲话


       涟邵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涟邵的具体化,是支撑涟邵的精神力量。涟邵之所以在全国有些名气,不是因为产量高等原因,而主要是思想精神建设搞得不错。但无庸讳言,由于历史和条件的原因,涟邵精神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一次湾田集团召集的涟邵老同志代表座谈会上,我曾把这种局限性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具备也不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二是没有经过取得突出成就时的考验。可惜当时时间不够,没有展开来讲。现在想起来,这种局限性应该有三个方面。


       局限性之一,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这不是说涟邵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而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所致。涟邵矿务局虽然是一家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但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极少。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全部由国家每年下达计划。企业只要完成生产任务,搞好安全生产,确保经济效益,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就行。至于要不要扩大规模,要不要招人,怎样开拓市场,产品销往何处,等等,不在企业的考虑范围之内。至于跨行业发展,更是想都不要想。原矿务局局长、后任省经委副主任的王槐瑞同志多次说过,那时候,一个几千人的矿长,连修建一个公共厕所,都需要经过行政机关的层层审批。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的领导干部难以具备也不需要具备高远的战略眼光。企业即使拥有这种眼光的人,或者调往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这种能力会慢慢萎缩。以致九十年代实行市场经济之初,政府断奶(大幅度减少亏损指标),煤炭过剩,就是产量最高的金竹山煤矿,也不时停产。各级领导大都有些不知所措,这以后,不断有矿井关停。


      局限性之二,工效、产量和效益一直很低,几乎没有过高光时刻,因而也难得有骄傲自满的条件。原因有三:


 第一,涟邵矿务局成立于国庆十周年前夕。我们知道,国家是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的基础上发展工业的。发展工业,首先需要的是能源,而当时煤炭占整个能源的百分之八十多。而我国的煤炭产区集中在北方。靠北煤南济,运输是瓶颈。宽阔的长江上,仅有一九五七年建成的一座铁路桥梁。因此,国家发出了“迅速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于是,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各种形式的矿井不断在三湘大地动工建设。为了赶时间争速度,工人们热血沸腾,夜以继日。有的矿井甚至是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但这同时带来了矿井先天不足的弊端。


       

第二,全局各个矿井的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并且水、火、瓦斯、顶板、煤尘灾害俱全。在这种条件下,采煤工效很低,只相当于甚至不到北方煤矿工效的十分之一。有人说,北方产量高,是因为他们用机组采煤,你们为什么不用啊。其实,涟邵不是没用过。金竹山煤矿和洪山煤矿,都曾经先后上过采煤机械。但开始看着一块很好的采煤工作面,好不容易上了采煤机组后,没到两天就遇上断层。只得越过断层,沿煤层重新开拓出一条巷道。然后再将笨重的采煤机组拆散,搬到新的巷道重新安装好。颖繁的拆装,不仅搞得工人们筋疲力尽,而且工效比炮采手工落煤还低。所以,要完成生产任务,只能靠人工摸爬滚打,拼命硬干。第三,超产时存在鞭打快牛的情况。那时,各矿之间,各矿井之间,各工区之间,各队各组之间,劳动竞赛开展得热火朝天。工人们都为超产超尺感到光荣,把欠产欠尺当成耻辱。为了超产超尺,人们你追我赶,个个争先。不要说其他节日,就是春节也大都不放假。许多人往往或连轴转,或休息日也去义务劳动。这样的职工在全局数以万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喻雨初。他常年一年要下井劳动五百多个班,有“地球转一天,他转一天半”之誉。甚至家属们也不甘示弱。除了义务为井下工人洗补衣服被子外,还要经常下井支援高产。所得的奖励只有或一个杯子,或一条毛巾,最好的是一个暖水瓶。然而,超产超尺的结果,往往带来的是下个年度的产量加码。于是只能加倍努力。


康移风国画作品


       局限性之三,是职工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地质条件差,带来了工效低;工效低,又带来了经济效益低。加上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价格远远低于价值,所以除生产优质主焦煤的牛马司煤矿略有盈利外,其他矿年年亏损。尽管国家年年下达亏损指标,但往往不够。于是只得拖欠生活设施。缺水断电道路不好等等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职工们住房本就窄狭,八十年代中期,大量井下工人户口农转非后,国家的后续措施没来得及跟上,许多家庭全家来到矿区后,一家两代甚至三代挤住在一间集体宿舍,在走廊上生火做饭,看了令人心酸。尽管各矿区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大家也都能以苦为乐,但生活条件长期艰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直到国家在经济条件好转时,才投入大量资金,为各破产矿区的塌陷区和棚户区职工,建造大量新居,并改造了各种设施,对过去的生活欠账给予了补尝。



       以上这些原因,使涟邵上上下下年年月月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根本没有骄傲自满的条件和资本。也正因如此,才千锤百炼,代代相传,孕育、造就出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正如一位正直的台湾教授说的那样:“大陆人民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才换来今天的繁荣。”此话不虚。一代一代的涟邵人锤炼出的这种精神,逐渐固化成了一代一代涟邵人的习惯,它使每个涟邵人在不知不觉中受惠。星散于广阔大地上的涟邵人,素来以很实在,肯吃苦,肯干亊,肯担当闻名。他们大多凭借在涟邵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各自的岗位上搏风击浪,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佼佼者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喻雨初;著名作家、全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电视湘军创始人、湖南政协副主席魏文彬;湾田集团董事长、实业界巨子刘祖长(以上按年龄大小排名)。


      而集团中的佼佼者,则非湾田集团莫属。


      1993年4月,我去金竹山煤矿任职时,后来的湾田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祖长先生,已经在半年前辞去矿财务科科长职务下海经商。所以我与祖长先生交集不多,对他并不是很了解。湾田崛起后,我参加过湾田召集的几次涟邵老人代表的座谈会,通过观看湾田创业视频和主持人的介绍,以及在微信群里和一些友人聚会时得知的一鳞半爪,才对祖长和他创建的湾田集团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


      祖长先生经常感慨地说,是涟邵精神造就了湾田。


       

湾田集团的领导成员、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职工,都一批一批来自涟邵(主要是涟邵各破产单位被安置职工和未破产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不仅带来了在涟邵积累起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更是自带涟邵精神。


       毫无疑问,湾田集团从上到下,都全盘继承了在涟邵形成的习惯。从筚路褴褛、艰苦创业,到后来在低谷中再次奋起,越战越强,都无不体现出团结一心,乐观向上,坚韧不拔,迎难而进的可贵精神;而同样可贵的是,他们在远离涟邵本土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在新的条件下,发展了涟邵精神,祢补了涟邵精神中的局限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湾田文化。


       

——他们不仅脚踏实地,而且具有高远的战略眼光。以刘祖长董事长为首的第一代湾田集团核心成员,经过反复探索比较,最后精准选定位于贵州省的湾田煤矿,作为创业基地。他们充分抓住这个矿井地质条件好、煤炭质量好、销售市场好的优势,大胆投入资金,将这个当时年产只有几万吨的乡镇小矿,改造扩展为年产近百万吨的大矿。很快在去贵州发展的诸多煤矿中独树一帜。在积累资金后,他们不仅又开办了几个新矿,还根据市场需求,把眼光投向房地产和物流等行业,引入人才,实现跨行业发展。十多年过去,当年的湾田煤矿成了拥有近两百亿资产的大型集团。不仅年产量达到了五百多万吨,相当于涟邵最盛时期的一点六倍;而且在长沙。娄底、湘潭、贵州等大中城市都建有高规格的房产。更奇跡的是,湾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年盈利可观,纯粹靠的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像有些著名房地产公司那样,靠骗取银行货款发家,最后负债累累,严重损害国家利益。不用说,领导这样一个集团,领导者自有其呕心沥血的一面。然而我也同时看到了祖长先生悠闲自得的一面。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湾田集团年年有一项既定活动:组织钓鱼比赛,放松心情。由董事长带队,大多数集团成员和几十位爱好垂钓者参加,到远离集团本部的水库比赛钓鱼。而且一钓就是十来天。这在涟邵,是想都不敢想的亊。领导干部们带头长期去钓鱼,上级会严厉处分,职工会强烈反对。况且繁杂的日常工作,也使大家无法脱身。湾田能这样做,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他们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有安排既定、成竹在胸的充分自信。看着微信群里祖长先生悠闲垂钓的照片,我心里常常涌起毛主席的词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北宋名相冦准的两句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对此,我只能赞之曰:化境!


      

 ——既经受住了困难时期的考验,也经受住了高光时刻的考验。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固然可贵;能经得起成就巨大时的考验,同样可贵。湾田在创立之初就高光亮像。中间在经历一段短期的低谷后,又抓住时机,一跃而起,跨行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不管是企业,还是祖长个人,都获得过无数的荣誉。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在耀眼的光环面前,祖长和他领导的集团,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胸中有全局,眼中有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稳步前行。


       ——员工生活水平与企业发展同步提高。前两年,祖长先生曾热情邀约我西往贵州,去实地看看湾田的面貌。我却因病困娄底,不能久离,遗憾未能成行。所以关于职工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只有耳闻,所知不多。眼见的只有建在娄底的职工小区,质量上乘,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静舒适,价格低亷。而听说远在贵州山区的湾田各矿区,各种健身器材齐全;经常组织文体活动;还专门请人教太极拳,甚至划出闲置土地给大家业余时间种菜,种得好的还给奖励。


      湾田在经济上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在涟邵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湾田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必能在今后的征程中扬帆远航,行稳致远。

二00二四年十月金秋于娄底


 END  

作者简介

陈新华: 湖南双峰人,原涟邵矿务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编委:仁荣|编审:玮子 |编辑:红果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大家文艺
大家文艺 精神高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