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仪窑湾并万楼
文 | 梁智平
今天出游,后日夏至。亦师亦友一贴已,亦慕亦尊一倾心。约上冬姐,导向窑湾,攀登万楼,这是她今年第一次出游外地的攻略。昨晚老天还下着筐瓢大雨,今早就给一个晴朗的面子,天蓝云白,清爽怡人,便于踏青赏绿。这是东家造化更是天佑助旅!
想起两年前的仲秋,那是我第一次跟着湘潭市微马协会从一大桥跑窑湾,再奔跑万楼来回约七公里。第一次听到窑湾和万楼的名字,让我那夜想了半晚。
窑湾在哪?遥远吗?湾多吗?窑湾到底长的什么样?有什么厚重的历史?
今天,仅凭着我那点跑过一次的经历来当一回冬姐的导游。据嘉庆《湖南省志·湘潭》窑湾的繁华:“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一大码头 …… 繁盛实为湘省第一。”
“ 我不信那时比长沙还繁荣,你本地家乡人,吹吧?”她一脸不屑边游边说。
我只想讨好她,激起她游玩的兴趣,接着回:那里话,光绪《湘潭县志》中描写地更加细腻:“(总市)人摩肩,夫担争,行者不遑趾,居者不暇餐…… 言贸货者,码头、口岸、装口,举世无比。”
“自己人写的志,还不使劲朝好的方面写”。
“真是的!不是我说的”。
自古以来,在以水运为主的交通时代,成就了明清商贾繁荣的“金湘潭”。“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湘潭依托窑湾临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联南接北、承东启西,逐步发展为中南地区水路大港湾、陆路大通道。”
“不信你再看我手机里还保存有查阅图书馆资料的记录:清中叶以后,湘潭城自窑湾起,常见‘万商云集、千帆林立’的商业盛景。”
边说边怼,边游边走,直到她看到了夯土城墙和碉堡式的灯塔,以及“江山胜迹”石刻的字迹,她才将信将疑地进了一步。看到码头原址、下马桩,拾级而上的麻石台阶,她要拍照打卡,她信服了。
旅游,其实就是一个心境,一个善待,你把所见都当真的看,你把听到的故事都当是有发生,你就是一个信手闲鹤,自愈神怡了。
逛了窑湾几个门店,我们又搭乘摩的来到“老人大“的一个服装店,相中了一条黑色旗袍和一只真牛皮仿竹编的女士拎包 。
门前有车不是富,家里爸妈才是福。手机响了,爸妈已经为我们预备好了午饭,催促我们快回用餐。二斤桃花酿作酒,万杯不及指尖柔。
小憩午后,气候清爽,不负韶华,去登万楼,那可是三湘第一名楼。
万楼,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湘潭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古代湖湘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万楼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万楼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深厚凝重的文化积淀,成为湘潭繁荣兴旺的时代象征。
首先是执政为民之理念。当初修楼时,就体现了执政者为官一任、兴盛一方的执政理念。“颓然者,正水之所去也,邑人以为弗善也。或是之以告于令包侯,谋筑石为台,堑沙截波,覆之以楼。”万楼当初兴建时,主要是弥补地势之颓势,用石头砌筑成高台,再在高台上方修建楼阁,使这里成为水上运输的一道歇息地和关卡,也是有将财富留住湘潭的意思。
万楼的兴衰也折射出社会之兴衰。初建也好,重修也罢,都有社会稳定和谐之意,所以民间曾一度流传:“万楼兴,湘潭兴”谚语。
万楼还蕴含福佑湘潭。这从初建时的选址雨湖,有万顺万象之意,到后来的重教尊文,则还积淀着一定的精神内涵。
但,今天我们眼前的万楼,周边多是闭门谢客的店铺,放眼楼下尽是花里胡俏的游乐园,居然找不到一个与万楼史传相关的文创产品,居然看不到一个与文人墨客聚会沏茶之处。楼台走廊上积聚着昨晚的雨水成滩连片,稀拉的几个游客倒显得楼台奢华与不配,不由得感慨多好的资源,却不能扫除旅游的冷漠,却不能开启文创的兴盛,多好的建设就这么寂寞地平躺在湘江岸边 … …
楼里传出阿弥陀佛的梵音相伴的经幡祈语,我们就不进去不柱焚香求签了。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须千里拜灵山 。
为了不扫冬家难得外出旅游的兴致,这些话我都憋在肚里没说。只说昨晚的强降雨,今又非双休日,眺望强降雨带来的湘江水涨水黄水急的翻滚东逝,但你想象假如丰和日丽、岸青水秀,流水缓缓,百舸争流的模样,该有多么惬意。
借着这个假想,我们还是兴致勃勃的游览赏景、拍照打卡。
夕阳西下,江水翻滚。我们向着“湘潭之光”方向,徒步三公里回到小憩地 —— 六硕苑,朗朗乾坤,清风瑞息,美丽俊俏、灯火玲珑的木鱼湖也更加阿娜多姿,朦胧妩媚了,清心清新、清楚清爽,我们忍不住窗前同声哼上了一首《江南水乡》的小夜曲。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图片由作者提供)
—END—
梁智平:笔名如松健,下乡当过知青,地府采过乌金,大型国企坐过机关,高等学府做过教学; 偶有文字敞心肺,常怀童稚问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