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秋江晚钓图卷》: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

文化   2024-12-16 22:27   上海  

沈周《秋江晚钓图》

纸本水墨 27.3×60.5cm


斜日映江皋,波影迢迢。怪他疏树叶萧骚。似伴老夫双短鬓,物弊人凋。放个小渔鱽,顺落秋潮。笛声闲送月儿高。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弘治壬子(1492)岁秋九月廿日,有客携梅花道人秋江晚钓图,其笔法遒劲,甚得董巨意,漫兴临此,愧不自知丑也,见者毋以画视之。沈周。

在1492年的一个秋日,有一个朋友拜访沈周,这个友人带了好东西,那就是吴镇的一幅《秋江晚钓图》,沈周很激动,认真欣赏,发现梅花道人的笔法遒劲,承续的是董源巨然的笔意,就来了兴致,这个“漫兴”就特别有感觉,沈先生兴致来了,于是就临写了这幅图,一时间,诗兴也来了,于是写了一首诗歌,还谦虚一下说道:愧不自知丑也,见者毋以画视之。

吴镇《秋江渔隐图》

这是吴镇存世的一幅秋江渔隐图,观山势、树木和渔夫,元素相似,笔墨也相近,就是整个布局变化很大,这可能就是沈周说的“漫兴临此”吧。


斜日映江皋,波影迢迢。怪他疏树叶萧骚。似伴老夫双短鬓,物弊人凋。放个小渔鱽,顺落秋潮。笛声闲送月儿高。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


夕阳映照在江边的土地上,波光粼粼,延伸到远方。奇怪那稀疏的树叶为何如此萧瑟,仿佛是在映衬我这双斑白的鬓发,世间万物都会衰败,人也会逐渐老去。

放下一只小船,让它随着秋天的潮水顺流而下。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月儿高升,显得格外闲适。料想不会有人与我应和这笛声,那么就让我独自享受这份逍遥自在吧。

此时沈周66岁,鬓发斑白,也自叹衰老啊。那就“放个小渔鱽,顺落秋潮”,随顺自然吧。

沈周的这句“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更是一下子戳了马蜂窝,这幅画流传开来后,后世的很多文友看了,那还说什么啊!我来和您啊,石田翁!

江月禅心
后世题跋

沈周的画被高僧月江上人所得,而月江上人邀请二十多文士做了题跋,有沈周的学生、吴门文士,庙堂高官。这里既有对沈周的追慕,乃至于心意上接沈周。也有对月江上人的赞扬。沈周画里的船,若慈航普渡众生的法器,以画传心,以诗传意。


皎月浸澄江,清晖含上下。
幽人淡玄心,沉沉坐清夜。
袁袠。

袁袠 (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吴县 (今属江苏) 人。嘉靖五年(1526)中进士,选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广西提学佥事等职。以病告归,读书于横塘别业。

借那一轮圆月啊,它也曾经照古人呢,自许是后世知音人。


江水明于镜,中涵素月光。
冥心有如觉,吾欲上慈航。
顾闻。

我们这位朋友也不甘落后,写道:江水清澈得如同镜子一般,中间倒映着皎洁的月光。静心沉思,仿佛有所觉悟,想要登上那慈悲的航船超越这人间的诸多烦恼啊!

这首应和的非常好,沈周也是“放个小渔鱽,顺落秋潮。笛声闲送月儿高”,进入这种超越之境。


月色明无尽,江流长自深。
闲中一俯仰,端合契禅心。
许初。

月光明亮无边无际,江水流淌深远不息。在闲暇之中,我俯仰观察、沉思冥想,契入了禅意心境。

许初,字复初,一字元复,以县学生序贡授教职,擢南京太仆寺主簿,迁汉阳府通判。工篆,庄整而秀;兼善楷、草,法二王 。亦工大书,不轻与人书。

他的小楷特别漂亮,我们欣赏一下啊。



明代许初楷书《跋玉洞烧丹图》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月印千江白,江涵万壑深。
清江与明月,总是一禅心。
王问臣。

大家都争相与沈周印心,或与月江上人印心呢呢!


金镜流辉夜有光,碧波千顷玉汪汪。
山僧悟却心源净,水在胸襟月在床。
文仲义。

文仲义,字道承,号梅湾山人,江苏苏州人。文征明族侄,文伯仁弟。工书法,远追二王,近学文征明,且其书法曾得到文征明亲自教导。

苏州文人都躁动了,吴门文家怎么能不出面呢?那可是沈师爷啊!

这感情是躺在床上,冥思苦想得来的一首诗吗!


祗园僧宝世无双,高韵还同月在江。
悟得真如尘不染,朝来听法我心降。
彭年。

彭年(1505~1566)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享年六十二岁。字孔嘉,有人亦称其字子素,号隆池山樵,出生在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少与文徵明游,以词翰名世。正德六年进士。家贫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馈,卒以贫困终。藏书处曰“寒绿堂、云光阁”。

在吴门士子眼里,那沈周真乃画仙也。是彭年心中的佛啊!当然这里,是写给月江上人的。


天堑浮苍汉,银盘彻素波。
禅心尘不流,真境味何如。
云水飞孤锡,渔舟弄一蓑。
樊笼吾未免,何日得相过。
袁祖庚

宽广的天堑之上仿佛漂浮着银河,明亮的月亮如同银盘般洒下清澈的光芒。禅定的心境纯净无瑕,尘埃无法沾染,这种真正的境界又是什么样的味道呢?在云水之间,僧人手持孤锡杖轻盈飞跃,渔翁则在小舟上悠然地摆弄着蓑衣。我身陷世俗的樊笼之中无法自拔,不知何时才能与您相遇共度。

沈周的一句“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引发了吴门群贤的争相明心问道,来接续沈周之心意啊!这倒成了吴门的诗歌、书法展了!


月印千江不尽流,江清月白两悠悠。
澄来夜色金精溢,散却寒芒玉气浮。
万顷不波天在水,一尘无染镜涵秋。
道人悟取原来性,满目风烟一钓舟。
文徵明。

还是嫡传弟子接的好啊,“月印千江不尽流,江清月白两悠悠”神来之笔!“道人悟取原来性,满目风烟一钓舟”,承接心源也!不愧是主吴门风雅三十年的文衡山!(《明史·文征明传》:大器晚成,主风雅数十年


一月散千江,千江同一月。
欲知本来性,空明自昭揭。
文嘉说偈。丙辰(1556)八月廿五日。

吴门也是以心传心啊,灯灯相续啊!文嘉当下直承,得师爷心源。


人与月同孤,光落寒江底。
兜率清净心,万劫化为水。
时现白莲花,分明空镜里。
吾徒苦海中,回头岸无址。
何当附慈航,来听恒沙旨。
陆仪。

这幅图卷,可谓吴门灯录!


悟却空明性,天宫有道林。
请看江上月,清夜照禅心。
周山人顾孟林题。

明代顾孟林是吴县籍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诗文风格闻名于世。为明代“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中四十名诗文作者之一,当时号称“四十子”。


璧月堕江心,天水相涵照。
禅性本空明,应与同光耀。
王穀祥。

王穀祥 (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一五二九)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在官场失意,弃官归里,入文征明之门。


万里长江带月流,江清月白两悠悠。
如来色相今谁似,惠远真能向上求。
王庭。


明·申时行:异域今无外,高僧世所稀。苦心穷寂灭,宴坐得精微。持钵何年至,传灯是日归。上卿挥别藻,中禁下禅衣。海阔杯还渡,云遥锡更飞。此行迷处所,何以慰虔祈。月江上人以画卷索书,余近少休暇,不能诗也,偶案间得孙逖诗,书以归之。时万历己卯(1579)春王正月。瑶泉时行书。

如今异域已不再是边疆之外,世间高僧也变得稀少难寻。他们苦心钻研以达到寂灭之境,通过长时间的静坐修行,得以领悟佛法中的精妙细微之处。不知手持钵盂的僧人是在哪一年到来,但传法的灯火却在这一天回归。上卿挥洒笔墨写下离别之辞,宫廷中也为他送来了禅衣以示敬意。大海辽阔,酒杯仿佛能随着波浪渡回;云彩高远,锡杖更是随风飞扬。此次远行让人迷失了方向,用什么来慰藉内心的虔诚祈愿呢?月江上人带着画卷来向我索求题字,而我最近少有闲暇,无法作诗。偶然间在案头发现了孙逖的诗作,便将其书写下来,作为对月江上人的回赠。

申时行(1535年-1614年),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南直隶长洲(今属苏州)人。

从申时行的题跋来看,就是月江上人来求的题字,那么申时行的题字的意蕴,相应的就是这个月江上人。

哎呀,我心心念念还是沈周,原来大家的心不在沈周这里啊,“料得无人来和我,且自逍遥。”似乎真的被沈周说兆了呢!


山川重复出,地心暗相逢。忽忆秋江月,如闻古寺钟。湖平南北岸,云抱两三峰。定力超香象,真言摄毒龙。风中何处鹤,石上几年松。为报烟霞道,人间共不容。王锡爵书。

山川连绵不断,重重复复地展现,仿佛地心之下也在暗暗地相逢。突然间,我想起了秋江上的明月,那清辉似乎与古寺的钟声交相辉映,回响在耳边。湖面平静,横跨南北两岸,云雾缭绕,轻轻包裹着两三座山峰,宛如仙境。您的定力如同超越香象的大力士一般坚定,您的真言能够驯服最凶猛的毒龙。风中不知何处传来了鹤的鸣叫,那石上的松树又已经屹立了多少年呢?我要告诉您那烟霞缭绕的隐逸之道,这是人间所无法容纳的高远境界。

锡爵(1534-1611),字元驭,号荆石,谥文肃,明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会元、榜眼,授编修。此后,先后担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右侍郎等职。万历十二年(1584年),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次辅。万历二十年(1592年),入阁为首辅,又拜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致仕还乡。


妙秀元称支道林,经年禅诵行何深。一龛孤坐香台夜,月印空江是尔心。姬水。

黄姬水(1509-1574)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淳父。黄省曾子。少有文名,学书于祝允明,传其笔法。中年以避倭寇徙家南京。晚年还乡,诗名益盛。有《贫士传》、《白下集》、《高素斋集》等。


朗月悬太空,澄辉落江底。元知不染心,还同月印水。沈庭训。

“元知不染心,还同月印水”,心如明镜,用心若镜,无染无住也。


月江诗为觉上人赋。月照千江水,千江月一轮。空然四大影,洗净六根身。明寂禅心似,清虚色相真。偶来题半偈,无着与天亲。甬句东沈明臣书。

沈明臣,浙江鄞县人,字嘉则。诸生。偕徐渭为胡宗宪幕僚。有诗名,即兴作铙歌十章,援笔立就,为宗宪激赏。后宗宪以严党下狱死,为之讼冤。继往来吴楚闽粤间。卒年七十余。歌诗约七千余首,有《丰对楼诗选》、《荆溪唱和诗》、《吴越游稿》。


秋月白于水,江空复如月。水月映乾坤,三千等豪(毫)发。我闻古大士,现身海南窟。光明照四方,万象总超越。朗然开士心,千载契真决。寒潭澄秋波,彼岸登宝筏。三毒此中消,六尘一时蔑。舍利发圆光,精彩永不竭。凡夫蔽尘根,障碍无由脱。愿洒杨枝水,沃我胸中模。普度遇师缘,一切借超豁。长洲张勉学。

秋天的月亮比水还要明亮,江水空阔又如同月亮一般清澈。水与月相互映照,照亮了乾坤大地,细微之处就如同三千根毫发般清晰可辨。我听说古代的大德高僧,曾在海南的深邃之处现身。他们的光明照耀四方,超越了世间万物的形态与界限。他们的内心清澈明朗,如同开悟的智者,千载以来都契合着真正的佛法要义。寒冷的潭水如同秋天的波澜,他们在此岸登上宝贵的法船,驶向彼岸。在这过程中,贪、嗔、痴三毒得以消解,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一并被蔑视和超越。他们的舍利子发出圆润的光芒,精彩纷呈,永不枯竭。而凡夫俗子被尘世的烦恼所蒙蔽,无法摆脱这些障碍。我希望能洒下杨枝上的净水,洗涤我胸中的尘垢与迷惑。愿我能普遍度化众生,遇到明师的缘分,使一切都能超脱和豁达。

到这里,多是说禅,文学禅是也。


尔有摩尼珠,照彼恒河界。予亦问津人,为说空明解。太原王鼎爵。

王鼎爵,王锡爵之弟。字家驭,号和石。隆庆戊辰会魁。历任中宪大夫、河南按察司提学副使。


亭亭双树荫禅床,欲问无生到雁堂。为爱香筵诵经处,孤云一片宿闲房。去年飞锡向金陵,水满清江月满庭。空外闲身如长物,慈航惟载法王经。方外士张献翼。

两棵高大的树亭亭如盖,为禅床提供了浓密的阴凉。我想要询问关于无生法的真谛,却似乎只能到达那雁堂的边缘。因为喜爱那香筵之上诵经的场景,我甘愿化作一片孤云,栖息在那闲适的禅房之中。

去年您曾手持锡杖飞往金陵,那时清江之水满溢,庭院之中月光皎洁如银。此身如同世间多余的闲物,心灵却如同慈航一般,只承载着法王的经典与教诲。

张献翼(1534-1604)字幼于,后更名敉,长洲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国子监生。为人放荡不羁,言行诡异,与兄凤翼、燕翼并有才名,时称“三张。”精于易,其说《易》诸作,皆平正通达,笃实不支,为人所称。



识道年何蚤,青泥忽作莲。闻香能证果,触味已通玄。醉少风流座,情余文字禅。温柔乡欲老,还订白云缘。俞琬纶。

领悟佛道的年纪为何如此早,就像青泥中忽然绽放出莲花一般。听闻佛法的香气便能证得正果,接触到佛法的滋味就已经通达玄妙的境界。在风流雅致的聚会中我很少沉醉,但我的情感却深深沉浸在文字所蕴含的禅意之中。在这温柔乡中我即将老去,但仍然渴望与白云结下不解之缘。

俞琬纶(生卒年不详),字君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22)进士,官任西安县令。


沈启南仿梅沙弥秋江晚钓图,空灵中带浑厚,乃此公出色之作。后为高僧月江上人得之。征名公巨卿题咏,共二十二人。僧号月江,而启南于画上题词又调寄“月儿高”,故诸公皆以江月禅心说法,喻钓舟为慈航。袁绳之、文衡山仍以钓舟入禅理,一荒江上人能以九州人才尽入网罗,亦未免于钓誉,然遂成珠林胜会。月江其传矣乎!兆胤。

沈启南仿照梅沙弥的《秋江晚钓图》,画作中既有空灵之感又带有浑厚之气,这是他非常出色的作品。后来,这幅画被高僧月江上人所得。月江上人邀请了众多名公巨卿来为这幅画题咏,总共有二十二人参与。由于僧人自号月江,而沈启南在画上题的词又调寄于“月儿高”这一曲牌之下,因此各位名公巨卿都围绕“江月禅心”这一主题来阐发画意,将画中的钓舟比喻为慈悲的航船。

袁绳之和文衡山在题咏时,也继续将钓舟引入禅理之中。而月江上人,这位在荒江之上修行的僧人,竟然能够将天下九州的人才都吸引并汇聚到他的周围,这虽然也不免有钓取名誉之嫌,但最终还是促成了一场佛教界的文化盛会,如同一场璀璨的珠林聚会。


还是回到石田先生这里实在,平和。不那么玄远,充满了人间真情,性情,兴味。我喜欢这样的真实,平实。



古典读书治学生活
专注于古典学术研究、读书笔记写作、传统文化分享、修身践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