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铁路相关行业的人一定都听过列检作业这个词。列检作业是铁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维护车辆状态的重要技术作业之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铁路各工种发生了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铁路列检作业的变迁和发展。
什么是列检作业
列检全称列车技术检查,也就是列车编组完毕、开车之前,或列车到达后、尚未解体之前,在车站上对整列车进行的技术检查。具体来说,列检作业一般是检查车辆走行部分的转向架及制动系统是否出现问题与故障,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故障。列车开车前的检查为始发检查,列车到达后的检查为到达检查。列车只停留短时间或有加挂、甩车作业时,对该列车也须进行检查,称为通过列车检查或中转列车检查。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车站或编组站都设列检段,而且下设若干个列检班组,三等站设列检所,全名列车检修所。主要负责列车的轴检、风检和闸检。客运列车上有随车出乘的列检人员。车站根据需要分别设有特级列检作业场、一级列检作业场、二级列检作业场等。
早期的列检作业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运行的货车车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十种“万国造”车型逐渐形成了以滑动轴承为主的50吨载重的数十种车型,维修作业量大、车辆性能不高、车辆故障率高、维修难度大……列检通常是铁路行业里最苦最累工种之一。
那时的检车员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很多职工工作服常常穿两个月就成了破烂,有些职工甚至用的锤子都是自己找钢管焊的,安装蓄电池的检车灯,两个卡子也是经常损坏,因此很多职工都成了缝补衣服、修理工具的高手。
在那个年代对检车员的写照就是——通信基本靠吼、信号基本靠手、干活基本靠走、美女基本没有……
那时的车辆段列检作业顺口溜是“一敲、二听、三摸”。“一敲”就是用检查锤敲打螺丝帽、弹簧、拉条等部件。“二听”是用轻听锤击的声音来判断、是否有松动和拆损等问题。“三摸”是用手摸轴箱,检查车轴是否超温。
编组场中心的一排电线杆,每个上面都装有一个喇叭。发布检修任务时,常常要通过喇叭通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更原始了,距离近一点,只能扯开嗓子喊,稍远一些的,通常是用旗语、灯光信号来完成。手摇脱轨器、人工操作试验台和一些原始的小工具使得检修作业艰难而低效。就是在这样的艰苦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检车员见证了铁路的发展。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60吨载重滚动轴承为主流的60车型出现,逐渐淘汰了滑动轴承的50吨载重车型。货车车型更加精简,各种杂型车辆逐渐被淘汰,列检的工作量减少,但是仍有很多车型使用滑动轴承。虽然列车编组辆数不多,但是滑动轴承的维护工作量仍然很大,列车配件故障率居高不下。
现代列检作业技术发展
进入21世纪,铁路迎来了飞速发展,列检工作也发生了变化。随着大量科技装备的应用以及车型的更新换代,列检的作业模式也在不断改进。
传统铁路列检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随车列检,一般每列车都有两个列车检车员随车轮换检车,主要进行列车运行中的“听”检。 二是长途列车在中途大站的列检,这种检查是以车站的列检人员为主进行检查,对长途运行中的车辆走行部分进行检查。三是车辆到达终点站入库后的列检,这是比较全面的列检,为列车再次出行进行准备。
随着客货列车速度提升,各种新型提速车辆逐渐取代旧型车辆,高质量的新车型极大地减少了列检作业的工作量,列检的保证区段被逐渐拉长,列检工作朝着更加高效方向发展,科技的融入极大地影响着列检传统作业模式。
例如,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成熟应用,各种高科技的终端设备可以对货车运行的图片、轴温、装载、车轮和轴承的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利用网络将各种数据传输给室内检车员,然后通过综合大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据报道,郑州北车辆段5T检测车间各个检测工位的电脑上,不停地接收着铁路货车的待检图像,检车员通过新引入的“AI检车”系统进行故障图片复检作业。80个检测工位,每天要完成4万多辆货车、280多万张图片的检查任务,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3.5万余张,这些车辆只有取得“健康体检报告”,才能正常通行。
虽然列检作业逐渐由室外作业工种向室内作业工种过渡,但室外列检作业目前还没有被完全取代。据说,有些繁忙编组站的室外列检员工作时间安排相当紧凑,前夜的工作时间从晚上1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短暂的休息过后,还要在日班时间继续工作。据悉,在某些编组站里,一个列检班组共有6人,分前、中、后三段检车,每班最多可以检查30列,最少也要检查20列,如果每列车按60节车厢编组计算,每列检作业一次,列检员的步数就能达到几千甚至上万,其日常工作强度可想而知。同时,熟悉现场的人都深有体会,室外列检的工作环境还是相对较差的,无论天气如何,只要调车机将车辆送来,列检员们就要去工作,可谓冬干三九,夏干三伏,从不间断。
▲ 列检员冬季冒雪作业
▲ 列检员夏季烈日下的车旁环境温度
为此,现代化车辆列检技术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研究。希望在未来,车辆的状态修可以完全通过轨边检测设备检查,故障信息可以自动报给室内列检人员,让列检工作从“肉眼看图”完全向“智能识别”转变,减少频繁的现场技术检查作业。同时,还可以依靠智能化决策诊断系统,综合车辆运行时间、运行里程、检测信息、零部件寿命管理等条件,针对车辆具体状态进行精准修理。
列检作业的老师傅们常说:“列检工作绝非易事”。看完了上面这些,大家应该切身感受到了。科技创新造就了铁路的飞速发展,但更应该为现场那些艰苦作业的职工们改善作业条件。让我们为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为铁路安全畅通作出自己贡献的列检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