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现在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

百科   2024-06-24 13:37   江苏  
朝鲜战争书籍的出版已经比较有眉目了,目前来看,购买的总费用(书和邮费)远低于之前估计的四五百,可能在三百左右。目前书只考虑一版一印,只印少量,多少人预订就印多少,参加的人越多,每个人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少。因此再次开放少量预订名额,争取把总费用打压到三百以下,让大家只花费两百多甚至两百出头就能买到书。
想预购的加入下面的群,进群后不必说话提问,以免影响其他人,统一在六点以后发群公告。
本文回答几个读者的提问。
这几个读者的问题大致是:
1、铁原阻击战一带作战过程大概是什么样的?志愿军和美韩军是不是互有胜负,最后志愿军是怎么守住的?
2、铁原阻击战的战役目标达成了吗?国内的宣传说铁原为志愿军争取了休整时间。
3、铁原阻击战是63军全军参战,为什么现在更多的能看到的是189师?实际上189师只打了3天,187师全程参战,188师接替189师之后参加了剩余的全部战斗,可为什么189师出镜多?
对于这些问题,首先并不是要回答,而是要明确用什么角度去看待。
看待历史,特别是我军战史,有三个角度:
1、我方角度,2、敌方角度,3、上帝视角,也就是掌握了敌我双方的档案文件后,重新审视。
一、铁原阻击战前敌我双方全局的作战企图
1、志愿军的作战企图
我们来看三卷本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册第353页:
5月27日,北犯的“联合国军”进占汶山、永平、华川、富坪里、麟蹄一线,并继续向铁原、金化、杨口方向进攻,企图占领金化、铁原、平康“铁三角”地区,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
彭德怀司令员原来设想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北移后,节节抗击故军反扑,“逐渐放弃金化、杨口、麟蹄、金城、铁原地区,相机保持淮阳、平康、洗浦里、安边地区”。5月27日,鉴于“联合国军”的进攻仍未停止,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而志愿军和人民军主力尚未形成完整防线,为迅速制止敌军进攻,稳定战局,他决定:“保持伊川、 谷川、市边里、新溪、南川店、遂安地区,以便今后机动作战。”同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决定:停止部分军和军团的休整计划,立即转入防御,迅速将志愿军第63、第 64、第15、第26、第20军和人民军第5、第2、第3军团共5个军和3个军团,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坚决制止敌军进攻。
我们可以注意到,彭德怀的判断是敌军“企图占领金化、铁原、平康“铁三角”地区,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所以把“(志愿军)5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防御。”
63军所在的铁原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铁原阻击战的作战企图是和其他部队一起形成完整防线,稳定战局,同时保护志愿军的后方基地和交通枢纽,给后方基地一个充分的转移时间。
2、美军的作战企图
美军的作战企图要分成两部分讲。一开始的时候,范弗里特没有计划占领铁原,他的计划是从“堪萨斯线”北上12英里,占领“怀俄明线”(参见《联合国军战史》第4卷:美国1950年7月-1951年6月,第518-519页)。怀俄明线是条什么线呢?即从临津江和汉滩江的交汇处起,沿汉滩江向东北弧线延伸至金化再至华川(参见《忠诚与荣耀:第65步兵团在朝鲜》,第110页)。
铁原在“怀俄明线”的北边,不在范围内。
但是,有两个“但是”。
(1)、最终范弗里特发布作战命令时决定,在美军第1军方向稍微越过“怀俄明线”,占领铁原。(全线作战目标:占领临津江口、铁原、金化、金城南侧、华川水库。参见《韩国战争》中译本第2卷,第299页)
(2)、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有个特点,他们只要有便宜可占,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多占一点。这很容易理解,比如美军第25师占领金化后,他们认为为了获得更好的防御位置,还需要占领金化周围的关键地形,所以他们继续向西方山、上甘岭、五圣山进攻。而华川方向,美军第9军也把目标定为山阳里。
根据美军的作战企图,他们虽然是继续全线推进,但有三个重点进攻方向:铁原、金化、华川水库(山阳里)。其中美军第1军的铁原方向和美军第9军第25师的金化方向是相辅相成的,在地形就是占领“铁三角”的底边。
3、综合双方的视角
(1)、根据美军的作战企图,彭德怀出现了误判。
A、敌军并不存在“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基地”的企图;至于“摧毁交通枢纽”则是存在的,汉城往金化再往华川的公铁路线是韩国东西向重要的交通线,也是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时最重要的交通线。
B、敌军的进攻在全局上并不存在“继续发展的趋势”,而是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如前所述,就是“铁三角底边”和华川水库。
(2)、根据彭德怀自己看到的战局,他不存在误判。
A、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志愿军被美军打散了,形势很危急。彭德怀并不知道美军下一步的作战企图,可是从他的角度来说,他要让志愿军形成一条完整的防线,让战局稳下来。
B、这段话很重要,后面还会用到。美军是机械化部队,对志愿军产生威胁的不是其步兵,而是其装备、火力。在这一阶段的历史时期,对于志愿军来说,美军的攻势是师级还是营级是没区别的。因为其配属的火力足以摧毁志愿军阵地、大量杀伤我方人员。所以对美军来说,他们的进攻已经出现了差别,在涟川方向的骑兵第1师和金城南侧方向的第24师攻势已经转弱,可在志愿军眼里,敌军火力照样这么猛。
(3)、其实我方后来已经注意到美军是重点进攻。
我们来看《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册的第356页:
在志愿军和人民军一线部队坚决阻击和反击下,“联合国军”的反扑势头已被遏制。与此同时,6月1日,志愿军第47、第42、第26、第27军在新幕、伊川、鸡雄山、黑云吐岭一线构成了纵深防线,全线防御布势基本完成。志愿军已经稳定战局,扭转了转移初期的被动局面。
但在涟川、铁原方向上,美军的进攻仍未停止。6月1日,范弗里特下达命令, 要求其他部队加强对“堪萨斯线”的防御,以美第1军和第9军继续向“怀俄明线”进攻,并在占领此线后,在其北面建立巡逻基地,“尽最大可能发起有限目标的进攻”,以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新的攻势的准备。
这是作史者根据美军官方战史写的,已经注意到美军战史上说的是“范弗里特下达命令, 要求其他部队加强对“堪萨斯线”的防御,以美第1军和第9军继续向“怀俄明线”进攻,并在占领此线后,在其北面建立巡逻基地,‘尽最大可能发起有限目标的进攻’”。
既然美军是这样的作战企图和作战命令,那就和彭德怀的判断以及志愿军的应对不一致了。所以这一句“以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新的攻势的准备”是我方作史者自己加的。
而他们的引用资料中没这个意思。我们来看原文:
根据李奇微的这种想法,范弗里特于6月1日命令加强对 “堪萨斯线”的防御,其间继续对“怀俄明线”实施进攻,一旦占领了这条线,就在它的北面建立起巡逻基地。如果敌人再次发起大规模攻势,在“怀俄明线”的军队可撤至“堪萨斯线”,并在那里进行防御;否则,就沿“怀俄明线”和巡逻基线, 尽最大可能发起有限目标的进攻并进行武力搜索和巡逻……使敌人遭受损失,迷惑它,牵制它。《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战争爆发前后》第455页。
所以并不存在美军“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的目的,美军只准备通过有限进攻“破坏志愿军和人民军发动新的攻势的准备”。
二、回到铁原方向
所以回到铁原阻击战本身,铁原阻击战为什么出名?因为它有“伟大意义”。“伟大意义”按照我军官方的说法就是:
粉碎了敌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割裂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的企图,为稳定战场周勢作出了重大贡献。《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卷,第357页。
网民更进一步演绎为“挽救了志愿军全军”等等。我们看看网络鸡血文的内容就知道了。
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关于铁原阻击战,最重大的误区就在这。
当然,我前面就讲了,我们回顾历史,这是误区。从当时志愿军、彭德怀看到的战场态势来说,他们及以后的作史者认为铁原阻击战存在上述“伟大意义”是正常的、合理的。
因为我们已经讲过了,美军根本没这个企图,既没有“摧毁后方基地”的企图,也没有“割裂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的企图,至于网民的演绎,更是不值一驳,志愿军全线都在阻击,怎么“挽救志愿军全军”的殊荣就归属63军了呢?
再看后续行动。
美军占领铁原后又制订了“鹅行动(Operation Goose)”,起因就是我前面说的,美军只要能占便宜,他们就会想去占一点。因为停战谈判的接触,李奇微当时认为很快就会停战。因为双方都要后退10公里以形成非军事区,所以李奇微决定占领平康,这样子后退的时候,美军依然可以保有铁原,意思就是保有汉城至金化的公铁路线。美军这时候才决定占领平康,其实就在进一步告诉我们,美军进攻铁原时没有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的设想。
同样的,当1951年6月13日,美军第3师和第25师各一支装甲特遣队进入平康时,一路没有抵抗,发现是一座空城,没有志愿军一兵一卒。然后美军基于其他考虑,又放弃了平康。志愿军这才重返平康。这其实进一步告诉了我们,彭德怀对美军攻势的规模误判了,判断的偏大了。当然了,我又要重复一遍,这是正常的,彭德怀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铁原阻击战到底是胜仗还是败仗?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双方的作战企图,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从志愿军的角度来说,63军完成了作战任务、达成了目标。从美军的角度来说,美军也完成了作战任务,达成了目标。铁原被美军占领了。
三、铁原阻击战到底有没有重要意义?现在人们对189师印象更深刻符合历史事实吗?
这两个问题答案是一样的,所以放在一起。
首先,铁原阻击战依然有重要意义。虽然不能和华川阻击战比,华川阻击战要是没打好,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的主力就被美军包围了,会对全局造成雪崩般的影响。而铁原阻击战不存在有任何部队被美军包围的风险,要是没打好,不会产生雪崩般的影响。
那么意义在哪呢?对稳定战局,起了重要作用。
志愿军的各个战斗英雄,其中很多人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他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战斗精神(当然还有其他),那么反过来说,他们被树立为典型、模范,不就说明并不是人人都有这种大无畏的战斗精神的么。同样,也并不是每支部队都坚韧不拔,能彻底坚决执行命令的。要是都能做到,典型很难树立,也没必要树立了。
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志愿军情况很不利。广为人知的180师失利,其实讲的是60军在春川、史仓里一线阻击的失利,后来20军部队接替了阵地。华川阻击战就不提了。60军的西边是15军,芝浦里阻击战名义守了10天,实际守了7天,6月7日,15军就被迫退出战斗,26军接替在后续阵地继续防御,而志司要求15军守10-20天。涟川方向,65军节节败退,4天就退到了涟川。连《抗美援朝战争史》都不替他们隐瞒,写出了第19兵团的电报:“5月27日21时和28日18时,第19兵团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部署,连续电令第65军在汉滩川北岸坚决阻击,没有命令再不得北撤。”“立即组织力量,打击敌人侧背,阻滞敌人前进,便于六十三军抢修工事,否则铁原失守,你们要负责任。”
情况就是这样子,美军攻势很猛,真的顶不住。
而63军在涟川、铁原一线守了13天。时间上和20军在华川一样久,表现比其他各军都好。而且63军的东邻15军在6月7日就守不住了,26军顶上去了。如果63军也在7日就顶不住,42军就得和26军一样,提前投入战斗,彭德怀手下就只剩下39军一个军。要出现这种局面,可不是好事。但是63军和20军一样,按照命令守了13天,对稳定战局起了重要作用。在15、60、64、65军都顶不住美军攻势的情况下,只有这2个军顶住了。所以铁原和华川被称为志愿军两大阻击战,“西有铁原、东有华川”。从美军战史里也是这样的反映,在华川,美军认为“一个突然出现的中国师挡住了第9军的去路”,“中国人跑掉了。”其他方向,美军认为“除了向铁原的进攻遭遇了顽强抵抗,其他方向的战斗都很轻松。”
华川阻击战,20军是58师,在志愿军范围内都是坐四望二的主力师。63军凭什么能顶住呢?
答案就是189师。
因为189师在铁原阻击战中知名度最高,很有别的师的老干部及子弟对蔡长元的儿子蔡小心不满,认为其宣传蔡长元和189师掩盖了其他部队的功绩。
可189师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坚决执行命令不打折扣的事实,偏偏正在他们攻击189师的文字资料中。
这个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188师某个团长的回忆录里说,他们去接189师的阵地,看见指挥所里许诚、蔡长元愁眉苦脸;部队去换防,189师交了阵地就急着往后跑。自己的部队么,当然是打得如何如何好啦。
63军参战3个师,187师方向是美军骑兵第1师,前面就讲了,“怀俄明线”是从临津江口起,临津江和汉滩江的交汇处沿东北弧线到金化。美军骑兵第1师打到临津江、拿下涟川就已经完成任务了(美军设置出“怀俄明线”,就是为了汉城至金化的这条公铁路,这是主动脉,这阶段,美军占领了能保护公铁路的高地就是完成任务,所以是弧线看地图,非常清楚)。
铁原阻击战,在美军的作战行动中叫“打桩机行动Operation Piledriver”,其实就是说,在我军概念里的铁原阻击战正式打响后没多久,美军骑兵第1师就已经完成任务了。接下来美军骑兵第1师就是进行威力侦察、巡逻和营连级的有限进攻。但是,这就是我开篇说的,那个时候,美军的营连级进攻,火力密度照样很强,对志愿军来说,威胁足够大。
同样要注意的是,美军各师对战争强渡和难度的判断是不一样的。对于骑兵第1师来说,这段时间的战斗比较轻松,这是因为骑兵第1师在朝鲜战争中经历了各种苦战。从美军骑兵第1师的伤亡上看,187师和194师打得还是可以的。所以对187师的宣传,少了。
189师和188师这边面对的是美军第3师和韩军第9师团,先上的是189师,188师是预备队。敌军的任务是占领铁原,要越过汉滩江继续往前进。这边本身就是美军第1军的主攻方向,而志司给63军的命令是“死守”。
为什么这一阶段各个军都顶不住美军攻势啊?没有防御阵地怎么顶啊。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了带坑道的坚固防御阵地外(也就是坑道工事),其他所有工事都顶不住美军火力。哪怕是到了1951年10月志愿军已经修成了坚固阵地都顶不住。那时志愿军一线的诸军,都是临时野战工事,甚至直接利用地形地物,这种防御程度等同于直接暴露在美军火力之下,作战伤亡极其巨大,自然就顶不住啦。
189师的情况就是坚决执行命令,彻底死守,丢了阵地就拼死反击,就这样守到6月3日,整个师几乎打光,就是不退一步。
我早就说过了,志愿军在战斗中伤亡大就两种情况,一是强攻美军坚固阵地,二是死守没有坑道的防御阵地。在这两种情况下,美军的火力可以充分发扬。
志愿军知不知道这两种情况对自己最不利呢?早就清楚了,116师师长汪洋在第一次战役后就讲了这个问题(参见《十次突击》),其他将领也多有表述。140师师长黎原在回忆录说自己主动出击(1951年7月),反而被军领导训了一顿:“上面没有让打,你为什么要打?你把部队打光了,还当不当师长?”(为什么?当时志愿军火炮还不足,攻坚战斗伤亡很大和之后的防御还没有坑道,伤亡也很大,美军火力太强了。)
《拉祖巴耶夫战争报告书》在讲到这一阶段(1951年6、7月)时说,苏军顾问要求志愿军进攻,我军给苏联人来个顾左右而言他,说这场战争是长期的,要打10年内,不要急。没办法进攻,美军火力太猛,伤亡太大了。
所以啊,并不是所有部队都能彻底坚决的执行命令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连上去半天就打光,一个团一天就伤亡过半失去战斗力,别说部队心里慌,指挥员自己心里都慌。58师在华川做到了,189师在铁原做到了(都是前三天,然后上面就命令转为机动防御)。就因为他们做到了,他们才是典型啊,现在熟悉军史的都知道。要都能做到,岂不是所有部队都是典型了?
188师接替189师后,战斗改成机动防御了,战斗强度就不一样了。所以188师守的时候虽然更长,但不一样。
就冷嘲暗讽189师那个团长写的回忆录来说,他暗暗说几句好像贬低了189师抬高了自己。我以前就指出了,该团上去后搞弹性防御,某人找了个理由:“189师也弹了。”189师要弹了,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了。前面虽然说了,美军要摧毁铁原北方志愿军后方基地的判断是彭德怀的误判,但当时的情况下,美军在铁原攻势那么猛,谁能知道其实不是。189师死守就是为了稳定战线,给后方基地转移的时间,不然许诚、蔡长元为什么要拼命?上级还没命令前,谁给你接防部队自说自话改成机动防御的权利的?还找个理由,189师也弹了。
他写的回忆录流传下来,被所谓的自媒体大V写成了如下故事,如下图标题。
不好意思,该团面对的不是美军,是韩军第9师团,而韩军第9师团在铁原阻击战的总伤亡是31死、127伤、2失踪,总共160人。图示标题中仅仅是其中一个小战斗就“歼敌”800多了,呵呵。
顺便再说一句,某人在回忆录说:有人问他为什么一辈子没打过败仗,然后他讲了一通。
来,我截个《63军军史》里的图。
咦,好奇怪哦,在后方支援战斗的63军炮兵团怎么被韩军三面包围了呢?前面阻击的部队去哪了?
负责阻击的部队前一段文字写着呢。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一辈子没打过败仗”。
所以,铁原阻击战,189师知名度最高是有原因的,为了战场全局,他们拼命了。189师是不是做到了志司的命令?我前面一张图上画的线:不惜代价,坚守阵地。
所以,不要觉得别人有功劳有荣誉就眼红,冷嘲热讽别人前,想想自己先。
关于读者们提出的铁原阻击战相关问题回答完毕。
附:铁原阻击战敌军伤亡
韩军第9师团 31死、127伤、2失踪,总共160人
美军骑兵第1师 76死、623伤、5被俘,总共704人(包含“引爆行动”,即美军转入反攻起)
美军第3师 120死、543伤,总共670人(包含“引爆行动”,即紧急赴东线支援)
另,需要注意的是,美军书籍中记载“打桩机行动”都是说行动是6月3日起的,但美军第3师转回西线,其第7团就立即投入了战斗,时间是6月1日,一般史(可以理解为总体的、大型的战史)一般不记载,但在部队史里可以看到6月1日美军第3师已经进攻了。63军和美军第3师正式交手前还和土耳其旅和加拿大旅交火过。敌军投入过战斗的其他部队还有希腊营和菲律宾营,当然啦,伤亡很小。
如果本文让您有所收益,请长按下方赞赏码给作者鼓励,谢谢!


这才是战争王正兴
精确分析战例战术,解读战争战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