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陆战1师是美军最强,为何志愿军最弱的军都可以揍它?
百科
2024-01-01 19:13
江苏
1950年11月12日,长津湖战役前夕,毛主席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电报指出:
美军陆战第一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陶(宋时轮、陶勇)完成任务。毛主席说的并没有错,当时,陆战1师确实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参战部队最强的。我说的后半句也没有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任意一个军都可以揍美军陆战1师。它谁都打不过。因为美军陆战1师在中国名气极为响亮,很多人都被误导,以为美军陆战1师非常能打。曾经有读者愤愤不平地对我说:“任意部队都能揍美军陆战1师,这种精神胜利要不得。”我一直强调美军的极其强大,我们不要整天就知道“厉害了”,但志愿军任意部队都可以揍陆战1师,却是铁一般的事实。我们来看停战军事分界线示意图。在图中,高旺山以西,九化里以南,开城、板门店以东这一块红色区域就是志愿军在1951年11月至1953年7月占领的敌军阵地。而敌军的这些被我占领的阵地,基本上都是美军陆战1师战败丢失的。我们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金城战役占领的金城以南突出部最大之外,这一区域是志愿军攻克敌军阵地最多、战果最大的。我一直反复强调的中美两军争夺最激烈的驿谷川流域(即图中朔宁、上浦防以东、鱼积里以北地区),志愿军是一直到1953年3月下旬以后才终于占据上风,将老秃山、猪排山、198.6高地等反复争夺一年之久的要点给打了下来。我们可以在脑子里想象这样的场景,当中美两军(敌军为美军第2师、第3师、第7师、第45师,韩军第1师团,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希腊营、菲律宾营、法国营、荷兰营、比利时营、泰国营)在驿谷川流域激烈争夺、互有胜负之时。在开城、板门店地区的美军陆战1师却在志愿军63军、40军、46军面前节节败退。仅1952年10月上旬,在志愿军秋季战术反击中,美军陆战1师就在40军面前丢了6个阵地。而在驿谷川流域,在1953年3月23日丢失老秃山之前,美军没丢过一个阵地。但是毛主席的话确实是没错的,陆战1师是美军最强的部队,只不过要加上一个定语,在毛主席说这句话的时候确实是,也就是长津湖战役前。但在当时,美军陆战1师确实很强,它的强大主要在四个方面:长津湖战役前夕的1950年11月25日,美军陆战1师实有兵力25433人,远远超过美军其他步兵师。当时美军其他步兵师编制18804人,其中骑兵1师编制仅为17000人,而且都缺编严重。与陆战1师同在美军第10军的第3师和第7师都只有16000人。“卡图萨”即韩军附编,是朝鲜战争中美军因为兵力不足,临时将韩军正规军士兵补充进美军各步兵师进行作战的一个措施。在1952年中期以前,“卡图萨”的战斗力很弱,远远没达到后期那种美军向其学习战术的程度。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陆战1师实有兵力25433人中,“卡图萨”只有110人。而它的右邻美军第7师实有兵力16001人中,“卡图萨”高达6794人。而美军第3师则更多了,该师实有1.6万人中,“卡图萨”高达8500人。要知道当时在西线的美军第8集团军也才只有8000名“卡图萨”,其中美军第2师实有18931人中,“卡图萨”为1000余人。人多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步兵多。陆战1师一个步兵营是1000余人,而当时在西线的美军第8集团军平均每个步兵连仅有164人,比编制211人少了47人,严重的缺编导致当时美军其他步兵师一个步兵营仅600多人、不到700人,比编制兵力917人少200多人,与陆战1师的差距极为明显。这一次的俄乌战争已经让很多人都清楚地明白,除非机器人战争来临,步兵依然是战场上的最终决定力量。最终解决战斗还是只能依靠步兵。1000人的步兵营和不到700人的步兵营根本不是一个战斗力标准。为什么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步兵师相当欢迎菲律宾营?菲律宾营兵力高达1277人,还自带坦克连、炮兵连。在朝鲜这种极度需要步兵的战场,1000多个步兵生力军,哪个部队会不喜欢?顺便说一句,菲律宾营从来没被志愿军狠狠揍过,大家互有胜负罢了。美军其他步兵师,当时一个师仅有步兵6000人,而陆战1师是9000人,是其他各师的整整一倍半。实际上,从步兵的角度来说,志愿军与陆战1师作战,相当于与美军一个半步兵师交手。4、是陆战第1航空联队的近距离空中支援。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美军陆战1师的战斗行动,与其说是陆战1师在打,还不如说是陆战1师在依靠航空兵打。有些不了解情况的读者会提出疑问:在朝鲜战争上,其他美军部队也都有近距离空中支援呀?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要从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任务说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看起来都是天上飞的,但却有本质区别。空军是独立的战略力量,而海军航空兵其实是战术力量。这一本质就决定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作战理念和执行的任务有本质的区别。作为独立的战略力量,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首先是掌握制空权。任何一支战略力量,首要的任务都是掌握空间权。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在绝大部分空域是没有对手的,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而在鸭绿江周边,美国空军有苏联空军这一强敌,尚需通过空中格斗来掌握制空权。由于F-86佩刀在与米格-15的交锋中占据极大优势,美国空军即便在“米格走廊”依然享有通行自由。(米格-15和F-86的性能相当,但美军飞行员的技能比苏联人强多了。大家不要跟我说“米格走廊”如何威风凛凛,战绩和威慑自然有的,但主要是对B-29的严重威胁。要知道,到了战争最后几个月,美军F-86“佩刀”战斗机都是违反不得越过鸭绿江的规定,深入我境内20-30公里,追着中苏米格战机打。)因此,在朝鲜战争中,制空权这一关键问题,对美国空军来说,不算问题。那么在享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美国空军应该执行什么任务呢?战略任务自然是对朝鲜境内的高价值军事目标(重要的城市、工业基地、军工厂、炼油厂、交通枢纽、公路、铁路、桥梁、机场、仓库等进行轰炸),彻底破坏敌国的战争能力。但正如我在东海岸与美国海军交锋的那篇文章所说的。美国空军的“战术支援”不同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国海军航空兵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是直接支援,对一线步兵营、连、排的支援,是直接打击到当面敌军的;而美国空军的“战术支援”打击的还是敌军一线部队身后的较大目标,比如火器阵地、指挥所、部队集结地。(注:美军空军把战斗轰炸机对后方的轰炸也称为“战术支援”,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文中的“战略轰炸”一律是对志愿军后方的轰炸,“战术支援”是对志愿军纵深的攻击,“近距离空中支援”是对志愿军一线部队的攻击。后文不再说明。)这是正确的理念,空军作为一支战略力量,能动用的战斗资源毕竟是有限的。首先任务肯定是掌握制空权,其次是毁灭敌国战争能力;只有在能完成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才能分出力量,对战场的局部进行直接支援。另一个,就是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指挥体系完全不同。既然大家已知本质区别在哪,自然容易理解指挥体系的不同。对于地面部队要求空军支援,是需要一线营、连层层上报,一直上报到师指挥所,由师指挥所和空军协调。美国空军再根据自己任务的优先级,派出飞机支援。一趟流程走下来快点需要45分钟,慢点要2个小时。所以别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中支援很热闹,读者老是问我,这样的空中火力打击,为什么志愿军老是没事?流程较长就是根本原因。所以在朝鲜战争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美军步兵攻不下眼前的高地,退下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次发起进攻,战场上是平静的。这种情况基本都是因为美军步兵开始呼叫空中支援,在飞机抵达之前,美军步兵不进攻的。而志愿军早就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隐蔽好了。飞机到达之后的空袭效果其实很差。美国空军准将雅各布·斯马特跑到一线调查后还发现,志愿军经常故意设置假目标去诱骗那些实施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美国飞机进行攻击。他的结论是“极为低效,浪费弹药”。他甚至声称这是中国人的策略,把宝贵的空中资源从后方更重要的目标上空骗走。(当然,这个观点有点偏激了。)那么如果采取按计划协同或者按时间协同,效率会不会提高呢?也没办法提高。比如战斗前的协同规定,12时,空军4架F-51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但是美军步兵是否能攻克志愿军阵地是没有办法精准时间的。也许美军步兵能攻克,不需要这次支援了。也许美军步兵攻到10点钟就打不动了,就会出现上述情况,战场一片平静,等飞机了。也许美军步兵在11点40分时,眼看就快冲上去了。但他们只能急急忙忙撤下来,为啥?飞机马上来空袭了,美军步兵必须得撤,那不就前功尽弃了么?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美国海军航空兵就不一样了,它就是执行战术任务的。所以美军陆战1师得到的是实时支援,美国海军航空兵的空中联络官是直接下到陆战1师一线部队的,直接就可以呼叫近距离空中支援,陆战第1航空联队的飞机很快就能赶到。这时的空袭,袭击的是战斗状态中的志愿军部队,而不像美国空军,打的是隐蔽状态的志愿军部队。空袭效果能一样吗?对于步兵来说,自然欢迎这样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所以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军各步兵师的步兵极度羡慕陆战1师,羡慕的就是这个。而朝鲜战争初期,支持海军陆战队的美国记者、媒体公开发表文章,宣扬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的战术和技术在近距离空中支援方面优于空军。媒体写道:“陆军指挥官正在恳求:给我们飞行的海军陆战队!”这篇文章其实已经暴露出了陆战1师战斗力最核心的因素。一是,在陆战第1航空联队并入美国空军第5航空队指挥之前。空军飞机通过联合作战中心响应步兵师的请求大约需要45分钟,请注意这是响应,并不是抵达支援时间。而陆战1师前方空中控制员统计,陆战第1航空联队的飞机在10分钟内就能将炸弹击中目标。美国空军的飞机在步兵师作战区上空的平均滞空时间是30分钟,而陆战第1航空联队在陆战1师作战区上空平均滞空时间是73分钟。陆战1师平均每天能得到37架次飞机的支援,而陆军各师平均只有13架次。美国空军的“战术支援”任务距离第一线的平均距离差不多是5公里(即在当面美军之前5公里),而陆战第1航空联队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距离第一线的平均距离为1400米左右,其中一半目标位于700米以内。海军航空兵承担了整个朝鲜战争中50%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看了这些数据就非常清楚了。架次对比是37比13,滞空时间对比是73比30。仅这两项,在战术任务中,陆战第1航空联队的效率就是空军的7倍。在实际作战中,美国空军的飞机经常因为滞空时间不够,而出现匆忙扔掉炸弹的情况,空袭效果等于零。而实际上,由于海军航空兵10分钟之内就能赶到参与战斗,效率远远高于1个小时才能参加战斗的美国空军航空兵。而两者的作战目标的统计则清楚表明,美国空军主要是对后方目标进行袭击;海军航空兵有一半的任务是直接支援,另一半是纵深攻击。陆战第1航空联队司令哈里斯少将和美国海军远东司令乔伊中将,美国人写道:从来没有命令说把陆战第1航空联队和陆战1师直接联系起来二是,在长津湖战役期间,仅12月1日至11日,陆战第1航空联队就出动了1300多架次支援陆战1师,平均每天差不多到达120架次,其中超过30%是近距离空中支援。(10月26日至12月11日,对美军第10军的空中支援总共是3703架次。)这一数据说明,在长津湖战役期间,美军陆战1师得到的空中支援是朝鲜战争美军平均值的9倍,近距离的直接支援是3倍。这么密集的空中支援给陆战1师带来的战斗力加成是极其可怕的。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对当时还没有形成有效后勤体系的志愿军,以及仓促又无思想准备的第9兵团来说。这些空中支援中70%的战略轰炸,让第9兵团原本就薄弱的后勤更是增加了雪崩般的压力。比美军其他步兵师多得多的空中支援,这就是美军陆战1师强大的最大秘密。美国海军陆战队朝鲜战争战史总是动不动就说陆战1师歼敌数千、自损数百,以掩饰一次又一次的失利战斗。但陆战1师也必须给个交代,为什么丢失了美军中最多的阵地?在总结中,美国海军陆战队解释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16个月在西线,5个月在东线),陆战1师承担了一个不习惯的防御角色。对于海军陆战队来说,这样一个持续的、基本上没有胜利的地位很难鼓舞士气,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这场战争中获得的任何胜利和取得的任何进展。毫不奇怪,这种被动作战任务确实导致该师暂时丧失两栖技能。战争结束后的评估指出,韩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犹豫不决的防御形势,与海军陆战队长期以来的进攻精神不符。陆战1师内部很多人则认为:崇尚进攻的陆战1师所接受的防御训练相对有限,这就造成了一些复杂的情况。其实美军陆战1师的解释就是一句话:我们崇尚进攻,不习惯防御,所以......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长津湖战役后,美军陆战1师在进攻战斗中的表现。根本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他们失去了一直以来依赖的高烈度近距离空中支援。从左至右: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局长华莱士少将、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谢泼德中将、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陆战第1航空联队司令哈里斯少将长津湖战役后,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对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的怨气到达了顶点,当李奇微让扫荡游击队的陆战1师重返一线时,史密斯坚决不肯再回美军第10军。当年,当阿尔蒙德第一次见到史密斯时,就居高临下用轻蔑地口吻喊史密斯:“儿子。”人格的侮辱,史密斯忍了;但对陆战1师的蔑视和压迫,史密斯已经无法忍受。李奇微满口答应了史密斯的要求,并对史密斯百般安抚,公开表扬陆战1师英勇善战,给足了史密斯面子。但一转头,李奇微就拿掉了陆战1师的核心利益。在当时,美国陆军各师都极度羡慕陆战第1航空联队给陆战1师的巨大帮助,对美国空军的意见极大。陆战1师得到陆战第1航空联队225架海盗式飞机的全力支援,其中75架专门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作为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不能让陆战第1航空联队只为陆战1师服务,因此他必须把这些近距离支援分配给其他六个师的部队。美国空军表示,全战区的空中力量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而这一指挥自然应该由第5航空队担任,就这样,1951年2月,陆战第1航空联队归第5航空队指挥,陆战1师的好日子就此结束。1951年2月13日,史密斯在接到陆战1师调归美军第9军的命令后给李奇微写信,要求将陆战第1航空联队配属给陆战1师。他称“海军陆战队和空军官员一致认为这是合适的。”李奇微根本没有理他。“杀手行动”开始后,陆战1师发现,第5航空队在2月21日至24日给全线美军提供了平均每天600架次空中支援,自己得到的支援明显缩水。在2月23日上午,陆战5团的一次空袭请求没有得到响应后,史密斯终于发出轻微的抱怨。钢盔上三颗星的是美军第9军军长霍格,这是我第一次找到霍格的照片正好2月24日,美军第9军军长穆尔少将阵亡。李奇微为了安抚陆战1师,任命史密斯为第9军代理军长,副师长普勒准将代理陆战1师师长,并公开对史密斯大加褒奖,成功平息了史密斯的怨气。结果最终李奇微并没有把史密斯扶正,而是让霍格出任军长。李奇微深谙官场之道。但普勒的怨气并没有得到缓解。随着陆战1师仍然得不到以前那样的空中支援,随着3月1日至4日面对志愿军66军的战斗中受挫。普勒绕开了被李奇微迷魂汤冲昏头脑的史密斯,直接给太平洋舰队陆战队司令谢泼德中将报告。他写道:“当前的空中支援任务几乎没有成功的……我们目前行动中的大部分近距离支援任务都是空军或海军舰载机。他们做得很好,我们很高兴有他们的帮助。但我们与陆战队的航空兵一起训练和战斗,他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已尝试确保海军航空兵并将支持我们,并减少此类支持的延误,但我们尚未收到与我们的请求有关的决定。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谢泼德和陆战第1航空联队司令哈里斯少将会商后。两人亲自与第5航空队司令帕特里奇将军进行了磋商。他们要求他授权在陆战1师战区的上空保持两个中队,但遭到了帕特里奇拒绝。在反复协商后,帕特里奇让步,同意陆战第1航空联队在收到陆战1师请求时出动支援。我们可以注意到,在近距离空中支援架次下降到与美国陆军各师相同的情况下,陆战1师面对志愿军最弱的军之一66军的表现,难称上乘。66军在第四次战役防御阶段的阻击力度低于同期的42军和38军,美军陆战1师却在有些战斗中感觉不顺利。在谢泼德、哈里斯与帕特里奇会谈后。陆战1师得到的空中支援显著增加。3月5日,得到了48架次。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平均每天得到40架次。我们国内有人称,美军陆战1师的士兵大部分是志愿兵,都是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战斗技能熟练,因此陆战1师的战斗力强。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每天40架次的空中支援稍高于之前陆战1师所得到的平均水平37架次,远低于长津湖战役期间陆战1师所得到的空中支援,但已经大大高于美国陆军各师所得到的支援水平。在这种情况下,3月16日、17日,美军陆战1师与志愿军115师进行了两天的激烈战斗。结果美军陆战1师在志愿军115师面前没有丝毫进展。在16日和17日的战斗中,美军陆战1师一步也未能前进,他们写道:“在15日占领洪川之后,陆战队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遇到了敌人的强硬反对。”不幸的是,17日那天麦克阿瑟正好视察了陆战1师,亲眼目睹了陆战1师的失利。它的西邻美军骑兵第5团虽然面对志愿军118师352团3营打得也不够好,但足足领先了陆战1师2公里。骑兵第5团西侧的骑兵第7团面对352团其他部队取得了较大的胜利。而更西边一点,美军第24师、第25师面对志愿军38军、50军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要知道第24、25师是美军中较弱的师。陆战1师的表现是同期最差的。陆战1师称至1951年4月,他们是所有部队中共攻击前进最远的。美国陆军可一点都不同意,在前期有阻力的战斗中,陆战1师一直是掉队者,当阻击部队变成人民军第4军团,阻力变小后,陆战1师才得以迅速前进。我们可以看到,在获得比美国陆军各师更多的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所谓的志愿兵并没有展现出所谓的“战斗力”。事实上,陆战1师是朝鲜战争美军各师伤亡最大的,却是伤死比最低的。这一数据反映出的其实是陆战1师战斗精神的不足。老兵多,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因为老兵更懂得在战场上如何保命。但接下来,陆战1师的好日子又结束了,它不但重归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麾下(李奇微忽悠史密斯的本事堪称一绝),而且美国空军和陆军都不能容忍陆战队享有空中支援的特权。美军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向继任师长托马斯少将移交指挥权于是,接任史密斯的托马斯少将对第5航空队的战术支援感到非常愤怒,他向范弗里特公开表示他想要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并向李奇微提出。范弗里特表示理解托马斯的忧虑。但李奇微和范弗里特都没有继续理会托马斯,当柯林斯再次访问韩国时,三位将军一致同意需要将近距离空中支援“减至最低限度”,因为有限的空中资源要优先考虑战略轰炸。陆战1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美军陆战1师写道:“在第5航空队的领导下,第10军根本没有优先特权。从某些角度来看,反应时间往往变得荒谬,从几个小时到根本没有反应。由第8集团军和第5航空队组成的联合作战中心负责处理所有空中支援请求,发布每日作战命令,批准所有紧急空中支援请求并总体控制整个前线的所有空中行动。前线延伸至整个朝鲜半岛,通信网络连接着各个师和军部以及下属单位,以及各航空司令部,因此存在很大的失误空间,并为代价高昂的延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对陆战1师来说是一个困难的时期,因为每次向第5航空队提出改善该师支援的建议时,这种尝试都会迎头撞上一句话,即在主抵抗线上有10个以上的师,没有理由1个师比其他师拥有更多的空中支援。”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得的最大胜利,当时范弗里特制定了使用美军第9军切断后路,第10军正面压上围歼志愿军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集团”的毒辣计划(参见:2020年度最佳文章,没有之一)。在计划中美军陆战1师的任务是和美军第2师齐头并进。由于志愿军转移路线的原因,美军陆战1师当面其实没有志愿军主力部队,它通过华川水库东南侧的道路是相对来说阻力最小的。可是失去以往那种空中支援的陆战1师和其东邻迅猛突击的美军第2师形成鲜明对比,一路磨磨叽叽,其实陆战1师只要动作快一点,志愿军12军的退路正好被它截断,12军连退到华川的机会都不会有。但陆战1师习惯于航空兵狂轰滥炸后,再由步兵收拾残局了,其步兵攻坚能力一点都不强,该师再次成为美军各师表现最差,甚至还不及多个韩军师团。1951年5月,美军陆战1师的领导班子:副师长威廉姆斯、师长托马斯、参谋长克鲁拉克1951年,美军陆战1师的战绩虽然乏善可陈,但也不算糟糕。随着他们转归美军第1军建制,陆战1师迎来了他们的灾难之旅。虽然在1951年后期,在朝美国空军和海军领导人寻求关系缓和,就提高对陆战1师的空中支援达成了协议,但由于战场形势的变化,近距离空中支援的架次遭到了限制。陆战1师抵达开城、板门店地区后的1952年4月,第5航空队和陆战第1航空联队共升空2708架飞机,其中陆战第1航空联队为陆战1师提供了56架次近距离空中支援,对战线上其他16个师提供了547架次。美军陆战1师师长托马斯少将向继任师长塞尔登少将移交指挥权陆战1师新任师长塞尔登少将气到发昏,经过协商,第5航空队同意从5月21日起每天给陆战1师安排12架次近距离空中支援,为期一个月,最终延续到7月16日。在陆战1师强烈要求下,从7月17日上升到每天20架次。当需要空中支援以击退敌人的大规模攻击或协助海军陆战队的大规模地面攻击时,该师还被允许在规定的每日出动次数以上进行额外飞行。12架次、20架次,远低于陆战1之前的平均水平37架次,12架次更只有长津湖战役期间的十分之一。带来的后果就是陆战1师被志愿军揍得找不着北。1952年4月15日至7月6日,志愿军63军连续在190.5高地、159高地、后川洞北山、都藏洞南山、智陵洞南山、104.2高地等战斗中击败美军陆战1师,陆战1师两个月内丢失大约15平方公里的阵地。1952年7月14日,志愿军40军接防63军阵地,一上阵地40军就对美军陆战1师发起进攻,连续攻克道幕洞东南山、水输洞东山及东南山、163.3高地等阵地。正当美军陆战1师连连挨揍的时候,他们得到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8月3日,范弗里特通知塞尔登,因为美国陆军各师对陆战1师占据更多的空中支援不满,从8月4日起,陆战1师以美国陆军前线其他各师相同的方式请求空中支援。“西西里”号护航航母上的第214战斗机中队的F4U“海盗”,这是战争前期支援陆战1师的主力战机但是这一命令没有按时执行,因此促成了陆战1师在长津湖战役后唯一一次高光时刻,这就是美军所称的邦克山战斗。美军陆战1师夺回了在7月被志愿军352团占领的邦克山。美军称:对邦克山和西伯利亚前哨(即58A高地)的反击成为第5航空队最优先级任务,第5航空队把整个陆战第1航空联队都交给了陆战1师,只要海军陆战队飞机可用,即可请求近距离空中支援。在8月9日至13日五个最关键的日子里,海军陆战队和美国空军飞行员共执行了458次支援任务。平均每天高达91.6架次,特别是8月13日,美军航空兵出动94架飞机进行支援(注意不是架次)。这一支援程度近似于长津湖战役期间的水平,打击目标主要针对志愿军炮兵阵地,在志愿军炮兵火力被彻底压制的情况下,美军陆战1师终于取得阵地战期间唯一一次胜利(美军陆战1师称自己在阵地战中获胜两次,邦克山和钩子山,但钩子山战斗的情况不是美军说的那样)。整个8月,美军航空兵对陆战1师的支援为近1000架次,主要是对邦克山周围的志愿军目标进行袭击,以巩固邦克山。F7F“虎猫”,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用于陆基战斗机美军陆战1师付出的代价也很大,共有48人阵亡,313人重伤,另有数百人轻伤。计入朝鲜战争美军伤亡的即阵亡和重伤,高达361人。这是美军在1952年单次战斗第五高伤亡。整个1952年,美军单次战斗伤亡超过300人的仅六次,全部是四野部队打的:志愿军117师与美军第45师的190.8高地战斗,117师失利,伤亡800人造成美军伤亡1200人;志愿军115师与美军第23团的第四次老秃山战斗(美军称第二次老秃山战斗),115师获胜,美军伤亡超过400人;志愿军115师与美军第38团的第五次老秃山战斗(美军称第四次老秃山战斗),115师失利,美军伤亡347人;志愿军116师与美军第65团的高阳岱西山战斗,116师获胜,美军伤亡396人。还有两次就是邦克山战斗和钩子山战斗。而美军在1952年的两大失利中的另一次,391高地战斗,美军伤亡仅100人出头。我反复说过,只要单次战斗能歼灭美军200人以上的,对志愿军来说都是打得好的战斗。美军陆战1师伤亡361人,其实反映出来志愿军40军和63军的作战特点差异。63军以挤占阵地为主,而40军能挤占就挤占,不能挤占以歼灭美军有生力量为主。这一点在之后的钩子山战斗中表现无疑。10月的第一周,志愿军40军再次发起进攻,夺取了美军陆战1师6个阵地,7天时间内陆战第1航空联队出动319架次,平均每天45.5架次,未能挽回陆战1师的败局。10月26日,美军陆战1师自称的第二次重大胜利,钩子山战斗爆发,战斗仅持续了36个小时,美军航空兵即出动大约100架次,平均每天66.6架次。美军陆战1师宣称胜利,但伤亡高达553人,79人阵亡,435人负伤,39人失踪(最终确定被俘27人)。美军虽然自称获胜,但志愿军40军119师357团的作战计划写得非常清楚:“首先歼灭钩子山、莫涯洞北山之敌,尔后以一部兵力转入防御,诱敌来攻,以求在敌反扑中再大量歼灭其有生力量。”这是志愿军在阵地战中的“抓一把”战术。40军与美军陆战1师的交锋,占领阵地4.5平方公里不及63军,但歼敌数量大大超过63军的歼灭美军陆战1师1000余人。1953年3月26日,配属给志愿军46军的40军120师发起梅岘里东山、马踏里西山战斗。5天的战斗美军航空兵仅出动大约324架次,平均每天64.8架次,陆战1师伤亡1015人。朝鲜战争中美军陆战1师最后一任师长佩特少将从波洛克少将手中接过指挥权1953年7月,志愿军46军三打马踏里东山,最终攻克阵地,美军航空兵在7月对陆战1师的支援仅为平均每天10架次,在三打马踏里战斗期间为平均40架次。美军陆战1师在7月面对志愿军46军伤亡1611人,在马踏里东山伤亡359人。46军攻占美军陆战1师阵地5平方公里,歼敌数量不及40军,超过63军。美军陆战1师在被志愿军63军、40军连续击败之时。争夺最激烈的驿谷川流域(阵地战期间,西线、中线、东线志愿军与美军的较大规模战斗只有上甘岭战役和391高地战斗发生在中线,其余战斗全部在西线,其中大部分在驿谷川流域)差不多正好是美军第2师接替了阵地。志愿军39军、38军先后和美军第2师交手。在1952年下半年所有的战斗中,39军、38军未能在美军第2师身上占到便宜(老秃山六次激战,39军115师只获胜一次;11月,38军败于配属给美军第2师的泰国营,12月败于美军第38团,38军军史均未记载)。在美军骑兵第1师离开朝鲜战场后,美军第2师的战斗力在美军中稳居第一。与美军第2师相比,陆战1师根本没法比。1953年4月,陆战1师转入美军第1军预备队,4月-6月,陆战1师原阵地分别由土耳其旅、英联邦师,美军第2师接替。其中,5月土耳其旅在梅岘里东山、马踏里西山惨败给志愿军40军120师,但也在4月击败过志愿军120师;英联邦师与120师战斗规模不大,互有胜负;志愿军未能在美军第2师手上夺取阵地。在同一阵地,每一支部队的表现都强于陆战1师。美国陆军各师所获得的空中支援水平都远低于陆战1师,要么就是战绩持平,要么就是战绩优于陆战1师,这种对比是极为直观的。这段时间空中支援不足,美军陆战1师只能用坦克和火炮火力来弥补在与志愿军63军189师的交锋中,美军航空兵的支援力度为12架次。在大大低于平均水平的支援力度下,美军陆战1师作战全部失利。1951年3月与志愿军66军的交锋和5月也是这类支援水平。在这样低水平的空中支援下,美军陆战1师在1953年7月面对志愿军46军伤亡严重,因为这时美军空中支援的重点是金城战役中惨败的韩军,无暇顾及陆战1师。当上升到20架次后,美军陆战1师与志愿军40军118师作战依然是全部失利。当上升到40架次左右时,美军陆战1师依然在1952年10月败给志愿军40军,在1951年3月败给志愿军39军115师。当上升到60架次左右时,陆战1师还是在志愿军40军面前吃了败仗,36小时伤亡553人,在朝鲜战争中,对美军来说是天文数字。同时我们要注意到,美军陆战1师在阵地战期间面对志愿军战绩极差的另几个原因分别是志愿军炮兵增多,炮兵技术提高,坑道工事防御能力强大及美军陆战1师步兵战术水平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美军陆战1师需要更多的支援架次。所以在1953年3月的梅岘里东山、马踏里西山战斗中,当航空兵支援力度高达平均每天60多架次的时候,陆战1师伤亡1015人,遭遇了朝鲜战争中最大惨败。这两次战斗具有相当的可比性,一是美军陆战1师的伤亡率极高,二是志愿军均未占领阵地。这充分说明40军的凶猛程度以及当志愿军采取“抓一把”战术时,美军空中支援的无效和美军陆战1师战术水平的低下。只有上升到长津湖战役水平的近100架次后,美军陆战1师在邦克山取得了阵地战中唯一一次胜利。这说明,要维持美军陆战1师的战斗力,它得到的空中支援必须达到每天90-100架次。可是强如美国空军也不可能提供这样力度的支援,除非陆战第1航空联队只支援陆战1师。如此之多的支援架次,美军陆战1师才能取得较好战绩,只能说明陆战1师步兵战斗力的低能。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美国陆军在1950年就广发采用的反斜面防御,陆战1师在1952年才开始作为经验推广。长津湖战役,因为盖马高原冬季恶劣、严寒的天气,志愿军第9兵团因为严重的冻饿,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战斗力,遂使美军陆战1师竖子成名。如果本文让您有所收益,请长按下方赞赏码给作者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