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3700亿,95万股民深陷其中,人均亏39万

文摘   2024-07-18 00:00   山东  

隆基绿能的股吧里,那气氛简直能拧出水来,全是股民的哀叹和咒骂。有个哥们儿,38的成本,现在股价跌到14,亏了63%,哭得跟个泪人似的。不过,这还算轻的,从两年前的7月份算起,隆基绿能的股价是从63元一路滑坡下来的,这跌幅,简直跟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两年的熊市,谁要是这期间进场的,估计现在都得哭晕在厕所。难怪有人买了隆基绿能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暴躁了,每天不骂两句都觉得不舒服。

至于他们骂的内容,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只能想象一下。

那为啥又提到了阳光电源呢?

阳光电源这两年在光伏行业里,算是相对坚挺的。同样的时间段,虽然股价也没怎么涨,但至少跌宕起伏,给了股民们逃生的机会,不像隆基绿能那样一泻千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阳光电源相比隆基绿能,确实温柔多了。

如果把隆基绿能这两年的股价走势拉出来算算账,3700亿的市值灰飞烟灭,按照平均95万的股东人数,每人亏了39万。这数字,真是触目惊心。

当然,股市里的涨跌,从来都不是无迹可寻的。隆基绿能这两年的低迷,其实就是中国光伏行业的缩影。

“光伏圈”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和“养猪圈”差不多,都有自己的周期律动。养猪的有猪周期,光伏的则有“硅周期”。最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一出来,单晶硅料价格跌到了3.3万/吨,比成本价还低,这几乎是所有光伏企业的噩梦。

看看这些光伏上市公司的上半年业绩预告,那亏损数字,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通威股份,预计亏损30-33亿。

TCL中环,预计亏损29-32亿。

爱旭股份,预计亏损14-20亿。

弘元绿能,预计亏损8-11亿。

京运通,预计亏损7.56-11.3亿。

双良节能,预计亏损10.3-12.8亿。

亏损额度和公司规模成正比,越大越亏,这规律,真是让人心疼。

隆基绿能,这“硅片大王”的头衔,如今却成了“亏损大王”的代名词。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一出来,预计亏损48-55亿,这数字,真是让人心惊肉跳。再看看一季度的报表,整体毛利率只有区区8%,高科技行业?这分明是比肩贸易商的薄利多销啊。

硅价的暴跌,归根结底,就是供大于求。光伏太阳能行业的门槛高低众说纷纭,但过去几年,跨界转型的上市公司层出不穷,哪怕不打算真转型的,也得蹭蹭光伏太阳能的热度。尤其在2020到2021年,光伏行业春风得意,隆基绿能的股价犹如脱缰野马,狂飙6倍多,市值巅峰时超过5000亿,光伏界“市值一哥”的称号,实至名归。

然而,随着老玩家疯狂扩产,新玩家蜂拥而至,中国的光伏行业膨胀过度,高血压、糖尿病随之而来,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大规模亏损。过剩的程度,可以从一个数据窥见一斑。

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4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的供应量将是需求量的三倍,而中国,这个全球光伏产能的老大哥,面对如此失衡的局面,价格怎么可能会抬头?

更有甚者,媒体曝出欧洲人竟然用多余的太阳能电池板做栅栏,这说明电池板的价格已经跌至与普通栅栏材料相差无几的地步。可即便如此,还有人嚷嚷着要扩产。

有消息称,新三板上的光伏企业正信光电,已经在6月底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募资的主要目的之一,竟是扩充产能。可实际上,正信光电现有的产能都未能充分利用,还得依靠代工来提高产能利用率,这扩产的理由,实在是站不住脚。

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并非真过剩,只是产能集中爆发,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长远看,这不算“过剩”。这说法无懈可击,但从长远看,哪个行业不存在“过剩”?我们不反对唱赞歌,但至少得正视现实,承认周期性的过剩存在,这有那么难吗?

他们还辩解,价格下跌不一定是因为产能过剩,还有新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等因素。没错,价格的确受多种因素影响,但若过分强调次要因素,而忽视了供需这个主旋律,那可真是舍本逐末了。

工信部关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征求意见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标志着提高光伏行业门槛的政策快马加鞭,就要出台了。这事儿,就像是钢铁、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翻版,既是行业自我净化的需要,也是应对产能过剩的必要之举。

隆基绿能的反应,简短而有力:“来得正是时候!”这句话,道出了光伏行业内心深处的呼唤,承载着行业整顿和升级的迫切愿望。

光伏行业的竞争,可不只是拼产能,技术才是硬道理。光电转换效率,这可是光伏领域的圣杯,所有技术研发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提高这个数值。理论上,转换效率越高,产品身价就越贵。

2023年11月,隆基绿能在西安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上,亮出了自家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飙到了33.9%,刷新了世界纪录,简直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不过,这33.9%的效率,还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阶段,离商业化应用还隔着千山万水。市面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大多还在20%以下徘徊。

除了叠层电池,隆基绿能还盯上了BC电池。根据公开信息,他们研发的B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经摸到了27.3%的门槛,但和33.9%的实验室数据一样,大规模量产才是真正的挑战。

最近,隆基绿能放了个大招,计划砸下32亿巨资,启动一期12.5GW高效BC电池建设项目。按照计划,2024年底就可以初见成效,到2025年6月,全部产能火力全开。隆基绿能宣称,这批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26.6%,预计到2025年底,总产能将攀升至70GW。

蓝图很诱人,但股价不是靠吹牛就能飞涨的,实实在在的项目进展和亮眼的数据才是硬通货。隆基绿能的“绿”,要想真正变成“红”,还得耐心等待,让时间见证这一切。

月之灵兮
关注我,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