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感染了鼠疫后发病急剧,主要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不退、头痛剧烈、淋巴结肿痛、眼睑结膜及球结膜充血,甚至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困难、咳血痰等症状,病人很快陷入极度虚弱状态。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病人口唇、颜面及四肢皮肤出现紫绀,死亡的患者甚至全身紫绀,皮肤呈黑色,故被称为“黑死病”。潜伏期一般为1~6天,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
流行病学
01
传染源
02
传播途径
①经跳蚤叮咬传播
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
②经直接接触传播
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而感染,食用未煮熟的鼠疫病死动物(如旱獭、兔、藏系绵羊等)可发生肠鼠疫。
③经飞沫传播
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
03
易感人群
临床症状
(1)腺鼠疫: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畏寒、伴恶心呕吐、头痛及四肢痛、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等。多表现为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且发展迅速,多为单侧,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
(2)肺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起病急、畏寒高热、头痛胸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咳嗽、咳黏液或血性泡沫痰,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死亡。
(3)败血症鼠疫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神志不清、昏迷,进而发生感染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广泛皮肤出血和坏死等。
预防措施
主要做到“三不三报三护”
三不:
1、不接触、剥食和携带鼠、野兔、狐狸、旱獭等动物;
2、不要在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周围进行休憩,更不要挖刨动物洞穴;
3、不要接触急死患者、疑似鼠疫患者、确诊鼠疫患者。
三报:
1、发现病死鼠、野兔、狐狸、旱獭等病(死)动物要报告;
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发热及胸痛、咳嗽)应立即报告;
3、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应立即报告。
三护:
1、在野外活动或作业时,要穿长裤、长袖上衣。强化疫情处理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
2、对从事高危职业人员如放牧人员、灭鼠人员、野外作业人员和疫源地内居民要每天进行健康监护,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报告;
3、对出入疫点周围的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看护,防止人员在没有有效防护下进入疫点。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