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近日,泰国出现亚洲首例猴痘“分支Ib”变异株病例,与以往猴痘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或者性传播不同,这种变异株还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受污染的物品方式传播。猴痘到底是什么?本轮疫情有何不同?公众如何预防?本文带你详细解答。
前世:猴痘的起源与发展
病毒的发现
1958年,丹麦科学家首次在用于研究的圈养猴子身上发现了猴痘病毒。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分为I型分支和II型分支,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地区,至今已经多次引起非洲及洲际流行。
自然传播与疫情
1970年,刚果共和国出现了第一例猴痘病毒感染人类致病的病例。2003年,美国爆发猴痘疫情,这是非洲外首次出现猴痘病例。
今生:猴痘的现代挑战
近年疫情动态
2022年5月起,猴痘疫情迅速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传播蔓延,并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于2023年6月开始出现本土猴痘疫情,并在多个省份出现本土病例;2023年7月26日,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猴痘防控方案》,9月20日,我国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2023年5月,猴痘疫情蔓延态势得到遏制,感染者病死率低于0.2%,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本轮疫情形势
本轮猴痘疫情于2023年9月在刚果(金)开始传播,并迅速蔓延至肯尼亚、卢旺达等非洲国家。截止8月13日,非洲出现超过1.7万例猴痘病例,死亡病例超过500人,这已经超过了2023年的病例总数。2024年8月14日,WHO表示,目前猴痘疫情具备在非洲以及向其他大洲传播的潜力并再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8月15日,瑞典报道了一例猴痘患者,这是本轮疫情在非洲以外地区首次证实感染。8月21日,泰国出现了首例猴痘病毒变异株病例,22日的实验室检测证实该患者感染的是“分支Ib”变异株。海关总署已于8月15日发布了《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严防本轮疫情输入我国。
新一轮猴痘更加危险,传播能力更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已经被证实,这主要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毒变异株“分支Ib”,该种变异株感染重症率达30%,病死率达3%。
猴痘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新变异株感染致病重症率高,对医疗干预措施需求大。此外,新变异株对儿童的易感性大大增强。儿童病例占比>70%,病死率>85%,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传播途径与临床表现
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都有可能造成感染。接触猴痘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吸入病例的呼吸道飞沫都可能造成感染。人际传播以男男性行为为主。由于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的交叉保护力,因此未接种过天花疫苗者普遍易感。
猴痘潜伏期通常为6-13天,发病过程分为三期:
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头痛、寒战嗜睡、乏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多数患者会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
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退热后出现,首先出现于面部,可累及口腔黏膜、角膜、生殖器、肛门等;
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者色素沉着,甚至留下瘢痕,瘢痕可持续长达数年。
疫苗与治疗措施
我国内地暂无可用的猴痘特异性疫苗,相关机构企业正在组织研发。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特异性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大多数猴痘为自限性疾病,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失,积极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
需采取的预防措施
本轮猴痘疫情传播速度快、致病力强,目前不排除进入我国的可能性。广大居民和有关部门需注意采取预防措施,严防疫情在我国蔓延。
一、外防输入,把好出入境检疫关。
出入境管理部门应严格执法,对于从猴痘疫情流行区归来或者有可疑接触史的,应严格执行检疫程序,按规定采取医学措施并开展采样检测,必要时暂缓入境。
二、高危人群重点人群主动了解防痘知识,注意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对于有可疑症状体征的患者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尽快明确诊断,实施医学隔离,并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
患有基础慢性疾病者、免疫力低下者、老人儿童等均属于高危人群,应主动了解防痘知识,积极做好自我防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三、广大居民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提高自我警惕意识,保持健康性行为。
平时注意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保持手卫生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具有可疑流行病学史者密切接触。
在疫情流行的国家工作或生活者,应避免无保护接触野生动物。
来源:cdc信息站
编辑:阿不力克木
校对:图罕·图尔迪
审核: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