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的形势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肩负的改革发展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难以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必须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提出“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这是决定稿起草过程中把握的重点之一。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面临的形势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肩负的改革发展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难以适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必须强化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 注重系统集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前瞻性思考是系统集成的认识前提,强调在认识和把握改革规律的基础上研判改革未来趋势,以科学的战略引领改革;全局性谋划是系统集成的关键,强调把改革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整体性推进是系统集成的必然结果,强调注重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性,以各领域的联动和集成推进改革。 始终坚持前瞻性思考,科学擘画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什么、怎么改,必须有战略前瞻和战略定力。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和思考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考察要更系统,对改革内在规律的把握要更深刻,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认识要更强化,精心考虑、超前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剖析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方法论角度提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这一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始终坚持全局性谋划,系统制定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围绕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运用全局观念,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为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科学谋划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着眼全国“一盘棋”,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将各领域、各方面、各部门、各区域的改革置于总盘子中加以系统谋划,在整体布局中努力实现各项改革良性互动。 始终坚持整体性推进,扎实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书。全面深化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触及利益深、任务难度大,同时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这就要求改革既不能单打独斗、单兵突进,又不能打乱仗、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整体推进、联动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创新性政策方面的问题,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把解决重大体制机制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紧紧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以“一子落而满盘活”引领其他领域改革不断深入。 强化系统集成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全面深化改革的广度进一步拓展,需要强化系统集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也必然是全方位的。这场改革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更加广泛,在总目标统领下囊括聚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党的建设等领域的具体改革目标,涵盖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强化改革的系统集成,关照全领域、兼顾各方面,协调好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工作重点,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进一步增强改革各系统要素之间的联动性和协同性,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多个系统像“集成电路”一样整合成一个整体,凝聚起改革强大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度进一步延伸,需要强化系统集成。经过多年的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改革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从国内来看,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从国际来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而要有效破解这些现实问题和风险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在系统集成上下功夫,既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从而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全面深化改革的效度进一步提升,需要强化系统集成。一项改革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改革所触及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更取决于改革有没有效度以及实际效度到底如何。如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改革实效,再好的改革规划和部署都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迫切需要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而将系统集成这一方法遵循贯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正是有效提升改革效度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在改革方案制定这个首要环节,加强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设计、整体推进,抓好改革的“最先一公里”;一方面,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关键在于狠抓改革落实这个“最后一公里”,在深刻把握各项改革举措关联性和耦合性的基础上,制定强化系统集成的相应措施,切实把实施方案、实施行动、督促检查落实到位,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度,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原则要求 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统一,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可以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目标指引和规律依托,摸着石头过河能够为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基础,二者辩证统一。要开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一方面,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深刻洞察和及时研判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和重大问题为提领,全面系统、有针对性地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统筹谋划,使制定的各项改革举措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方案和经验可以借鉴,必须在实践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对认识还不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有些改革涉及深层次制度因素和复杂利益关系,一时难以在面上推开,要发挥改革试点的侦察兵和先遣队作用,找出规律,凝聚共识,为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重大改革举措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此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努力做到全局与局部相配套、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力求形成整体效能。一方面,从整体出发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各种矛盾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打好改革“组合拳”,加强改革政策统筹、进度统筹、效果统筹,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和联动集成,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另一方面,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坚持重点突破,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率先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推进。 坚持协调联动与合力攻坚相配合,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首先,方案协同是前提,要加强对改革方案的整体谋划,不断提升改革方案直击“病灶”的“穿透力”,厘清各项改革之间的“关系网”,确保各领域各层次改革方案之间有机衔接、协调配套。其次,落实协同是关键,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着力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确保党中央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成效。最后,效果协同是目标,要抓好改革督察工作,科学评估改革成果,经常“回头看”,既要看单项改革的成效,更要看改革的综合成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成效上相得益彰、正向叠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