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点
中药饮片调剂的行家里手
每年元宵过后,一批来自嘉兴南湖的“养蚕人”都会如约而至出现在胡庆余堂。半小时内,调剂台前每人手上都会多出一幅传统中药“五生散”,这幅药剂将帮助他们在春节后繁忙的养蚕季中恢复体力,缓解因辛勤劳作带来的疲劳。
对于“五生散”的配方,蒋玲霞可谓是滚瓜烂熟,年复一年的“固定访客”让她早就将这张处方的每一种成分及其配比倒背如流。而在中药调剂过程中,还有无数张让她熟能生巧的“五生散”,她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对传统中医药的深刻理解,将调配技艺磨练得炉火纯青,确保每一次抓药都能精准无误。
01.
小药斗有大学问
中药调剂不只是抓药
“元宵一过,只要看到背着烧香袋的叔叔阿姨,就知道是来买‘五生散’的。”谈起“五生散”,蒋玲霞表示这是自己最为熟悉的药方之一,“‘五生散’是补气血的药,我们称作‘十全大补药’,养蚕人在养蚕季经常熬夜,所以总是在元宵过后结群而来买‘五生散’,这么多年一直如此。”
十余位顾客,平均每个人2-3幅药,一次共30-50幅,30分钟左右要让顾客拿到手。“从开始的看处方抓药,到后来的默记于心,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做到手、眼、称一体,这样才能让抓取的药又快又准。”
中药调剂看似简单,但“抓对药”却是不小的考验,面对600余个中药斗里的千味中药,蒋玲霞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做到了从业至今的“零失误”。
“中药调剂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可能并不如其他岗位那样丰富多彩,但正是这份‘单调’,让每一次正确的调配都显得尤为珍贵。”蒋玲霞表示,中药调剂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与热爱的工作,调剂员每天重复的一件事就是将医生的处方通过划价、收费、调配、复核、包装,保证每一份药物都能准确无误地交到顾客手中。“初入行时,药斗上并未标注药名,因此‘认药’便成了关键技能,我们需要熟悉每一味药,并且清楚地记住它在哪个药斗,药要认识、药要抓对、速度要快,这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02.
“慢郎中”有“快发展”
传统医药焕发新活力
药房里配十三香、“中药+”朋克养生、中医药文创周边……如今,传统中医药凭借其焕发的全新活力,正逐渐赢得年轻一代的青睐。“看到这么多‘90后’‘00后’接触中医药、接纳中医药,我发自内心感到开心,传统中医药文化有很多瑰宝,我希望它能够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让更多人了解中药房里的世界,是蒋玲霞一直以来坚持做的事。“中药饮片调剂岗位是最脏、最累、最耗体力的工作之一,但它作为连接患者与健康的桥梁却是整个药房的精髓所在。”每当看到人们带着信任和期待来到这里,最终满意而归时,蒋玲霞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能帮助到他们,我感到无比欣慰。”
在蒋玲霞看来,成长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是她职业生涯的新起点,而她所要坚持的初心便是将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技能辐射更深更广,将中药文化带入千家万户,争取让每个家庭里都能有一位懂得养生保健的小老师。”
开设中医养生讲座,推出“小小技能体验官”项目、开展“技能研学”活动……多年来,蒋玲霞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感受中医药的魅力,证明了传统医药也可以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今,“慢郎中”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缓慢而精细的治疗方式,而是一种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蒋玲霞及其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传统中医药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慢郎中”也迎来了“快发展”。
来源:每日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