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代大学生是这么唱歌的

文化   文化   2022-07-31 20:00   上海  

昨天看到有朋友在发B站搞的一个全国高校十佳歌手比赛,很惊讶。因为我对校园十佳歌手的记忆就突出一个词——“朴素”。昏暗的灯,简陋的布景,学校里的多功能厅——这个画面从大学时代延续至今,到现在还能从脑子里直接蹦出来。

所以问题就来了, 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音综那么多,这种“朴素”的事情,居然还会有平台做?



抱着这样的疑惑我点进去看了,一看就看完了,看完后心底涌出来的回忆特别多,随便挑两点聊聊:


一个是华语乐坛和校园的关联。

回想整个华语乐坛,校园一直是孕育大量音乐人的地方,有很多我们熟知的音乐人都是从校园里成长出来的。李健参与的水木年华,来自清华代表队,从校园一路唱到各大综艺的导师。同样来自清华代表队的有着高晓松、宋柯等一代名流,他们造就了一个校园民谣的时代,影响了一代人。那时候大学生唱歌是可以带动整个流行乐坛的。



隔壁的北大代表队,也不含糊,出了邵夷贝、程璧这些民谣歌手,最近Mr.Miss的女主唱刘恋也带着北大才女的标签,在浪姐和脱口秀节目上火到不行。



在摇滚乐领域,跻身了流行明星行列的,不得不提代表人物汪峰,早期他和他的鲍家街43号乐队都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同学们。从学院中出来,从摇滚乐出发,我有一个观察,整个华语流行歌坛的男声发声方式在汪峰前多属清亮型,汪峰的成功后慢慢出现了一大帮的摇滚嗓沧桑嗓。

很多人在大学里完成了自己世界观和音乐观的养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源头,带着时代的烙印,反应着一代人的思潮和感情羁绊。



所以昨天这个十佳歌手比赛里,当我看到有一支兰州大学的学生乐队以一种久违的庄重、朴素、没有任何修饰的形式,翻唱了丢火车《茶底世界》和低苦艾《兰州兰州》的时候,很难不冒出一句:大学,真他妈纯粹。



真的只有在学生时代才能贡献出这样的表演,而这件事,很多人要花大半辈子去明白。

另一个想聊的就是现在音乐人才成长路径的变化。

前一阵周杰伦发新专辑,社交媒体上哄哄闹闹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在问:华语乐坛到底完没完?现在还有“周杰伦”吗?现在我们还需要“周杰伦”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永远吵不清楚,但我们没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时代变了。早已不是我们当年那样,主流媒体喂什么,我们就只能接收到什么了。在这个所有人听所有歌、每个人都有自己审美塑造通道的时代里,去预设出现一个能一统所有人审美的巨星,它就是不现实的。



时代变了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英雄不问出处。曾经影响华语乐坛的校园音乐人,你叫得出名字的基本都还是来自最精英的那些院校,在当年,他们也是最接近主流媒体的那批人,离话筒越近,声音自然更响。


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的“话筒”都在自己手上,这次看十佳歌手总决赛我也发现,背景是专业音乐院校和传统意义上top高校的选手其实并不占大头,最后夺冠的小伙子是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动画专业的。


什么学校、什么专业,都不妨碍现在的年轻人高声唱歌,并得到传播。




其实很多平台都做过校园里的音乐活动,但大多给我一种,只想在年轻孩子里快速造星的感觉。资金和流量注入得很快,撤退得更快。



相比之下这个校园十佳歌手做得挺好的一点就是“不过度干涉”,它没把这些学生个个修成无瑕疵天籁,破音有,走调也有,唱什么样就播什么样。


这是对的,B站生态里本身就有着层出不穷的新鲜血液在听音乐、看音乐、学音乐、玩音乐,给这些孩子一个更大的舞台,让大家自己去“浪里淘金”,就挺好。


尤其最近两年,我明显感觉到它是一个最适合年轻音乐人野蛮生长的地方,因为比起成熟的、包装好的人和事,那里的观众反而是喜欢自己挖掘出来的东西,越是素的、越是意想不到、另辟蹊径的,越会受到“爱戴”。



刘恋在B站最受欢迎的视频是什么?是她的卡祖笛测评。


校园十佳歌手比赛里的大部分孩子之所以能被看到、一路走进决赛,也是因为坚持在B站发视频,积攒起了自己的第一批忠实听众,实现了“话筒”在自己手上。

如今这个大环境下面,年轻的大学生们向唱片公司投稿的方式已经见不到什么成效,但如果你前一晚在B站投一个视频,不管什么水平什么风格,真保不准第二天一早醒来会发生什么。

迟斌
多了解点音乐,对身体有好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