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重招攬人才,須思考如何增歸屬感

时事   2024-10-18 18:58   中国香港  


新一份《施政報告》有別過往,不僅著眼於勾勒未來願景,同時亦貫徹三中全會的「改革」精神,將創造機遇,抓緊國家發展大局,以至惠及民生等措施務實地推行起來,打破過往政府「穩陣」為先的固有思維,令市民感受到施政對症下藥,貼近民情。故筆者認為「以改革促發展,做實事為原則」可說是此份《施政報告》的鮮明特色。


就以報告內支援青年發展工作為例,不少措施都見到特首對青年人不僅具承擔,而且方向亦對準,致力將《青年發展藍圖》的高度規劃轉化落實,突破深層矛盾回應青年訴求。我相信措施不僅為本地青年開闢上流空間,同時亦能吸引、挖掘人才留港發展。



「住屋難」是青年以至大眾市民面對的一大問題。儘管政府設有資助房屋協助市民置業,但僧多粥少下中籤機會低,難免影響青年置業的信心,然而要解決這一難題並非容易,事關任何更改編配名額或方式的做法都可能會招來制度傾斜的非議。不過今年《施政報告》卻明確提出在資助房屋當中特別為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分派多個號碼,另為其予以1,500個申請配額。相信這是政府綜觀大局,深思熟慮後的決策。


透過為青年開闢的這般「破天荒」的支援青年置業的舉措,足見政府盡力擊破青年「上樓難」的魄力,亦彰顯出「破瓶頸、促發展」式助力青年成家立業的決心,實在令人倍感鼓舞。



另一方面,對基層兒童及青少年來說,擠迫、狹窄的劏房生活不僅影響他們的身心成長,同時也難令他們對未來有所信心。近十年劏房數量增至2021年的10.7萬,衍生的樓宇安全危機更是接二連三。


事實上,劣質劏房無法取締背後涉及一連串社會福利、住屋安置以至執法問題,過往都令政府舉步為艱。但令人欣喜的是,面對被人詬病多年的「劏房危機」,今年《施政報告》決心走出告別劏房的重要一步,提出立法進行規管。


雖然細節安排例如「簡樸房」的面積、間隔規定以至預留過渡性房屋作安置等都仍需要仔細討論,但我相信千里之行始出足下,只要政府有堅定信心,結合持分者意見,在社會力量的共同協助下,兒童及青年蝸居劏房的困局必會被打破。



除此以外,教育、就業亦是青年的核心議題。伴隨整體教育水平提升,持有學士及以上程度學位的本地青年所佔比例不斷增加。面對急速變革的營商環境及應用科技發展帶來的持續衝擊,對軟、硬技能培訓的前瞻性需求,早已成為青年應對新興行業挑戰以至突圍而出的關鍵一環。


我樂見報告中為培育本地人才添加新氣象,無論是新增「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培育本地高端人才、改革僱員再培訓制度、以「全民培訓」為目標讓在職青年能配合社會轉型,又或是優化「展翅青見計劃」為離校青年提供更深入職涯指導等,目的都是善用本地青年力量,令他們在擇業、就業、創業上更加靈活,能因應發展機遇適時轉換跑道。


這樣不但是善用本地勞動力,同時亦為青年康莊大道鋪路,長遠來看更是香港建立可持續的人才儲備的基建工程。



要成為國家託付的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聚天下英才」是起點而非終點。自各項人才計劃推出以來,當中成效不可否認。然而若要打造「留學香港」品牌,招攬人才來港固然重要,但人才抵港後如何為其賦能,增強歸屬感以至加快融入香港、貢獻香港,我認為在後續配套措施當中還需行多一步。



我樂見《施政報告》了解到當中實際困難並「接地氣」作出化解,例如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強專上院校打造校內文化共融的氛圍,並同步放寬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參加兼職工作的限制,諸如此類創新之舉有許多,其目的都令多元人才協同發展變得更加實際,進一步推動人才留港扎根。我期待政府後續能逐步落實促進「留才」舉措,使「留學香港」成為全球教育領域的「金字招牌」。


在特首銳意改革求變的決心下,香港過去的深層次問題終於有望破解,但改革之餘亦要破立並舉,政府和社會需要建立一套與時並進的新政策、新模式,以引領香港開闢新的一頁。相信只要社會能上下一心、共同努力,香港的未來將會更美好,市民會生活得更幸福。


作者梁毓偉為立法會議員、青年發展委員會副主席

原文刊載於《橙新聞》



(本文圖片來自中通社、星島及香港01





往期推荐

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李家超:特區政府大力支持企業升級轉型

《CEPA服貿協議》再修訂具有三大啟示

2025農曆年宵市場將設1570個攤位,10月22日起分批公開競投!

巨浪翻騰!香港警方成功銷毀西貢水底炸彈


嶼天下
嶼天下與你同心,同聲,同行。讓我們知道的大家都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