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司法公信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司法权威的前提,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法院以“司法公信提升年”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用高品质司法服务推进社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用法治之力擦亮诚信红山名片。
一、找准营商环境结合点,靠前解纷“聚能”,促进司法公信力提升
前不久,红山区法院通过“以保促调”方式成功化解两起涉企纠纷案件。该起案件中,红山区某医药公司向法院申请对辽宁省两家公司进行诉前财产、证据保全,保全标的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因该医药公司为当地重点企业,且该案涉案金额较大,为防止涉案标的转移,法院决定成立工作专班,由立案庭庭长亲自带队立即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实施保全措施。到达两家涉案企业后,法院工作人员耗时五个小时进行逐箱清点,终于完成保全工作。与此同时,法官考虑到尽量降低企业诉讼成本、提高解纷效率等因素,本着“以保促调”化纠纷的的理念,提出建议双方采用调解方式解决该案。经过深入沟通劝解,双方同意进行商谈,整个调解过程持续四个多小时,法官采取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对双方进行调解,就双方的经营模式、市场情况、案件争议点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耐心沟通说理,摆明利弊,最终两起案件双方均达成协议。申请保全公司递交了解封申请,法院于当日作出了解除保全裁定书,至此,两起涉案金额共1730万元的纠纷案件六天得以高效解决。
案件质量是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和保证,红山区法院以法护营商作为推动构建诚信社会的重要抓手,鼓励引导辖区各类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紧盯解纷时效,努力以最快速度兑现司法承诺。不断完善支持服务保障企业发展措施,持续深化涉企诉讼绿色直通车、减缓诉讼费、设立驻园区(企业)法官工作室等安商暖企举措,与赤峰民营企业家协会建立常态化座谈交流机制,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积极开展辖区企业大走访大服务行动,构建起对企全流程“开门纳谏”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开展涉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问题资产执行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2567万元,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60件,执结涉企、涉金融案件717件。
二、夯实权益兑现关键点,持续攻坚“蓄能”,强化信用惩戒威慑力
“法官,没想到我们的赔偿金能够这么快拿回来,太感谢你们了!”在法院执行接待室,8户农民一边送上锦旗一边感激的说道。案件中,因被告桂林某公司和经销部未按约定给付8户农民420余万元赔偿金,遂被申请强制执行。在执前督促无果,被执行人多次拖延给付后,法院执行局立即开展缜密调查和查控,将被执行人名下银行账户采取冻结措施,但其账户内仅40余万元,不足以给付全部案款。随即执行法官决定加大执行震慑,将经销部负责人拘传到院,沟通无果后对其采取强制拘留措施,期间又多次与桂林某公司负责人进行电话沟通,告知其心存侥幸、逃避履行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并从诚信做人、诚信经营角度,讲解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执行措施。最终,二被执行人一改最初强硬态度,桂林某公司汇款310余万元,经销部给付110余万元,履行了全部给付义务,至此八起涉农民赔偿金系列案全部顺利执结。
胜诉权益兑现是提升司法公信、夯实诚信建设的基础。上述案件是红山区法院通过执行专项行动严惩失信行为的一个生动案例。6月5日开始,红山区法院正式启动“霹雳”行动——社会诚信暨司法公信专项执行行动,集中力量打击拒执失信行为。今年上半年,共执结案件3622件,执行到位金额2.6亿元。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优化信息沟通反馈、证据收集和认定、司法拘留等方面合作,成员联动、网络联查、人财联控、失信联惩等机制不断深化,与公安等多家单位构建线上执行协作模式,实现多类高频查控事项“一键办妥”。依法适用失信惩戒及限制消费措施,持续深化“失信彩铃”等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惩戒措施,通过向失信被执行人开“罚单”,督促其依法履行,截至目前,查封房产、土地等1183处,拘传、拘留、罚款545人次,发出限制高消费令2277人次。
三、抓好司法宣传着力点,职能延伸“释能”,引领社会守信新风
“第一次看到法检两长同堂办案,了解到很多法律知识”。一位刚刚参加完巡回审判的社区居民由衷地表示。
红山区法院大力宣传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融合推进“专题式+点单式”“请进来+走出去”、“个人讲+互动讲”宣传活动,着力营造诚信守信社会氛围。以巡回审判为主要抓手,协同推进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法院开放日、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面向不同群体,围绕各类主题,通过多元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的司法宣传推动诚信建设,开展系列主题活动29次,在主动接受监督、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同时,以法治宣传助推全社会形成“知信、守信、用信、护信”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诚信意识和契约精神。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