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提到哲学这个东西的时候总觉得它很高深,您觉得它被容易被大家误解的点是什么?
小鸮
牛老师
在平时生活中,我告诉别人我是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教师,对方看我的眼神马上就会变化,接着会问我,“哲学是不是很神秘?是不是很高深?你们能和不懂哲学的人聊得来吗?”我觉得这反映了一个普遍的误解:很多人把哲学看得过于神秘,无法像其他职业一样用平常心对待它。其实,哲学也是社会分工中的一个职业,它并不比其他学科更高深。这种误解可能源自于我们传统上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在某些历史背景下,哲学被视为超越其他学科的“至高无上的学问”。这种观念虽然不能算错,但它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并不是关于哲学唯一可能的理解,而且导致哲学没有被当作普通职业来看待。再者,哲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价值不如一些职业那么明确。比如飞行员和程序员,虽然你也不理解他们的工作,但你很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工具性价值。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包括哲学在内的大文科它实际上在探讨什么?它在探讨公共领域的问题。公共领域问题就是一个社会怎样组织是好的,一个国家也好,一个人、一个共同体也好,做什么事情是好的、值得的、正当的、正义的?讨论这些问题也是一种具有实用性价值的社会分工。所以大家完全可以用平常心看待哲学,将它视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而不是神秘的学科。
如果说您能有机会跟我们历史上某一位哲学家一起共进晚餐的话,您希望是谁?您会跟他讨论什么样的问题?
小鸮
牛老师
如果能选两位的话,我会选择列宁和荀子。因为他们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塑造是最为深刻的。中国继承的马克思主义是列宁的版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它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体系。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完全相同,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强调工人阶级的自下而上民主,而列宁则强调先锋队自上而下领导工人阶级,强调党组织的高度集中。我会问列宁,为什么他选择了这种自上而下的路径,是否预见到这种选择的长期效果?至于荀子,他的思想兼具儒法两种气质,切中了秦汉以来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命脉。奠定秦制的两个重要人物,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汉以后“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的制度可以说是荀子思想的隔代相传。我会问荀子,为什么要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而不是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是否考虑到这种结合可能带来的后果,是否真诚地相信这样的制度能够实现他理想中的社会?
咱们哲学这个学科,很多知识思想都是比较高深的,那么您在教学的时候是如何把那些比较晦涩的理论转化成学生们更能相对来说容易接受的内容,另外有没有比较特别的教学的小窍门,或者是有意思的小故事?
小鸮
牛老师
我认为教学是一项不断摸索的过程。随着经验的积累和与不同学生的接触,教学方法和技巧会不断变化。这个问题有一种预设,就是哲学本身高深晦涩、不适合本科生学习,所以就需要讲得简单易懂,而且有可能讲得简单易懂。但我认为这种预设不一定正确,哲学本身或许就是困难复杂的、不可简化的。就像数学和物理学一样,它们本身深奥复杂,也没人会问怎么把它讲的浅显易懂。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教学时保持哲学的高度和严肃性,以哲学的复杂性呈现哲学的内在魅力,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到哲学当中深刻、高级的内容。
牛老师
如果我们的讲授过于简单或“接地气”,学生可能会觉得哲学不过如此,甚至认为哲学与生活常识无异。保持哲学的严肃性,反而能唤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价值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但是,保持哲学的高度不代表不说人话,不代表拒绝理解。我认为学术是天下之公器,学术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你在想什么,不是为了让更多人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刻意用刁酸晦涩的语言、刻意用所谓“文科黑话”建立理解壁垒,我认为是不应该的。所以,一方面要保持哲学的高度,另一方面要以某种授课技巧或者讲述技巧,让听众便于进入,这两点是不矛盾的。
牛老师
问题意识是哲学教学的核心。哲学问题意识是批判性、反思性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想到的。所以在讲述哲学问题之前,需要有一个“唤醒”问题意识的步骤,让同学意识到哲学问题是真问题。对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哲学与生活的联系,我经常说哲学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它看似与生活无关,却在根本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制度和习惯。如果哲学有什么实用性价值的话,就是尝试构想一个好的文明,使人们能够过上可持续的有尊严的生活。
那么说完教学,您对大一刚刚进入哲学院的学生们在学习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
小鸮
牛老师
大学老师从事学术工作,往往有一种本能的热爱学术的倾向,也希望学生从事学术工作。我自己在情感上也是这样希望的,但是在理性上又很清楚,对于学生来说学术并不一定是首选的道路,学术只是众多选择之一。因此,作为哲学系的学生,第一件事是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明确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后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
牛老师
如果你打算走学术路线,我给我学生的建议是“取乎法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有志于学术的同学应该尽早接触最好的学术资源和作品,因为你只有了解了学术的“天花板”,才能确定努力的方向,才能有足够的视野和胸襟去容纳更多的知识和思考。此外,或许大多数学生并不走学术路线。如果你的目标是保研或就业,那么你不必为不喜欢学术而感到任何羞耻,也不必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纠结。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做出最有利的人生选择。
牛老师
最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做出决策。
刚才提问的时候,我注意到老师您桌子上有不少的小零食。是不是您平时生活当中比较爱吃零食,还是说这些东西是您可能忙起来的时候随意垫肚子用的?
小鸮
牛老师
我上学期的课是下午2:00上课,如果我在家吃饭可能就来不及赶到学校了。中午饭一般能在学校解决,但是不排除有的时候时间太紧不能解决,所以说在办公室里囤点高热量的零食,实在不行顶个饱。
好的,我的提问结束了,谢谢牛老师。
小鸮
END
采访:徐李鹏 徐少波 马可
文案:宋昊坤
排版:文亦卓
编辑:宋昊坤
校对:宋昊坤
审核:牛子牛 孔帅
哲学院融媒体中心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