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探索学科融合路径
搭建素养提升桥梁
——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
第四届“鹿鸣杯”成长课程
教学竞赛决赛成功举办
赛前部署,精心筹备
党政联席办公会
决赛布置会
决赛现场,精彩纷呈
决赛一组
吴莹慧老师的《一起种菜吧》一课亮点诸多。她擅长整合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锻炼能力、发展高阶思维,契合新课程核心素养理念。课堂活动建构突破传统,学生作为 “空翠圃” 护苗志愿者,因共同兴趣与责任围坐合作,促进生生互动;课堂任务设计打通生活关联,用视频展现护苗场景,关联育苗与新农业,激发求知欲,增强教学实效性;课堂目标设置贯彻课改要求,以变鸡蛋盘为育苗盘、对比有土无土种植等实践,让学生体悟传统种植的不易与科技创新的重要。
严林林老师执教《智慧停车场》一课,创设了真实问题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中“停车扣费系统设计”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规划分析”“器材连接”“编写程序”“运行调试”四个步骤分析制作智慧停车场的一般过程。学生分组探究,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体验、探究智慧停车场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现了停车场自动化抬杆和扣费功能,知道了常见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同时,教师也合理提供多种形式的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作品达成率较高。
朱映羽老师执教《梦想之声——创作属于我们的班歌》一课,“校园”“青春”“梦想”等鲜活元素贯穿课堂始终。她收集学生校园生活片段制成视频,板书精巧设计,歌曲曲目选择《仰望星空》等,集齐了“校园”“青春”“梦想”等鲜活的元素,课堂灵动;活动点燃学生热情,讲解点拨创作技法,点评点化学生潜能,教者笑意盈盈,可谓“智育、美育、德育相融生辉”。智育启思,美育怡情,德育润心,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悄悄成长蜕变。
决赛二组
张晓婷老师的《盆栽救援行动》独具匠心。以“盆栽枯萎、复活景象”作为切口,借音乐冥想、团体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手法,隐喻“生命重启”这一诗意命题。课堂活动不仅是救盆栽,更是学生自我拯救、自我引导,发现内在力量、珍视生命价值的一次心灵之旅。课程结构层层递进,从“盆栽生存”“盆栽盛开”再到“珍爱生命”,自然流畅。活动中,音乐冥想环节营造强烈仪式感,学生分享环节触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探讨,亮点颇多,深刻动人。团体作画诞生《花上生花》等暖心作品,见证学生对生命认知的升华,展现出这堂课的深度与魅力。
符琳老师通过执教《数说潜望镜》这一课程,展现了一种创新而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即将数学、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来深入探索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和奥秘。符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原理来分析潜望镜内部镜片的角度关系,比如如何通过调整镜片的角度来改变观察方向,或者计算光线在不同镜片间的反射路径。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张月老师通过执教《游戏中的数学》一课,巧妙地运用了主题式教学策略,以游戏与魔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们深入探索这些娱乐活动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设计自己的游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除了数学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张月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原创游戏或魔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力。
决赛三组
郁春苗老师执教《Elegance in the Air》一课,以丹顶鹤为主题, 是一节融合语言学习与湿地知识的精彩课程。本节课主题选择恰当,有耐人寻味之美。丹顶鹤以其外貌优雅、行为优雅、文化优雅著称,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又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教育意义。学科融合巧妙,教学方法多样,有智慧创新之美。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学生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和参与热情,直观地感受到丹顶鹤的优雅之美和湿地环境的重要性。互动环节设计合理,有思想碰撞之美。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有情感滋养之美。郁老师引导学生引用诗词、绘画等文化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海资老师执教《盐城印象 印盐城像》一课。这节课的主题是拓染,植物拓染技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拓”在这里读“tuò”,取“开拓、拓展”之意,这也是张海资老师这节课核心素养的具象化。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将中国的非遗文化和盐城家乡名片宣传相结合,从开展的多个活动、搭建的问题、老师恰到好处的点评,以及学生成果展示(盐立方、麋鹿、勺嘴鹬)等,都能体现在这节课中,爱祖国、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一片叶、一瓣花、一块布、一把锤,敲出盐城特色文化,用独特方式留住了自然之美。每片叶子都有其独特的脉络、颜色,就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张老师的语言、课件板书、背景音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方位的提升了学生的审美。
赵长琴老师执教《制作健康泡菜的秘决》。整节课围绕一个词“亚硝酸盐”开展,关注食品安全,与化学、食品制作等多学科相结合。这节课是一节标准的跨学科实践课。强调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需要用多种学科知识、方法、设计实验,付诸实施以寻求科学问题的答案。赵老师的课思路非常清晰,通过检测市场中的泡菜,发现亚硝酸盐浓度超标的泡菜,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泡菜亚硝酸盐浓度增高的因素。通过贴纸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兴趣小组的同学展示制作的泡菜和检测的数据,实验解决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整节课科学思维含量非常高,重设计,重思考,致力于培养初一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决赛四组
徐清老师执教的《印象·油彩之梦》一课,以认识和领略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艺术特点为抓手,让学生领略了油彩的魅力。研究光与色彩的表现时,融入了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色彩的丰富,感受生活的点滴美好。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艺术学科坚持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认识油彩魅力,进而积极运用一定的油画棒绘画技法大胆表现风格多样的色彩风景。学生积极参与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各个阶段,自主学习真实发生。
陈京京老师的《羽毛球正手挑球技术》一课,教师在学习目标设定和课程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例如:抢球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两人一组抛接球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服务意识,11分竞技比赛提高了学生技术运用的实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在课程的水平目标中,本节羽毛球正手挑球技术实践课教学中包含了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体能、展示、比赛,并从易到难逐步融入到学、练、赛当中。在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中,本节课培养了学生的运动专长,课堂学习技术动作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很好的完成了学生在羽毛球运动中拔尖人才的培养。
费莉淑老师在《“玩转”稻香》一课中,紧扣《艺术新课程标准》(2022版)中“学生应能根据要求即兴或有计划地用乐器编创和表现短小节奏这一学习目标。在本节成长课程教学中,费莉淑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做杯子舞的游戏,从易到难,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费老师还着较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在导入环节中费老师带领学生唱稻香,再次熟悉旋律,为后面的拍杯子环节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节奏图谱,由慢到快拍节奏。同时还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的乐器,通过教师演奏展示、小组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体现了费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音乐素养,费老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娴熟的处理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节课在时间设置上稍有不足,相信经过课后的反思调整,本节课会更精彩。
学科融合,素养提升
专家评课
撰稿:许智超
摄影:高书平 王 鹏 徐 清
吴 凡 陈 思
编辑;顾子房
部门:课程教学处
审核:邵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