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陆陆续续开始操办临行前的手续。收到无条件录取、开始递签证、买行李箱、查机票……每一天的生活像齿轮一样,今天咬合住昨天,一格一格地转动。
似乎从来没有盼望过毕业季,也没有在脑海里畅想过毕业的样子:匆匆忙忙领完双证,看着朋友圈的大家晒着合照和学士服照、计划着毕业旅行,才发现自己的毕业是如此没有实感——没有谢师宴,没有学士服照片,没有和校园的合照,就连收拾行李和回到石家庄的几天,都是疲于奔命、颠三倒四。
忽然发现,连这个公众号的上次更新还停留在5月。在本科最忙碌的时候,都没有过这么长时间的断更。正好想着写一篇文章,回顾从去年到今年磕磕绊绊的申请季,算是给自己整理的一份毕业礼物吧。
尘埃落定
【一、中介还是DIY?】
这几天,有很多学弟学妹来问,不知道究竟应该选择中介还是DIY。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申请历程,想着统一在这里答疑了。
大二的时候,偶然填过一张留学的调查问卷。记得有一天上午还在睡懒觉,被一通电话吵醒,电话另一端就是Vincent向老师。向老师介绍道自己是来自机构的顾问,在我睡眼惺忪的时候,抓着我聊了聊基本情况、升学意向等等。随后就加上微信,在没有签订合同之前,向老师每过几个月也会来问一问我的GPA如何,课外活动如何。
应该是被这种耐心的前期沟通打动了,到后来,经常会去天河路那边的写字楼,找向老师分析一下背景提升的进程。向老师知道我喜欢喝咖啡,基本每次都会和我一起分享他新入的豆子,早上磨好之后放到保温壶里带过来~
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用心与否是能被感受得到的。后来和朋友们聊天,也知道了所谓“黑中介”的存在——但,从一次次交谈中大概能明白对方对选校的了解、工作的尽心程度、对申请进度的认识——这也是我们在选择中介的时候需要重点考察的。把基本材料一填就准备做甩手掌柜的态度,任凭多厉害的中介都扶不起。
向老师很多次和我说起,“你应该试试牛剑”。还记得我从公司出来和妈妈打了个电话,我们两个的反应都是“怎么可能”。甚至在后续的申请中,曾经有两个月都是offer颗粒无收的状况,向老师也一直鼓励我,“你可以的”、“没问题的”。我和中介团队拉的小群,群名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Oxbridge冲刺群”,在最低谷的那段时期,我觉得这个群名特别刺眼。
尽管找了中介,但我强烈建议大家还是把所有关键节点都把握在自己手里,比如文书的写作、邮件的收发,很多时候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保证最好的结果。毕竟中介不会像你了解自己那样了解你。
那个小群里,曾经也发生过很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在牛津截止申请前一天,迟迟收不到海外教授的推荐信,群里的老师们一起开动脑筋,催着我赶紧找国内教授补上一封;面试前,文书老师帮着我做了一次mock interview,梳理了很多问题也点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考语言前,负责材料递交的Nina姐姐叮嘱了我很多,感觉她比我还要小心翼翼……收到offer的时候,群里一直在欢呼,这些感动的瞬间都让我觉得幸运,冥冥之中遇到了这样有爱又负责的中介。
【二、关于尽早规划】
如果说通过这次申请季,有任何反思的话,最沉痛的教训一定是关于尽早规划的事情。
虽然自认整个申请准备得并不算晚,但ENFP人的P毛病还是让我吃了不少亏:推荐信收不到、为了Cam四个7的小分急头白脸准备语言(在此之前一直觉得6.5的小分够用爱宝就行),让整个申请季并不游刃有余。
另外,在英申越来越卷的当下,只有学校一开放投递入口就提交,才能保证最大的胜率。去年在投递UCL的时候,尽管11月中旬就提交了材料,但看着和我背景相同、10月投递的同学们收到offer,自己在来年收到拒信的时候,就明白了这一惨痛的道理。
虽然投递的时候可以不带合格雅思成绩,但强烈建议大家尽早考出语言。不然,就会出现我这种到了第二年6月,还在为小分达不到7而惴惴不安的情况。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语言班。
【三、关于心态】
每个人的申请情况都有所不同:身边有朋友在1月就收到了梦校offer,也有像我这样整整一年都在打心理战的人。(苦涩)
回想自己这一年心态的起起伏伏:在1月收到Durham隔天下的offer后,并没有很开心,甚至也没有觉得保底。2月底,半天之内收到UCL、KCL两连拒,直接在宿舍大哭了一场(还要感谢舍友们在那时候的安慰)——最大的感受就是:凭什么?——毕竟,UCL可能是我一直认为最匹配水平的学校。3月中,收到爱宝时隔4个月的offer,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开始开开心心地准备租房,和朋友们报喜,并总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快感。(虽然事后,这种快感被证明是一种“错觉”……)
4月末,还记得那天和朋友们打完麻将、爽吃海底捞宵夜,突然邮箱弹出一条推送。点开一看,剑桥发来邮件,意思是3天之后我们就要组织面试。当时,雨轩、妮总都在欢呼,朋友们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但那时候我的感受真的是……说难听点,甚至我更希望直接收到一封拒信。
面试意味着又要开始新一轮的煎熬,新一轮的“而今迈步从头越”。带给人期待,但让人恐惧的是期待落空之后。
4月28号,可能会成为本科生活中最难忘的一天。为了有顺畅的网络,早早两天去到学校附近的酒店开始准备。更可怕的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和面试是在同一个下午,这也意味着在下午答辩完之后,立马要打车回到酒店开始面试。
27号晚上一晚没有睡,整理了七八页的面试材料。准备的时候问了问子铮,我的初中高中大学兼未来研究生同学——子铮结合自己几个月前的面试,也解答了我的疑惑(还记得他对我说的一句话,“希望研究生还能继续做校友”)。凌晨实在困了,趴在桌子上睡了一个小时,起来之后继续干。到了上午,把答辩PPT最后过完,一边哭,一边对着PPT念讲稿。不过,那时候的心态还算健康,“就算被拒如何?剑桥的教授们专门分出30分钟和我聊天,怎么说也是难得的人生体验了”,就这么安慰着自己,吃了酸辣味的袁记云饺,打车回学校。
曾老师抓拍的我
答辩的时候很自然。因为都是最熟悉的外国文学教研室的老师,看到老师们就觉得亲切。第一个答辩完后,老师们提了些修改意见,好在都不是什么致命问题。回酒店的时候,听着微信上李老板弹来的N条50秒长语音,嘱咐了我很多面试需要注意的点。
面试还算开开心心。这场教授面有两位教授,其中Bayley的亲和开朗让我放松了很多。当然,也遇到了一些小状况,比如我和教授聊到诗歌和其他艺术形式的共同点时,我paraphrase了一下“通感”的概念,然而教授问起我是不是“通感”的时候,我并没有听说过那个单词哈哈哈哈,只能搪塞过去。在最后结束的时候,教授让我也问一下他们问题,我顺着教授的研究方向问了问,她们似乎很开心,爆发出大笑,肯定了我的猜想。后来的一切都很顺利,拿到了优秀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了面试。
6月份收到offer后,开始担忧语言问题。正巧,妈妈那时候查出来贲门上长了个瘤子,良性恶性未知。然而,那段时间正准备雅思备考,爸爸妈妈一直瞒着我,说妈妈是去外地出差。后来因为疫情防控没能考成,转而准备剑桥自己的语言内测,也知道了妈妈的情况,于是又是一轮心态的低谷。
在那几天,几乎没有一晚不是哭到凌晨四五点。如果说在这之前,Cam对我而言只有20%的胜算,但是现在进度条拉到了90%,无论如何也不想横生枝节。也开始担心妈妈的情况,记得那时候小红书只有两个搜索词条,“雅思”和“间质瘤”。在此,真诚而严肃地提醒每一位朋友,要让爸妈按时做胃肠镜体检。
谢谢Skarry姐姐,李老板,还有小田夫妇,在准备语言的时候鼓励、帮助我很多。鹌鹑也一直安慰我,妈妈一定会没事的。考完内测之后没过两天,妈妈的病理结果也出来了——平滑肌瘤,良性——当时才觉得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舅舅和爸爸赶着告诉我病理结果
考试前几天,小米和我坐在新合作广场的台阶上。在这之前,吃晚饭的时候,我动不动就开始掉眼泪。小米跟我说,很多事情是我们决定不了的。整个申请季,他也一直告诉我,平常心,平常心。
一次难得的成长。甚至不关乎是否收到offer的最终结果,这些经历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什么是最好的安排呢?说不清。
无论欢庆此夜成佳偶,还是一日看尽长安花,每一个结果背后沉甸甸的重负与艰涩,似乎才是天意要让我们领受的必然。还记得那几天失眠的时候,无意刷到一条视频,“强大的人之所以强大,并不是因为他征服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承受了什么”。也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位订阅的朋友。
PS:会更新的!等我写出新一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