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产养殖来说,高密度、高投喂意味着高产出,只有鱼虾吃的越旺盛,养殖户才越开心。一旦鱼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我们都非常担心,生怕哪一点出问题。
1、看吃食时间长短
投喂后在3小时内吃完为正常,2小时左右吃完表明投喂量不足,还有一部分鱼没有吃饱,应在下次投喂时适当增加。如延长到4小时还未吃完,而鱼群已离开食场,表明饱食有余,下次投喂可适量减少;
2、看鱼类生长大小
五月份以后,鱼的食量逐渐增加,在一周投喂中,要观察周初与周末的变化。如果所投数量每天一样,到周末时,在2小时内就吃完,表明鱼的体重增加了,吃食量大了,没有吃饱,要增加投喂量;
3、看水面动静
投食后如果鱼类没有生病而在水面上频繁活动,这是饥饿的表现。反之,吃饱后的鱼会钻到水底去;
1、寄生虫
寄生虫是导致鱼类不吃食的罪魁祸首之一。当鱼体寄生了寄生虫后,鱼体不适,鳃上较多寄生虫时,鳃粘液增多,携氧能力下降,造成摄食量下降。常常出现“炸群”、“漫游散走”现象;
2、水体溶氧过低
连续阴雨天或夏季溶解氧不足是影响摄食量的最常见原因。当水中藻类不平衡时或连续阴雨天等情况时,均可使水中溶氧降低,引起鱼的食欲下降;
3、细菌感染
当鱼患有肠炎、烂鳃、腹水等细菌性疾病时,会造成不摄食;
4、有害藻类、有害物质含量过高
尤其是摄食裸藻、蓝藻后,刺激鱼的肠道,会影响鱼类摄食。还有pH、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时,就会对鱼的内脏器官产生损伤,导致摄食量下降;
5、换料引起
如常时间使用同一种饲料,突然的换料会引起鱼的不适,俗称“换料应激”;
6、杀虫、杀藻
在使用高渗透性的杀虫药时,直接损伤鱼类的内脏器官,也会对鱼的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影响摄食;
1、有病先治病
治疗鱼类疾病,一定要先检查是否感染有寄生虫,如果有虫先整体杀虫,当然杀虫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剂量,过量则会加重鱼类不吃食现象,甚至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杀虫完毕以后,需要对水域进行整体的消毒杀菌,以防细菌疾病导致鱼类食欲不振,同时拌料护肝胆以及肠胃的药物,帮助鱼类恢复食欲;
2、调理水质、底质
“养鱼就是养水”,水质、底质是决定水产养殖产量最关键的两个方面,凡是鱼类出现任何不好的情况,基本上或多或少水质、底质都有一些问题。想要养好鱼,调理水质、底质才是最根本的手段;
3、适当开启增氧机
当鱼类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一定不要心疼那点电钱,多开增氧机,水体溶氧丰富,有利于解决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的物质。
以上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判断出鱼为什么会出现吃料变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