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建议、写议案,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对我提的这块工作了解得深一点、思考得透一点。只有不断学习、反复调研,才能确保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让人信服
逛街逛得好好的,就看起了路边的垃圾箱,甚至突然拐弯进小区看起了垃圾房——这样的举动看似反常,对赵爱华来说却已成为多年习惯。
参加工作几十年,上海市人大代表做了12年,上海城投集团特聘研究员赵爱华一直在与垃圾打交道。不管是早年在政府部门,还是后来进入企业、研究机构任职,她都从事与固体废弃物相关的工作。在成为人大代表后,更是围绕垃圾分类等工作反复调研,提出专业性的建议,这两年又“盯”上了装修垃圾的清运问题……
今年两会,赵爱华依然带来了一份关于环境治理方面的建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司法力量保障上海的生态环境建设。“目前,上海正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并对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一些问题开展治理,作为人大代表,也作为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理应多多贡献力量。”
“这家开价2000多元,那家却收5000多元,为什么每个小区收费不一样?这到底是按什么标准来收的?”
2023年起,赵爱华陆陆续续听到身边不少人反映,装修后留下的装修垃圾清运存在诸多问题。如投放点位设置难、源头分类投放难、收费标准统一难、职责分工协作难、规范处理执法难等。对此,赵爱华带领代表工作小组的12名成员分头展开了走访调研,还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市民发出了逾1500份问卷,深入了解情况。
赵爱华调研发现,大多数小区采用的是“预约交付”模式,居民交费之后,通常也不会去关注装修垃圾的去向,不少居民就是把装修垃圾在小区指定地方一扔了事。同时,由于不同行政区、不同街镇的居住区之间公示的装修垃圾收运价格不尽相同,再加上各物业公司的不同核价方法,部分市民感到居住区装修垃圾收费不透明、标准不统一,存在“猫腻”。
由于装修垃圾收运管理涉及多部门、多政策,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时往往会出现“交叉”和“真空地带”,形成“谁都想管、谁也不细管,或谁也管不了”的局面。
提出一个问题容易,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往往很难。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赵爱华更注重了解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堵点: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为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下一步应当如何优化完善?“不光是要提建议,更要跟踪问题解决了没有,效果怎么样。这样才算是一个建议实现了‘闭环’。”
为此,赵爱华撰写了加强本市居住区装修垃圾管理的建议,提出了保障居民区功能性设施选址落地,规范装修垃圾收运和收费等建议。比如在费用方面,赵爱华认为,在目前推行的“物业代收费”模式下,应进一步明确收费明细和标准,物业公司应严格落实“居住区装修垃圾收运单位、收运价格”上墙“双公示”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抽查,指导、监督物业公司在居民装修垃圾收运服务中的收费标准和收费行为。这些建议大部分获得了政府部门采纳。
从首次担任市人大代表,调研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可行性,到第二届时调研垃圾分类立法与实施中的问题,再到第三届紧盯装修垃圾问题不放,深入调研一直是赵爱华履职的关键词。比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赵爱华积极参加了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为期一年的常态化执法检查,反复进行调研和暗访抽查,足迹深入社区、商场、医院等各类场所。
“提建议、写议案,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对我提的这块工作了解得深一点、思考得透一点,这样才有针对性。”说起自己的履职经历,赵爱华始终将“针对性”“专业性”作为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反复调研,才能确保自己的观点站得住脚,让人信服。
她坦言,有时一些建议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在实施过程中牵涉到方方面面,落实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我自己也在政府部门工作过,有亲身体会,所以一直有个习惯,把情况、问题都摸透了再提建议。”
在赵爱华看来,人大代表的履职,远远不只在开会期间建言献策,更要在平日发挥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的作用。人大组织的各项调研、监督检查和联系社区活动,她几乎都不缺席,即便有出差安排也会尽量调整。“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可以听听市民在关心什么,这也帮助我从不一样的视角看问题。”
“我们都喜欢到这边散步,但是本来蛮好的一个公园,附近连个卫生间都没有,走回家又太远了,能不能帮我们呼吁一下?”去年6月,赵爱华在参加江湾镇街道的人大代表联系社区活动时,几位市民向她反映,三门路的一片绿地附近没有设置公共厕所,导致不少来这里散步的周边居民遭遇“如厕难”。赵爱华随即找到市绿化市容局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的负责人反映,相关部门回复,将在新一轮的设施布局中予以解决。就在上个月,一座设计美观的公共厕所已在绿地旁建成,并在本月投入使用。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