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激昂与困惑交织在每位学子的心头。历史学院始终关心每位学子的当下现状和未来发展,为了帮助同学们解除困惑,明晰前景,特推出“入职一百天”系列栏目,邀请2020级毕业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就业之路。在这里,你将看到他们纷繁多彩的职业选择,了解从学校到职场的新挑战,收获他们在就业方面的宝贵建议。
嘉宾简介
田志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中国近代史与中共党史方向,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实践与志愿服务部副部长。现为天津明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实习编辑。
1.择业机缘与考量:
水到渠成的“偶然性”
谈及为何选择这份职业,田志明称:“比起选择,入门似乎颇具偶然”。当时出版社来史院宣讲,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投了简历,没想到一个月后收到实习通知并且最后留了下来。面对有限的就业选择,当时的他更担心能否被录用,“与其说是主动选择出版行业,不如说是被半推半就地干了这个工作。”
2.学生工作经历:
集体协作的“练兵场”
在历史学院学习期间,田志明曾参与实践与志愿服务部的活动组织与管理工作。虽然这段经历在应聘时作用有限,但对个人素质的提升颇有帮助。“工作都是要集体协作的,打交道、走流程是职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职场工作的特点,提前了解这些特点,能使我们更快熟悉实际工作流程,更加从容地应对工作任务。”他说。
3.史学素养受益终身:
思维能力的提升
从田志明的角度来看,历史学虽然没能在知识角度帮他太多,但是提升了他的思维与认知,教会其“历史地、具体地、逻辑地看问题”。例如理性务实地看待问题和处理事务而非过度情绪化的处理,建立事本位的工作态度。“知识性的东西需求不大(毕竟我们更多关注文字性部分),但是在学习中培养的思维模式是可以受用一生的。”
4.走出“舒适区”:
迎接职场新挑战
在谈及初入职场所面临的挑战时,田志明说绝大多数人的大学所学和职场所用的关系并不密切,学校所传授的历史学术研究知识与他所在的行业契合度不太高,“签字盖章、发票报销等实践性内容都只能在工作中摸索。”面对历史专业知识的较狭窄的应用面,田志明认为“及时去了解所从事行业的内部规范与需求是很重要的”,同时“在专业知识之外进行扩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5.寄语学弟学妹:
在实践中全方位拓展能力
“恭喜大家在选专业时选择了就业率低、‘变现能力’弱的历史学。”田志明以一句玩笑话开场,随后他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有更多努力才可能争取到机会。如果不打算坚定走学术道路的话,就要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培养自己的扩展能力”,“尽早布局、明确发展方向。”对于不同方向的职业选择,田志明也分别给出了建议,如“考公考研就要专心备考,心无旁骛地刷题与模拟,以笔试和面试成绩作为努力方向”,而进入企业“则注重综合能力,要明确行业前景与具体需求,要求尽可能丰富简历,例如实习履历、办公软件的熟练使用、行业内的相关奖项”,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不怕困难、不要设限,抓住就业信息,积极去尝试适合自己的道路。“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在具体的实践中去调整自己的规划、丰富自己的能力。”
供稿:历史学院团委宣传部 张宇佳
供图:田志明
编辑:刘雪涵
审校:苏心悦 曹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