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巴西圣保罗大学政治学博士、上海大学全球学研究世界史专业在读博士生蒂亚戈·诺加拉(Tiago Soares Nogara)在历史学院天挺阁做了题为《巴西劳工党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2003-2016)》(Brazil’s Foreign Policy during the Worker’s Party Administrations, 2003-2016)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董国辉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余新忠教授、拉美研究中心韩琦教授以及部分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首先,蒂亚戈博士解读了21世纪拉丁美洲的“粉红浪潮”,指出这一轮“粉红浪潮”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左翼领导人的选举胜利为主要表征,呈现出拉美多国领导力量拒绝以新自由主义作为统一话语等突出特点。同时,蒂亚戈博士以此透视美洲自由贸易区出现的新变化,指出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政党和新崛起政党之间的冲突日渐加剧,认为巴西在卢拉和罗塞夫两位劳工党总统执政期间,在塑造拉美新秩序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其次,蒂亚戈博士分析了巴西劳工党的早期发展以及2003—2016年间劳工党政府的外交实践。1980年2月10日,巴西劳工党宣告成立,1985年以后成为了巴西最大的左翼政党。然而,在1989年的总统竞选中,劳工党主席卢拉输给了新自由主义者科洛尔。蒂亚戈博士认为,在1990—2002年间,为了适应新自由主义对其产生的影响,劳工党逐渐与工业资产阶级结盟。2002年胜选之后,面对右翼势力在众议院和军队中的巨大影响,卢拉政府不得不向既得利益者让步,部分承认新自由主义的相关理念,通过广泛结盟、重振经济发展、遏制通货膨胀等手段获取民众支持。同时,蒂亚戈博士通过巴美关系、巴中关系以及巴西与南美国家的地区关系透视劳工党政府的外交实践,认为这一时期巴西劳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旨在倡导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优先考虑区域一体化、尤其关注南美地区一体化等。
最后,蒂亚戈博士做出结论,指出巴西劳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劳工党始终在巴西自治主义、反帝国主义与新发展主义计划之间谋求战略平衡。2003—2016年间巴西劳工党的外交政策使巴西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稳固了其在拉美地区的领导地位,并提高了巴西的全球影响力。但是,2010年以后,美国放弃了对巴西劳工党政府采取的温和政策。为此,罗塞夫总统曾试图对抗联合政府内部的保守势力,但最终黯然下台。蒂亚戈博士由此指出,拉美民粹主义政府的悲剧之所以持续上演,往往源于保守精英之间的联合以及美国的干预。目前,面对极右势力的崛起及其对左翼政府产生的冲击,拉美“粉红浪潮”也将面对新的挑战。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分别就南方理论(Southern Theory)和拉美左翼政府、“粉红浪潮”之间的关系,以及巴西劳工党政府和军队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进行提问,蒂亚戈博士对此进行了细致解答,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供稿: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中心博士生 李诚歌
编辑:高晓旭
审校:张铭悦 曹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