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妖》歌词的副歌部分,创作手法类似于始于汉代的《乐府》诗。自汉朝开设乐府,将民间的民歌和歌词收录并引进宫廷,这是秉承《诗经》民间采歌的遗风,让活泼鲜活的民间歌曲和歌词,进入了文学的殿堂并传承。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诗歌更加活泼生动,多半以描写爱情为主,但是放在南北朝动荡的大背景下,这类诗歌的大量存在,更显得人们对现实感情的向往执着,或明丽,或凄婉,都是真挚感人。而这些诗歌的保存和流传,直接影响了很多文坛巨擘,比如唐朝的李白,宋朝的欧阳修;而到了宋元清三代,又和戏曲融合,形成了瑰丽的中国戏剧。例如唐代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花妖》副歌歌词的灵魂跟南北朝乐府比较类似,语言洗练,不尚华丽,以情感辐射,形成时空感,非常令人震撼。我认为有三大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刀郎运用古典的对仗与现代的意象,把一种爱而不得的迷离悲情与执着表现得十分宏大而强烈,将一个仿佛命中注定的、难以团圆的悲剧故事呈现出来,婉如唐代一首无名氏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所表达的情感一样。第二个特色是刀郎巧妙地运用杭城、泉亭、余杭等杭州城在各个朝代不同的名称来代指两人轮回投生时的时空错位,犹如电影画面般的“诗意蒙太奇”,赋予了超现实的浪漫想象,大大强化了歌词的悲剧力量。第三个特色是刀郎将故事中的不断轮回、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悲剧情节和语言的、音乐的回环往复完美地统一,其所造成的悲剧情绪如交响乐,在此达到了一个高潮,哀哀欲绝,令人不能自已。这也是歌曲最为动人之处。
最后,我想聊聊这首歌曲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
在所有的文史籍资料中,都找不到跟《花妖》这首歌曲一致的故事原型。网上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读,有人依据“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这句歌词编了一个“穷书生爱上富家小姐却被捧打鸳鸯”的悲情故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住在杭州城钱唐东的一个穷书生某日邂逅了一位来自杭州城临安北富家女,俩人一见钟情。但由于彼此的阶级差异,遭到了女子家族的强烈反对。书生被杀,女子殉情。俩人到了阴曹地府,阎王有感于二人的真挚爱情,便准许他们免喝孟婆汤,保留生前的记忆,重新投胎转世到杭州城再续前缘。但因为神差鬼使拨错了罗盘经的指针,书生投生到了宋朝杭州城,女子却错投到了西汉末年(泉亭代指西汉末年);当女子辗辗转转重新投到宋朝杭州城时,这位书生却投胎到了大禹时的夏朝(余杭代指夏朝),两个有情人经历三生三世却相爱不能相遇。
这个故事乍一看,似乎跟《花妖》这首歌曲很搭配,但我觉得故事不仅落入了俗套,而且还有些牵强。比如,为什么能够确定那就是一个富家女?为什么说书生是被女子父亲杀死的?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刀郎会把这首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仅仅局限在这个方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思考。
“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这句歌词究竟有什么深刻的意涵?
褐衣泛指粗布衣服,即主要以麻或毛为原料的制成的衣服,包括大麻、苘麻和葛麻等。葛麻的纤维相对柔软,所以是织布的主要材料,即葛布,有一个词语叫“布衣”,就是葛布。布衣就是指没有做过官的普通老百姓,如诸葛亮《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所以,“君去时褐衣红”,暗示这个男子的身份是一个尚未入仕的普通百姓。
在宋代,女性在腰间通常系一条黄丝带,叫“腰上黄”,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服饰装束。南宋岳飞的孙子岳珂在一部随笔《桯史---宣和服妖》中记述:“宣和之季,京师士庶竞以鹅黄为腹围,谓之腰上黄。”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中说:宋代妇女常在腰间有一围腰,色彩以鹅黄为尚,故称腰上黄。由此可见,“小奴家腰上黄”,暗示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却并不能成为女子出身于富贵之家的依据。
“腰上黄”的“黄”比较好理解,但“褐衣红”的“红”则争议颇多。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首先,在诗歌创作中,常常通过颜色的运用与诗歌意境的营造,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如唐朝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所以,“褐衣红”与“腰上黄”在歌词中就形成了完美的对应关系。
其次,颜色在诗歌里通常表达某种意境、意象或者象征意义。比如在杜甫的那首诗句中,“黄”象征着希望和活力,“翠”则象征着生机和活力,“白”则象征着纯洁和清新,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与诗歌的主题都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描绘黄鹂、翠柳、白鹭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那么,《花妖》中的“褐衣红”和“腰上黄”又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呢?网上解说这首歌词多半是把“褐衣红”解释为书生的衣服沾满了鲜血,是因为把“君去时”理解为书生被女子父亲杀死。我认为这个说法比较牵强。因为这首歌曲本来就找不到故事原型,却凭空杜撰出这么一个血腥的故事,这样理解会将一个虚化、泛化的情景弄得过于质实,过于具体,对于歌曲的艺术表现来说是一个硬伤。中南大学谭德晶教授提出了一种理解,与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意象或许较为贴近:“男子披着落日,渐渐远去,落日的晚霞像血一样投射在他的褐衣之上(或者此也用来暗示其悲剧结局);女子痴痴站在门口,默默远送,她身上穿着的娇嫩的黄色的衣服在晚照中格外显眼。”
我则在谭教授的理解基础上设想出另外一个画面:一对新婚夫妻还未来得及享受甜蜜生活,新郎便被征召奔赴前线作战。新娘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目送心爱的情郎,直到心上人消失在视线之外。男子后来战死沙场,女子伤心过度,撒手人寰。阎王爷被他们的故事所感动,特许他们带着记忆转世再续姻缘,但因为拨错了罗盘经,致使这对有情人虽转世来到同一个城市,却去到不同的朝代。所以,历经三生三世,这位痴情女子仍对那次生离死别带着凄婉的记忆:“还记得你那天离家奔赴前线的时候还穿着红色的婚服,而我的腰上系着黄丝带。”
这样理解对不对呢?不一定,但也不无道理。一是唐、宋时期,民间的婚服便开始有了“红男绿女”的制式,也就是男生穿红色的婚服,而女生穿绿色的婚服,有着绿叶映衬着红花的意思。在这个故事中,“褐衣红”暗指男女主人公新婚燕尔。二是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北面的战事不断,很多年轻男子都被征召上前线打仗。三是刀郎《山歌寥哉》专辑展现的是一个较为宏大的叙事风格,表达作者对历史、文化、社会或个人的重大事件和变迁的关注和思考。《花妖》这首歌曲也应像《镜听》、《路南柯》等歌曲一样,蕴含着作者对普通百姓个人命运的悲悯感慨以及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所以,如果我们只是把这支歌曲看成是一首凄美动听的爱情悲歌,那可能就低估了它所传达的人文情怀和思想意义。
当然,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每个读它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意境。歌曲也是一样,让每一个聆听者有着不一样的享受。这只是我的个人洞见,未必符合刀郎老师的创作意图。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组稿|稿爷
排版|小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