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凄美到极致的爱情歌曲并不是《山歌寥哉》里我的最爱。但是,它的歌词内容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依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初次听到《花妖》第一句,心中一惊。作为红迷的我,眼前浮现出的是经典的眼中带泪的林黛玉。歌曲最后唱出原委“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说歌里的主角原型是穷小子和富家女被棒打鸳鸯的故事。阎王同情他们,允许他们带着前世的记忆轮回,结果因为寻差了罗盘经,千年不断轮回但生在不同时代,结果永不相见,徒留悲伤。
但是眼泪这个专属于林妹妹的代名词让我对《花妖》的人物塑造取材产生了兴趣,经我个人搜集整理,我认为“花妖”歌曲中的主角塑造来自于以下几个素材,写来与刀迷们分享。
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明显证据就是第一句歌词“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依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红楼未完是多少人的千古遗憾。眼泪就是林妹妹,林妹妹就是眼泪的代名词。不知道刀郎是不是也陪着林妹妹流下无尽的眼泪。他写此歌,是不是想起永远在为爱情流泪的林妹妹,从而在他笔下流出一滴愁肠百结的墨泪。
林妹妹,“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由仙入凡,只为还泪。泪尽而归,复归仙位。为芙蓉花神。嗯嗯,“花妖”花神,是不是一体?
“我是那年轮上流浪的眼泪,你依然能闻到风中的胭脂味。。。。”这一世,我不再为人,直接为泪,装扮着你曾为我亲自调制的胭脂(宝玉曾为林妹妹调制胭脂膏),你闻到了吗?你知道我来了吗?
“我若是将诺言刻在那江畔上,一江水冷月光满城的汪洋”。我若是将至死不渝的爱情诺言,刻在那掌管轮回的三生石上,“冷月葬花魂”,那就会泪珠儿滚滚而下,汇集,形成河,汇成江,月光下,世人都亲眼见证我对你的爱情已成汪洋一片。这就是林妹妹的“将我一生的眼泪尽还于他,以报灌溉之恩”。
歌词有唱:“。。。。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我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段歌词让我想起了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那年秋雨绵绵的夜晚,黛玉心有所感,发于章句,成《秋窗风雨夕》。开头便是: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你来了,在绵绵雨中的秋夜到来,可曾看到花墙下那一抹秋夜中的枯黄,那就是我呀。而且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曾有经典的葬花篇章。
歌词中的“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这盏“风灯”就是林妹妹送给宝玉的。那个秋雨夜,宝玉放心不下,当晚来看黛玉,并看到了林妹妹刚完成的《秋窗风雨夕》书稿,黛玉抢下烧了说写得不好,宝玉说“不妨事我都记下了”。然后就是渔翁渔婆的调侃,临走时,林妹妹将自己的玻璃绣球灯送给他,说最适合风雨夜里用,这是宝黛间最美好的一段,他们之间再也没有猜忌、嗔怪,只有风雨中的相互体贴和关心,每每想起来我都忍不住流泪。央视版红楼梦宝玉最后就一直带着这个“风灯”,那是他这一生唯一还能保存的爱的信物。所以,我认为歌词中的“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指的就是林妹妹送给宝玉的爱情信物。
二、《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章。
说的书生住所旁一只白牡丹化为人形,名香玉,陪伴男主过上幸福生活。但每天都得变回真身。一天一个有钱人看上了这只白牡丹,挖起来带走,白牡丹舍不得书生,留下花瓣痕迹等待书生来寻找。央视版聊斋志异也拍有《香玉》这个剧。这对应着歌词中那句“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这是书生和白牡丹生活中的痕迹。
注意,《红楼梦》中也有著名的“香玉”段落。有一回目叫“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玉在黛玉房中给她讲“耗子精”故事消食,最后一句“那扬州林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永远记得欧阳奋强扭捏着夹子音学林妹妹的可爱模样。
三、歌中最后揭晓的故事主角。“君住在钱塘东,妾在临安北,君去时褐衣红,小奴家腰上黄”。并“寻差了罗盘经”让两个相爱的人轮回千年也不能相见,更增强了故事悲剧性。
所以,我认为歌者塑造的花妖女主,是融合了这三个故事。最主要的主歌叙事部分还是红楼梦,毕竟宝玉黛玉从小青梅竹马长大,拥有的共有记忆远远超出其他两个素材。不过结合其他两个故事,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更加凄美。
你认同吗?欢迎交流。
“君住在钱塘东,
妾在临安北。
君去时褐衣红,
小奴家腰上黄。”
歌者的歌不但意境悠远,曲调沁入心脾,而且很有故事性,细细品味也可以带来更多的乐趣,给人很多启发。我也争取继续赏析歌者的其他优秀作品。
很想知道,歌者对我的这种猜想会怎样看待呢?
组稿 丨 稿姐
排版 丨 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