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迷投稿】正确认识刀郎 正确爱护刀郎
文化
2024-11-05 10:10
广东
初见你时一曲翩翩满眼惊欢,走进你时再见花妖心中怦然,陌陌红尘中蓝采和醉酒当歌,缘起缘灭时瓜洲渡无可奈何,写古今写过往写尽人间烟火,唱悲欢唱离合都是人生的歌。前不久我写了一篇《刀郎,你是高原冰雪融化之后归来的孤雁》,谈了谈我对刀郎老师的认识,由于水平有限,总有点意犹未尽之感,所以特写此文把我的看法和认识说得透彻一点,请广大刀迷朋友多多指正为盼。我在十多年前就认识刀郎老师,那时刀郎老师到我所在的城市演出,我有幸和刀郎老师吃过两次饭,和刀郎老师有过一些艺术上的交流。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那时候刀郎老师就开始准备《山歌寥哉》和《弹词话本》了。因为刀郎老师对戏曲和民族音乐很感兴趣,而且身体力行只要有时间就学习、收集、整理。他开口即谈艺术,我感觉他就是个“乐痴”,他取得那么大的成功是有原因的。我翻唱刀歌已经一年多时间了,唱得越多对刀歌的领悟越深,也越来越热爱刀郎老师。近一段时间有关他的话题吵来吵去有点热,其中有些观点我是不认同的,我也想说说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喜欢刀郎老师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刀郎老师、理解刀郎老师。我们喜欢刀郎老师也好,热爱刀郎老师也好,我们正确地了解他理解他了吗?刀郎老师闭关十年以来,他屏蔽一切干扰潜心创作,不出镜、不商演、不露面,一般人很难接触到他,那么我们怎样正确地认识刀郎老师了解刀郎老师呢?我想不外乎以下三个途径。通过刀郎老师的作品感受他的艺术造诣和艺术家高尚的情操,从而正确认识他理解他。《德令哈一夜》是刀郎老师为怀念海子而创作的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他与海子并无交集,但并不影响他满含深情地去歌唱去怀念海子。因为他读懂了海子,他通过作品与海子神交已久。“谁在窗外流泪,流得我心碎...就让痛与悲,哀与伤化作雨水,随风飘飞”惺惺相惜之情跃然纸上,自然流淌而出。在这个眼花缭乱的世界,眼见的耳听的不一定真实,但通过他的作品与之神交反而更能真实地了解他。他要养活音乐而不是音乐来养活他,他的思想和认知早已超越了个人的小小得失。刀郎先生在他《山歌寥哉》序言中写道:“书契以来,代有歌谣。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之于诗坛......《山歌寥哉》是继《弹词话本》后,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印象的主题概念专辑,此系列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这段话是刀郎先生创作的初衷,也可以说是他在向我们吐露心声。他意在继承传统文化瑰宝的基础上创新,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可见他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大情怀。在他新发行的专辑《山歌寥哉》和《弹词话本》中,他以传统音乐为基础,融合现代音乐元素,重新加工赋予全新的生命,使之更能适合现代人审美,从而使传统音乐焕然一新。从这一点来说,刀郎先生创新发展了传统音乐。如:《豆蔻盒子》听了总有那么一点苏州评弹的韵味,而又和苏州评弹不一样。《序曲》有广西山歌调的味道,《罗刹海市》有靠山调的味道,《镜听》有闹五更调的味道,《翩翩》有道琴调的味道等等。这些土生土长的传统音乐和山歌调子是我们的先人在生活和劳动中一代一代创作和积累出来的融入我们民族血脉之中的经典音乐。刀郎先生用他的音乐唤醒了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记忆,唤起了我们深刻的民族认同感,让我们的心灵找到了归属。从这一点上来讲刀郎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先行者,他不愧为当下乐坛中华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代表性人物、开宗立派的音乐宗师。他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以振兴民族音乐为己任,牢牢地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是个有时代责任感具有大情怀的艺术家。通过他远离纷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治学态度,感受他的人品,从而了解他理解他。网传刀郎先生被所谓主流音乐圈打压,被迫归隐之说,我今天不谈这个话题,我只从刀郎先生的治学态度这个角度谈一谈我的看法。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刀郎先生虽然是一个音乐奇才,但他的成功与他付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刀郎先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板凳一坐十年冷,苦心孤诣、严谨治学的态度是成功的捷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都知道刀郎先生的文凭不高,我估计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很好,但他一直勤学不缀终于取得如今辉煌的成就。因为我见过刀郎先生,从和他的接触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要静下心来、要善于学习、要勤于思考。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人只要安安静静地学习三年,认认真真地思考三年,回过头就会发现你早已远远超出其他人一大截了。刀郎先生闭关十年,没有一天不在苦读、没有一天不在思考。他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中外哲学中、甚至是医学著作中吸收营养,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民族音乐如何与现代音乐融合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全新的音乐生态的问题。刀郎先生眼光长远、目标远大,有大志向、大抱负。他闭关十年不出镜、不露面、不商演,远离纷争、潜心创作。其实,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时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了,他能够不被名利所累、宠辱不惊,不争不辩不忘初心,可见他具有厚重的人品和大智慧、大格局。“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梦想照进现实,成就了一代宗师。刀郎先生超然出世,他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面壁十年图破壁”,他在寻求突破自己创作上的瓶颈,他在进行一场大胆的尝试,他在寻找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已经找到了一条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阳光大道。比如:“盘门外的几条马路两家纱厂”,这句带着苏州评弹韵味的唱词一出口,就能把人带到那个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旧时苏州,风土人情历历在目。“为她有个经意的公子许她流落在宁波府,尝遍了月老的面目便是良人也辜负”,道尽了国破家亡时卞玉京身如飘絮般的孤苦无依。“君既不能解我忧啊,为何问我夜独行。穷途哪有星月光,公子为何慕皮囊”,这一句似嗔似怨、看透世态炎凉的唱词道出了人生至理。一曲《翩翩》悲歌劝世,一曲《路南柯》情怀悲悯。太多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说《腾王阁序》和《洛神赋》是各自时代文坛上的一座高峰,那么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讲,刀郎先生的《弹词话本》和《山歌寥哉》中的歌词创作,足可以奠定刀郎先生在当下文坛中的地位,他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学家。通过他从不随波逐流、俗媚谄世,不屑于营营苟苟的所不为去认识他理解他。正确认识一个人、正确了解一个人,从他的所作所为去了解还相对容易,但人们往往想不到他没有做什么,这一点非常容易被忽视掉。那么刀郎先生没有做什么呢?他整整十多年没有商演、没有出镜、没有在公众平台露面。身处娱乐江湖,能做到这一点,非得有大毅力大智慧而不可为。不参加商演,他失去的是利,不出镜,他失去的是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名利”二字一堵墙,天下几人看得穿?刀郎先生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绝非常人可比,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从不屑于营营苟苟俗媚谄世。“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名话适合他。充满智慧的古人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一个人,“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个识人原则现在看来也很正确。这里的“穷和贱”当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贫穷和卑贱,可以理解为一个人所处逆境之时。2013年左右是刀郎先生事业的低谷期,从那时起,他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传统和流行怎样融合的问题,他已经开始准备构建全新的音乐生态了。他“所不受”的是天价商演邀约,他“所不为”的是频繁出镜搏名取利。是啊,有好多天才般的人物,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就不学习不思考,躺在成绩单上“吃老本”,更有甚者一辈子只靠一首歌混迹江湖,到最后只落得一声“泯然众人矣”的喟叹。刀郎先生浸淫传统文化、纵览古今哲学,凭借着他深厚的学识涵养,跳出了“名利”怪圈,十年苦读筚路蓝缕,终于走出了一条民族音乐融合流行音乐的新路,打开了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大门。这是大智慧也是大格局,为他点赞。语无伦次地啰嗦了这么多,刀郎先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何逸舟先生讲“《山歌寥哉》是一张史诗级的伟大专辑,是思想者的歌谣、是哲人的音乐表达、是诗人的田野吟唱、是文化自信的真情流露、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实践、是文艺复兴的冲锋号角、是民族音乐的伟大复归!”那么它的作者当然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哲人、诗人、音乐家了。这就是我眼中的刀郎先生。正确认识刀郎老师后还得以正确的方式热爱刀郎老师保护好刀郎老师。我个人认为,正确地爱护刀郎老师就是我们要以正确的方式学习他的精神、弘扬他的音乐、保护他的初心。《山歌寥哉》和《弹词话本》发行以后,平台上解读刀郎先生作品的视频发了不少,我也跟着不断地学习。随着不断翻唱先生的作品,更加觉得先生作品的博大精深,他从世道与世相,人性与人心,家国与天下,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的角度阐述了人生,社会,世道,爱情,名利,人性,理想等主题,这些丰富深刻的内涵需要仔细认真地研究。随着对刀郎老师作品的进一步深入了解,我更加觉得先生精神可贵人品厚重今人景仰。我也偶尔研究一下作曲和配器,自己也创作一些歌词。随着自己创作的需要,我在先生的作品中学习到了好多东西,简直就是一个音乐宝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审视都够我学习一辈子。当然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自己荧火之光岂敢与先生皓月之光争辉,但热爱先生可以学习他对音乐孜孜以求、振兴民族音乐为己任的精神。我泱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先人们留给我们无数的文化珍宝。挖掘、整理、传承、弘扬这些珍宝不是刀郎先生一个人的事情。我自己从事黄梅戏和庐剧的表演和教学工作,当地的山歌、民歌也有广泛的接触,深感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去保护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刀郎先生给懵懂之中的我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朝闻道,夕死可矣”,虽然觉悟的有点晚,但我一定以刀郎先生为镜,以先生为光毅然前行,不负此生。刀郎先生的作品极具深度与广度,需要慢慢地体会和学习。本人学识浅薄只能大而化之地去评论。精深地解读先生作品是音乐家和文学家的事情,而我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量传唱好先生的作品,尽量准确地表达先生创作的初心。当然传唱刀郎先生作品只是弘扬先生音乐的一个方面,先生作品所折射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更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弘扬。先生和先贤苌弘是一个地方的人,他也有一腔化碧的热血。我有时候觉得先生和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极为相像。陈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刀郎先生写了杜十娘与卞玉京,他们都从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的角度来理解并讴歌历史上这些不入后世史学家法眼的苦命人。先生一曲《路南柯》为抗战牺牲的英灵献上挽歌。先生的《花妖》把情写到极致,先生的《翩翩》深入地探讨了人生。这些情怀这些感慨都带着鲜明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基石。传唱和传承刀郎先生的作品和精神,也是在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向世界传播和介绍我们自己,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了解和学习它。我想这是先生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跟随着先生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刀郎先生复出以来,《山歌寥哉》和《弹词话本》两个专辑大火,平台上刀粉刀迷不断增多,说明有很多的人认可先生,喜欢先生。但随之而来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甚至吵得不可开交。我认为大可不必这样,吵来吵去这不是刀郎先生喜欢的方式,也不是正确保护先生的方式。“不遭人忌是庸才”,作为公众人物先生又处在娱乐江湖,本来话题就多,各种言论自然有之,但先生一贯不予回应,而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说话,先生不需要靠炒作来引流。当然面对网上一些“高级黑、低级红”现象,我们还是有必要擦亮眼睛予以抵制,有话语权的刀迷也可以予以澄清。比如:网传刀郎先生上了纽约时报、某某城市政府出面为先生站台等,这种谣言就是典型的“高级黑”,其居心险恶,还请刀迷朋友不要跟风。再比如:有的人打着是刀郎先生朋友的招牌,说一些刀郎先生线下生活中的细节,以搏取流量。把刀郎先生说得天上有地下无似的,这种现象就是典型的“低级红”。刀郎先生不是神,现实生活中也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他也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更没有必要过度神化刀郎先生,他炒的菜说不定还没有我炒得好呢。对于这些“低级红”现象我们也要抵制。文化自信的号角已经吹响,文艺复兴的大幕已经拉开,我们这个历经劫难的民族正快速崛起于世界东方,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各行各业的刀郎,来支撑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可是当下,我们只有一个刀郎,请保护好他,保护好他弘扬我华夏文化的初心,这也是当下我们作为一个刀迷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请保护好刀郎先生,别让他一个人在苍茫的大地飘来飘去!
刀迷杂志
刀迷们源于老刀【音乐人刀郎】的所有风花雪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