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迷投稿】山歌好不寂寥

文化   2024-11-07 10:21   广东  







山歌好不寂寥

文/江右金陵



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故事已经隔了一条河






最近陆续听到诸多批判刀郎先生的声音,有一些依然是陈词滥调,他们只能从歌词“骂人”来一段,他们确实很难从专业上找到切口,这一类人徘徊了一年多了还是没啥长进。因为心虚,他们只能空洞地抒发肤浅的字面理解,站在远处骂几声。

但有一些批判,当我冲上去想回怼几句的时候,却发现他们找到了新的话题:

粉丝。

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故事已经隔了一条河。

河的此岸,孤月繁星,山歌寂寥;河彼岸却已是群情激奋,山呼海啸。

恍惚还是昨天,人们对山歌充满好奇,如赏珠玑。如今却是声势浩大的你来我往,河的两岸看上去更像是两个世界。

刀郎的火是一个社会现象,每每听到这个词都感觉很揪心,一个完全靠音乐可以遗世独立的歌者,却因背负音乐以外的社会话题而被旁人侧目。

音乐之花的盛开并非因为春风自开,而是因为赏花的蝴蝶打了架。

在庙堂与江湖之间,这片土地似乎总有一些固定的故事框架。一个正常的恩怨对错,简单的几句辩白,总会被拉入这样的框架里,然后无限制地展开宏大叙事。忠孝节义,死生之大,平民与门阀。在宏大的道德命题中,框架迅速被强化放大,人群迅速聚集,巨大的声浪如同海啸般升级。

于是正常的批评就突破了事实的边界,变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单边声讨。好事者不断混入,框架概念不断被强大,别用用心者举旗呐喊,本来事不关己者快速云集,一时云集者众。起初真正的批评者回头愕然发现,事情已经脱离基于事实的批评,队伍已经杀出了城。

于是只要能够被用来构筑那个框架的,哪怕是编的故事也会被快速采用。框架越来越宏伟,越来越多的人被裹挟进去,被裹挟进去的人不断被要求表态站队、表明立场,否则就贴标签,非友即敌,打入地狱。造谣者、起哄架秧子者、左右逢源者、心怀鬼胎者、站在高处兴风作浪者扔石头的,二十四路鬼神,好不熙攘。

只是他们都先给自己戴上了一个帽子:粉丝。

何为粉丝,一个能快速被泛化的词。真正的热爱和形式上的热爱如何被区隔?至少有些群体很难称得上,他们在意的是自己能否痛快,自己能否在群体的快意恩仇中找到共情。他们冲出了边界,冲过了河岸,把最初真正的批评者、真正的热爱者都留在了这边。他们声称热爱的那个人早已遥不可及,他的处境和所思所想也不再被体会。

河的此岸山歌空响,不胜寂寥。




本该只是一把火,谁想被煽风点火燎了原。

远远看着纷争的人在两方的你来我往中,如同在观看一场街头火并。面对浩大声势,想说真话的、想劝和的都无奈地沉默了下去。偶尔在人群中喊两嗓子劝架的,迎头被两方各来了一闷棍。

记得很多年前,人们围着电视观看中国队踢世界杯,中国队输了球,人群开始批判中国队的球技。路边抱头酣睡的壮汉听闻猛然站起,质问中国队是输是赢,得知结果之后,他先来了一句势大力沉的国骂,然后拎起凳子把电视机砸的粉碎。

太多人在乎的其实是那个框架对于自身的映射,他们的道德正义感来自群体性,面对复杂的事情人们往往很难去独立思考弄清真相,他们更容易选择汇入群体多数所构建的那个宏大框架。所以很多事情往往就会失控脱轨,偏离事实,愈演愈烈。

当官媒在直播间播放刀郎的歌,公屏上一片赞美,当换成其他人的歌就有人开始先去提要求,然后逐渐演化成对其他人的拉踩甚至攻击。这样的观感让人心惊肉跳。

不是说好了不拉踩的吗,怎么还跑到班主任面前去跳起来踩呢?动辄就扬言在刀郎老师面前其他人的歌和演唱会啥也不是,而且这样的对比还要基于是否支持中国文化的大是大非。

这样的热爱,让人看得冷汗直流。



想当初山歌寥哉发布的时候,本义应该是给听者用来检视剖析自己,但却被很多人随手捡来当了武器。

他们拿着这把先进武器四处攻伐的时候,唯独放过了自己。

如今,剑拔弩张,谣言横飞,沸反盈天。你所热爱的音乐正在被架在火上烤。

其实沉默的人都知道,何为热爱,就是不要制造对立,不要脱离正轨,凡事应基于事实和理性。别让观察和记录者推开门看到的是纷争。别把你热爱的人置于风口浪尖。

真刀迷当清醒冷静,好事者小心潮水退去。

世人悲苦,歌者更苦,响彻九野的山歌与经颂该如何唤醒世人的慈悲呢?

山歌好不寂寥。





组稿/夏飞

排版/夏飞



刀迷杂志
刀迷们源于老刀【音乐人刀郎】的所有风花雪月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