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育新
践知笃行-
院系:特殊教育艺术学院2022级
主题:人文手工艺——传承传统,实践育才
地点:甘肃敦煌
“敦,乃浩瀚之象征;煌,则繁荣之写照”。本次调研活动由特教学院李黎带队,集结2022级全体师生共赴甘肃敦煌,开展“人文手工艺:传承传统,实践育才”工艺调研实践课程(第二期)。依托敦煌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前往多地实地考察,深入学习研究。先后带领我院师生去参观了敦煌研究所,莫高窟,榆林窟等文化地标。
院系:特殊教育艺术学院2023级
主题:传承传统之美,实践育才之路
地点:陕西渭南、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
陕西是华夏文明摇篮之一,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历史深邃,文化底蕴丰厚,因地理位置独特,成为非遗文化重镇。典籍浩瀚,文化遗存丰富,催生了泥塑、皮影、面花、刺绣等民俗瑰宝。甘肃天水,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瑰宝众多,以麦积山石窟著称,民俗风情别具一格,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2022级写生巡记
我们在考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这座屹立千年的西北大漠古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犹如磁石,紧紧吸引着世间万物的目光。往昔悠长岁月中,敦煌孕育了举世无双的文化特色——敦煌壁画。敦煌文化,宛若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自大唐盛世起,便凭借着丝绸之路的辉煌,点亮了其繁荣昌盛的征途。
第一站 参观九色鹿艺术基地
我们踏入了九色鹿艺术基地的殿堂,有幸见到了九色鹿艺术基地创始人——侯杨红老师,并聆听了她的深刻讲座。敦煌乃丝绸之路之明珠,也是文化熔炉。在敦煌,佛教艺术璀璨,凝聚了工匠心血结晶,展现多元文明交汇之美。侯老师还带我们鉴赏敦煌壁画材料——矿石,通过矿石颜料和胶液的融合使用,壁画附着力好、颜色经久,揭开千年壁画秘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站 红山坡戈壁滩
漫漫戈壁,犹如金黄之画卷,铺展在天地之间;
阵阵强风,仿佛历史的回响,无声诉古今记忆。
《大地之子》
由清华美院雕塑系董书兵教授独立构想创作。
以婴儿形态静卧于广袤无垠的戈壁之中,宛如自然之子深情拥抱大地母亲。它以黄沙为肤,风塑其形,质朴而宏大,诉说着千万年的西北大漠的故事,展现着人类与大地间不解的情缘与敬畏。
《无界》
《无界》是清华美院雕塑系董书兵教授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作品。
该作品由一个“主殿”和四个“阙楼”组成,是一座打破传统界限的现代艺术装置品。它主要以钢管构建出外形,同时以白色为主体颜色,与湛蓝的天空形成对比,给人以披着传统呈现出现代感的印象,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视觉冲击。
第三站 榆林窟考察
此处坐落于峡谷之中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它保存了丝绸之路东西文化和民族文化交融的信息,历史和艺术价值都不输于莫高窟,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它坐落于榆林河之畔,两岸峭壁如削,直插云霄,而榆林窟便巧妙地依势而凿,与山崖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美。
第四站 莫高窟考察
从地理视角看,敦煌处于西域与中原之间的重要交汇点,莫高窟处于敦煌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崖谷之中。如果说,敦煌是西北大漠的一颗贝壳,那么莫高窟就是贝壳里的珍珠,凭借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佛教的心灵圣地而照亮中国,也照亮世界。
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中很重要的遗产之一。在每一个洞窟中,细细品味彩塑和岩彩壁画的韵味,是领略敦煌艺术精髓的佳径。看着它们,仿佛展现在面前的不是那冰冷的墙壁,而是活生生的历史。
第五站 参观敦煌研究所
敦煌研究所毗邻莫高窟,是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肩负管理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文化遗产重任,是一所集研究、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博事业单位。
在美术研究所里,我们被破例参观未发表的专家们复原的最初壁画状貌作品,他们所画的作品色彩鲜艳、画面丰富,而且线条清晰。据韩卫盟所长解说,他们从事的是对古代壁画进行研究性复原临摹,主要做的是尽可能恢复到盛唐时色彩的特征。
在雕塑工作室,工作人员先做好石膏,有些是纯手工直接做出的,也有通过模具翻制的。做好石膏像后,他们根据洞窟里彩塑状貌进行复原,力求恢复到古代最初样貌。
我们不仅穿越了千年的风沙,触碰到了那些斑驳壁画背后沉淀的故事与智慧,更在心灵的土壤中播下了对中华文化的无限敬仰与热爱。这份收获,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怀揣着对敦煌之美的记忆,继续追寻、探索与传承那些跨越时空的文化宝藏。
2023级写生巡记
传承传统之美 实践育才之路
在国庆长假刚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便整装出发,踏上了探寻古迹、触摸历史的调研之旅。历时一周,师生们辗转渭南、天水、宝鸡、咸阳等地,用心灵与双眼去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旅途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中华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增添了自豪与敬畏。
第一站 渭南市·华州皮影博览园
华州作为皮影戏的发源地,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风格各异的皮影作品。我们不仅欣赏到光影的灵动,还深入了解皮影的制作过程。一刀一刻、一唱一动,无不凝聚千年传承的匠心,令我们为古人的艺术智慧所震撼。
左右滑动图集
第二站 天水市·伏羲庙、天水博物馆、麦积山石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意如画的天水,伫立着“华夏第一庙”伏羲庙和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伏羲庙静卧闹市,匾额、瓦片、草木无不透露出东方智慧的神秘之美。而在陡峭的悬崖上,工匠们历经千年以斧凿刻画慈悲法相,石窟中的佛像静穆庄严,艺术与信仰在此完美交融。
第三站 宝鸡市·宝鸡青铜博物馆、大唐秦王陵
在宝鸡青铜博物馆,精美的青铜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传奇,它们造型雄浑,纹饰精美,彰显着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秦王陵更是让人感受到昔日王朝的辉煌,陵墓静谧,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厚重的石棺上雕满繁复纹样,仿佛在低语着墓主的壮丽往事。
第四站: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蓝田水陆庵
踏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扑面而来的古朴厚重让人仿佛穿越到秦汉时代。这里的文物如同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传奇。水陆庵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殿内的泥塑如繁星璀璨,尽显匠人无穷的想象力与卓越的技艺,被誉为“中国的第二敦煌”。
第五站:匠心工坊之旅
在天水与宝鸡,我们拜访了传承工艺的工匠作坊: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天誉文化脱胎造像文创园、柏弦堂根艺美术工作室、邰立平凤翔木版年画工作室和凤翔泥塑村。这里的每件作品、每项技艺都是传统文化的新生,传统刺绣精妙绝伦、佛像雕塑庄严肃穆、根雕造型奇特、木版年画古朴多样……这些现代传承的工艺让我们叹为观止。
第六站:探访民风民俗
宝鸡民俗博物馆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展示了当地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生活图景。精致的剪纸、宁静的雕梁画栋,让我们深刻体会关中当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在这次写生巡记中,同学们走出教室,亲身领略了独特的历史遗迹与民俗风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艺术修养与创作能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理解。希望未来我们能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守护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在感悟
今天早上来到敦煌壁画基地,一步踏进壁画基地,立刻被这地方所散出来的艺术氛围所吸引。一开始老师给我们一张复印纸和一支笔,这张纸是学长学姐们做出来复印的都给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付出,然后我们在开始临摹之前,首先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敦煌壁画的构图、线条、色彩、人物形象等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原作的精髓。我们作为临摹者在这临摹的过程中,感觉到对古代艺术家为艺术所付出的辛勤和智慧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敬畏。一直画,画到忘记吃饭。突然间,一抹晚霞映红了天空如此美丽,渐渐地消失了,黑幕遮住了一片天空,但却发现数不胜数星星好像在努力发光如此美丽,也好像看到努力的我们在屋里做壁画
——22级1班马子明
敦煌——莫高窟
看了那两场介绍尤其是球幕观影剧场,直观的感受敦煌那个时候的魅力所在。它风吹不灭的历史,沙掩不住的光芒。余秋雨写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我不信佛,但当走进莫高窟一这个中华艺术瑰宝之地,当讲解员拿着钥匙打开门时,壁画复杂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以及佛相庄严又悲悯的神情,历史的厚重感令我心生震撼。生与死,人与神佛,瞬间与永恒。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又在永恒中流动。他们就那样静静地注视着每个时代的人,这一眼,却横跨上千年。飞行千里到西宁,走过冻到瑟瑟发抖的3817米海拔的茶卡盐湖,穿越柴达木盆地,经过沙漠来到莫高窟的面前时,旅行的意义变得具象生动。很感慨,人类千年的变化,艺术的本质在于艺术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吧。
——22级3班范语昕
提及莫高窟与敦煌壁画,它们不仅是时间的低语,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笔一划,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生动的故事传奇,尤其是佛教文化,借助丝绸之路的东风,远播至西域之地,不仅滋养了当地独特的佛教艺术之花,更在壁画中得以永恒定格。这些壁画,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们心血的结晶,更是他们对佛教信仰虔诚与敬仰的深情表达,人物栩栩如生,情感跃然壁上,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22级3班李杰韬
一入秦汉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一步步登上台阶,好像化身为官员前往上朝。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更是一座历史的殿堂。踏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从陶俑、玉器到青铜器,每一件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心血,静静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仿佛在诉说着他们为主人建立的丰功伟绩。而汉代的玉器与铜器,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之精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可以通过各种互动体验,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温度。走出馆外,心中满是不舍与回味。这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23级1班陈圆圆
皮影戏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聪明智慧的先祖。利用光影原理发明的一种戏曲表演艺术.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飞速发展的今天,农耕文明中诞生的古老皮影,受到现代网络 多媒体娱乐形式的冲击,濒临失传,传承保护好它,是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23级2班俞炜祺
来源:西安美术学院学生会
主审: 曹登宏
主编:江喆
审核:李文颖
编辑:李涵桐
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学工部(处)
执行负责:西安美术学院西小美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