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地质信使
截止2023年7月经IMA批准的全世界有效矿物5955种,每种矿物都有一个唯一的专用(即IMA承认有效的)矿物名称。矿物名称的缘起可以说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其中,有些矿物的名称以来源地和模式产地命名;如来源于宇宙、太阳系行星、天外来客和人类从地外采集来的矿物冠以宇宙或某某行星命名。以地球自然地理单元命名,如洲名(南极石、北极石)、山脉名(长白矿、祁连山石等)、山岭名(如高岭石、香花石等)、河流名(如黄河矿、额尔齐斯石、金沙江石等)、湖泊名、岛屿名(如钓鱼岛石等)。以行政区划命名,如国名(古巴矿、尼日利亚石、刚果石、拜占庭石等)、省名(湖北石等)、市名(莫斯科石、东京石、大阪石等)、县名(蓟县矿等)、镇名、村名、矿山名、公园名等。
英文名Turquoise
绿松石是一种含结晶水和羟基的铜、铝的磷酸盐矿物。属绿松石族。三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但少见;集合体常呈隐晶质块状,也有呈结核状和皮壳状、花状、球状。颜色和光泽有差异,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苹果绿色、带绿的苍白色,半玻璃光泽、蜡状光泽、油脂光泽、土状光泽,透明—不透明;硬度5,完全解理,脆性。
英文名Cubanite
化学式CuFe2S3(IMA)
方黄铜矿是一种铜、铁的硫化物矿物。与等方黄铜矿为同质二象。斜方晶系。晶体呈长柱状、厚板状,针状,具纵向条纹,具二连、四连和六连双晶;集合体呈杂乱状、格架状,块状少见。黄铜色—青铜色,锖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有磁性。1843年发现于古巴(Cuba)奥尔金省马亚里-巴拉科阿带莫阿-巴拉科阿区巴拉坎瑙(Barracanao)。1843年J·F·A·布赖特豪普特(J.F.A.Breithaupt)在《物理学和化学年鉴》(59)报道。英文名称Cubanite,以发现地国古巴(Cuba)命名。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中文名称根据斜方晶系和成分译为方黄铜矿;音译为古巴矿;根据成分和磁性译为铜磁黄铁矿。
英文名Baddeleyite
化学式ZrO2(IMA)
斜锆石是一种锆的氧化物天然矿物,与人工合成的立方氧化锆为同质二象。属斜锆石族。单斜晶系。晶体呈板状或片状,具聚片双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晶簇状,也有呈葡萄状、纤维放射状和同心条带状。无色、白色—黄色、绿色、绿色或红棕色、棕色、铁黑色,半金属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6.5,完全解理,脆性。1892年首次发现于斯里兰卡萨巴拉加穆瓦省拉特纳普勒区拉克沃纳的科隆纳甘(Kollonnagam);同年,弗莱彻(Fletcher)在《自然》(46)和赫萨(Hussak)在《矿物学年鉴》(2)及1893年弗莱彻(Fletcher)在《矿物学杂志》(10)报道。英文名称Baddeleyite,以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斯里兰卡拉克瓦纳铁路项目负责人约瑟夫·巴德利(Joseph Baddeley)的姓氏命名;巴德利把不寻常矿物的样品送到伦敦实用地质学博物馆进行分析,这导致了镁钛矿(geikielite)的发现。随后,巴德利又寄去了更多这种矿物的样品,但其中一种是新矿物,取名为Baddeleyite。1899年在巴西的卡尔达斯(Caldas)发现了斜锆石的大型矿床,故以产地命名为卡尔达斯石(Caldasite),也以产地国命名为巴西石(Brazilite)。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中文名称根据单斜晶系和有些外貌特征与锆石相似(实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矿物),而且是含锆的重要矿物故译为斜锆石或杂斜锆石。
英文名Ferronigerite-2N1S
尼日利亚石是一种含羟基的铝、铁、锌、锡的复杂氧化物矿物。属黑铝镁铁矿超族尼日利亚石族。三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板状。无色、褐色、黄色、黄绿色、瓶绿色、黑色,玻璃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8~9。1947年发现于尼日利亚科吉州埃贝(Egbe)区。原英文名称Nigerite,以发现地所在国尼日利亚(Nigeria)命名。最初发现的尼日利亚石是铁尼日利亚石(Ferronigerite-2N1S)。1947年R·雅各布森(R.Jacobson)等在《矿物学杂志》(28)报道。1959年以前发现、描述并命名的“祖父级”矿物,IMA承认有效。IMA2001s.p.批准。中文名称根据成分及族名译为铁尼日利亚石。目前尼日利亚石更为族名,包括铁尼日利亚石Ferronigerite-2N1S和Ferronigerite-6N6S;镁尼日利亚石Magnesionigerite-2N1S(彭志忠石-6T)和Magnesionigerite-6N6S(彭志忠石-24T);锌尼日利亚Zinconigerite-2N1S和Zinconigerite-6N6S多型。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国旗
化学式MgAlBO4(IMA)
英文名Indialite
化学式Mg2Al3(AlSi5)O18(IMA)
印度石六方柱状晶体(印度)
英文名Marokite
化学式CaMn23+O4(IMA)
钙黑锰矿板柱状晶体,晶簇状集合体(摩洛哥)
英文名Iranite
化学式CuPb10(CrO4)6(SiO4)2(OH)2(IMA)
水铬铅矿是一种含羟基的铜、铅的硅酸-铬酸盐矿物。属水铬铅矿族。三斜晶系。晶体呈板柱状。橙黄色,玻璃光泽,半透明;硬度2.5~3。1963年发现于伊朗(Iran)伊斯法罕省拿县安纳拉克区塞巴兹(Sebarz)矿;同年P·巴里安(P.Bariand)在《法国矿物学和结晶学会通报》(86)报道。英文名称Iranite,以发现国伊朗(Iran)命名。IMA 1980s.p.批准。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水铬铅矿;音译为伊朗矿;杨光明教授建议译为羟铬铜铅矿。
英文名Malayaite
马来亚石是一种含氧的钙、锡的硅酸盐矿物,是含锡(Sn4+)的榍石的类似矿物。属榍石族。单斜晶系。晶体呈楔形状、细粒状;集合体呈块状、薄层状、皮壳状。无色、绿灰色、白色、淡黄色、橙色,玻璃光泽或树脂光泽,半透明;硬度3.5~4。1964年首先在马来半岛霹雳州的巴朗巴东市洛克(Lok)发现。英文名称Malayaite,以发现国马来西亚(Malaysia)命名。IMA1964-024批准。1965年J·B·亚力山大(J.B.Alexander)等在《矿物学杂志》(35)和1966年M·弗莱舍(M.Fleischer)在《美国矿物学家》(51)报道。中文名称音译为马来亚石。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稀少的石榴石变种,又称变色石榴石。已知有两个亚种:一是锰铝—镁铝榴石,1960年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翁巴河谷的镁铝榴石与锰铝榴石混溶体,呈橙色—红橙色并泛粉色调,被称为“马来亚石或马来亚榴石”,或“翁巴榴石”。另一品种是1972年在中国江西德安曾家垅及1978年在中国四川省义敦亥隆新发现的一种钙铁榴石,在日光或日光灯下呈浅绿色者在白炽灯下为橙红色。当锡被钒替代时,称为钒马来亚石。
英文名Sakhaite
化学式Ca18Mg16Al(SiO3OH)4(CO3)16(BO3)28·(H2O)3(HCl)2(IMA)
萨哈石是一种含氯化氢和结晶水的钙、镁、铝的硼酸-碳酸-氢硅酸盐矿物。等轴晶系。晶体呈八面体,粒状;集合体呈块状。无色、灰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油脂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5。1965年I·奥斯特洛夫斯卡雅(I.Ostrovskaya)等发现于俄罗斯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极地雅库特多哥多(Dogdo)河流域塔斯-哈亚克塔克(Tas-Khayakhtakh)范围的蒂托夫斯基(Titovskoe)硼矿床。英文名称Sakhaite,以西伯利亚雅库茨克的语言“Sakh(萨哈)”(共和国)命名。IMA 1965-035批准。1966年奥斯特洛夫斯卡雅等在《美国矿物学家》(51)和《全苏矿物学会记事》[95(2)]报道。中文名称旧音译为刹哈石,现译萨哈石;杨光明教授等根据英文名称首音节音和成分译为萨碳硼镁钙石;或根据成分译为碳硼镁钙石。
萨哈石八面体晶体(萨哈)
英文名Tanzanite
化学式Ca2Al3(SiO4)(Si2O7)O(OH)(含Cr,Sr)
英文名Guyanaite
化学式CrO(OH)(IMA)
英文名Tunisite
化学式NaCa2Al4(CO3)4(OH)8 Cl(IMA)
碳钠钙铝石平行的书页状集合体(法国)
英文名Afghanite
化学式(Na,K)22Ca10(Si24Al24)O96(SO4)6Cl6(IMA)
阿富汗钙霞石柱状、板条状、圆粒状晶体(阿富汗)
英文名Tadzhikite-(Ce)
化学式Ca4Ce2Ti□(B4Si4O22)(OH)2(IMA)
塔吉克矿-铈是一种含羟基的钙、铈、钛、空位的硼硅酸盐矿物。属钙铒钇石族。单斜晶系。晶体呈弯曲的板状,聚片状双晶;集合体呈放射状。棕色、灰色,玻璃光泽;硬度6。1969年发现于塔吉克斯坦天山山脉阿莱山脉范围达拉伊-皮奥兹(Dara-i-Pioz)冰川冰蹟物。1970年叶菲莫夫(Efimov)等在俄罗斯《苏联科学院报告》(195)报道。英文名称Tadzhikite-(Ce),1970年叶菲莫夫(Efimov)等根词由发现地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国命名[1971年《美国矿物学家》(56)],2002年R·奥贝蒂(R.Oberti)等加占优势的稀土元素铈后缀-(Ce)组合命名[2002年的《美国矿物学家》(87)]。IMA 1969-042批准。中文名称音加占优势的稀土元素译为塔吉克矿-铈。
英文名macedonite
化学式PbTiO3(IMA)
铅钛矿是一种铅、钛的氧化物矿物。属钙钛矿超族化学计量比钙钛矿族钙钛矿亚族。四方晶系。晶体微小,呈不规则粒状,粒径小于0.2mm。黑棕色、褐色的黄色与绿色(边缘薄片),玻璃光泽,不透明—半透明;硬度5.5~6,非常脆。1970年发现于北马其顿共和国(当时的南斯拉夫马其顿)普里莱普阿林奇克尔尼卡门(Crni Kamen)微斜长石-石英正长伟晶岩脉。英文名称macedonite,以发现地马其顿(Macedonia)命名。IMA 1970-010批准。1971年D·拉杜辛诺维奇(D.Radusinović)和C·马尔可夫(C.Markov)在《美国矿物学家》(56)报道。中文名称根据成分译为铅钛矿;音译为马其顿石。
英文名Congolite
化学式Fe2+3B7O13Cl(IMA)
刚果石是一种含氯的铁的硼酸盐矿物。属方硼石族。与铁镁方硼石为同质多象。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细粒状。浅红色—暗红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5~7.5。1971年发现于刚果(布)奎卢省奎卢(Kouilou)河流域。1972年E·温德林(E.Wendling)等在《美国矿物学家》(57)和《钾和斯坦因盐(Kali und Steinsalz)》(6)报道。英文名称Congolite,以发现地刚果(Congo)命名。IMA1971-030批准。中文名称音译为刚果石;也有根据晶系和成分译为三方硼铁石;根据成分和族名译为菱锰铁方硼石。
英文名Iraqite-(La)
化学式KCa2(La,Ce,Th)Si8O20(IMA)
伊拉克石是一种钾、钙、镧、铈、钍的硅酸盐矿物。属硅钾钙钍石族。四方晶系。晶体呈片状、他形粒状。带绿色色调的黄色;珍珠光泽、土状光泽,透明;硬度4.5,完全解理。1973年发现于伊拉克苏莱曼尼亚省盖拉·迪兹堡英雄(Hero)沙希-拉什(Shakhi-Rash)山脉。英文名称Iragite-(La),以发现地国伊拉克(Irag)加占优势的稀土元素镧后缀-(La)组合命名。IMA 1973-041批准。1976年A·利文斯通(A.Livingstone)等在《矿物学杂志》(40)和弗莱舍等在《美国矿物学家》(61)报道。中文名称音译为伊拉克石(镧);根据成分译为硅稀土钙石。
英文名Srilankite
化学式ZrTi2O6(IMA)
斯里兰卡石是一种锆、钛的氧化物矿物。属铌铁矿超族铌钇矿族。斜方晶系。晶体呈板状,具成双成对的互相渗透和联系的双晶。黑色、黑棕色,树脂光泽、半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6.5,脆性。1982年发现于斯里兰卡(Sri Lanka)萨伯勒格穆沃省拉特纳普勒(宝石城)区拉克沃讷(Rakwana)。英文名称Srilankite,以发现地国家斯里兰卡(Sri Lanka)命名。IMA 1982-056批准。1983年亚历山大·维尔戛利斯(Alexander Willgallis)等在《矿物学新年鉴》(月刊)和《结晶学学报》(164)及1984年P·J·邓恩(P.J.Dunn)在《美国矿物学家》(69)报道。1985年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郭宗山等在《岩石矿物及测试》[4(4)]音译为斯里兰卡石。
斯里兰卡石(印度洋西南印度海岭)
英文名Isocubanite
化学式CuFe2S3(IMA)
英文名Zimbabweite
化学式Na(Pb,Na,K)2(Ta,Nb,Ti)4As4O18(IMA)
英文名Byelorussite-(Ce)
化学式shiNaBa2Ce2Mn2+Ti2Si8O26(F,OH)·H2O(IMA)
英文名Kazakhstanite
化学式Fe53+V34+V125+O39(OH)9·9H2O(IMA)
哈萨克斯坦石是一种含结晶水、羟基的铁的钒酸盐矿物。单斜晶系。晶体呈显微板状、纤维状、椭圆形粒状;集合体呈放射状、圆球,球径小的0.01mm,大的达0.5cm×1.5cm。深黑色,半金刚光泽,不透明;硬度2.5,完全解理。1988年发现于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克孜洛达地区巴拉索斯卡德克(Balasauskandyk)钒矿床。英文名称Kazakhstanite,以发现地所在国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命名。IMA1988-044批准。1989年在《全苏矿物学会记事》[118(5)]和1991年在《美国矿物学家》(76)报道。1991年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郭宗山在《岩石矿物学杂志》[10(4)]音译为哈萨克斯坦石。
英文名Vanadomalayaite
化学式CaVO(SiO4)(IMA)
钒马来亚石是一种钙、钒氧的硅酸盐矿物。属榍石族。单斜晶系。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晶簇状。深红色,金刚光泽,透明;硬度6,完全解理,脆性。1993年发现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热那亚省格雷格利亚(Graveglia)谷瓦格洛格利亚(Valgraveglia)矿。英文名称Vanadomalayaite,由成分冠词“Vanadium(钒)”和根词“Malayaite(马来亚石)”组合命名,意指是钒占优势的马来亚石类似矿物。IMA1993-032批准。1994年《矿物学新年鉴》(月刊)报道。1999年中国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黄蕴慧等在《岩石矿物学杂志》[18(1)]根据成分及与马来亚石的关系译为钒马来亚石(参见【马来亚石】条)。
英文名Kyrgyzstanite
吉尔吉斯斯坦石*是一种含结晶水、羟基的锌、铝的硫酸盐矿物。属铜矾石族。单斜晶系。片状、纤维状晶体;皮壳状、放射状集合体。浅蓝色-绿色、白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2-2.5,完全解理。2004年发现于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柯尔克孜州巴特肯地区卡拉-坦吉(Kara-Tangi)铀矿床。英文名称Kyrgyzstanite,由发现地所在国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命名。IMA 2004-024批准。2005年A.A.阿加汉诺夫(A.A.Agakhanov)等在《矿物新数据:莫斯科》(40)报道。目前尚未见官方中文译名,编译者建议音译为吉尔吉斯斯坦石*。
吉尔吉斯斯坦石*片状(吉),皮壳状、放射状集合体(希腊)
英文名Byzantievite
[(PO4),(SiO4)]4(BO3)9O22[(OH),F]43(H2O)1.5(IMA)
拜占庭石*片状晶体(塔吉克斯坦)
英文名Luxembourgite
化学式AgCuPbBi4Se8(IMA)
卢森堡矿*针状晶体(卢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