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MP | 张靖南、杨和雄等:发现一种新矿物——亚硒酸铅

学术   2024-11-11 18:43   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学之家,作者马昕岳
新矿物:Molybdomenite-P21/c

近日,亚利桑那大学本科生张靖南(目前在莱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与杨和雄教授合作,在玻利维亚Potosí地区的El Dragón矿的岩石样本中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拉曼光谱发现了一种新矿物:Molybdomenite-P21/c。该矿物为白硒铅石(Molybdomenite)的一个多型。其外观是一种浅黄色的薄刃状晶体,油脂光泽,莫氏硬度为3,密度为7.034 g/cm3。相关工作[1]发表在The Canadi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图1:浅黄色薄片状Molybdomenite-P21/c晶体的微距照片

Molybdomenite-P21/c的理想化学式是PbSe4+O3,即亚硒酸铅,这与白硒铅石相同,但是其在结构上属于单斜晶系的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 = 9.154(8),b = 8.071(6),c = 8.780(7) Å,β = 103.15(8) °,V = 631.6(6) Å3

该结构中包含两个对称性上不等价的铅原子(Pb1和Pb2)、两个硒原子(Se1和Se2)和六个氧原子。每个Se4+阳离子与三个O原子结合,形成典型的三角锥状(SeO3)2-结构。Pb1和Pb2原子均与九个O原子配位。每个[PbO9]多面体通过共享边或角与六个(SeO三角锥相连接,形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

拉曼光谱测试显示白硒铅石仅在790 cm¹处有一个强峰,而Molybdomenite-P21/c在788 cm¹和804 cm¹处有两个强峰,这与其晶体结构中的Se4+-O对称伸缩振动有关。

亚硒酸铅两种多型
PbSeO3


亚硒酸铅(PbSeO3)一般有两种多型,β型的空间群为P21/m,即普通的白硒铅石,而α型则与本文发现的Molybdomenite-P21/c结构相同。在2002年,有学者实现了粉末状的α型亚硒酸铅的人工合成[2],但是目前依然无法合成该物质可测量的单晶。


这也意味着Molybdomenite-P21/c是天然的α型硒酸铅晶体在自然界中首次被发现,并且这种物质在材料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


更有趣的是,Molybdomenite-P21/c和白硒铅石之间存在温度导致的相变。通过高温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测量,Lahtinen 和 Valkonen[2]观察到亚硒酸铅从 α 相到 β 相的不可逆相变发生在315°C 到 355°C 之间。由于该相变的动力学过程非常缓慢,因此很可能是一级相变。硒酸铅的 β 相(白硒铅矿)在 470°C 以下是稳定的,并在 470°C 至 610°C 之间开始转变为 PbO(SeO)。因此,发现Molybdomenite-P21/c意味着成矿环境在新矿物形成后从未经历过高于 355°C 的热事件。

图2:Molybdomenite-P21/c 和白硒铅石的拉曼光谱图

图3:Molybdomenite-P21/c (a) 和白硒铅石(b)的晶体结构,展示了前者中对称性不等价的铅原子以及铅原子层被硒酸根层替换,本图为了清晰忽略了氧原子和Pb-O键

含有亚硒酸根(SeO32-)的材料也因其结构特性而备受研究,主要因为其中的硒带有一对不活跃的孤对电子,能在结构中充当引导剂。这些孤对电子不会参与化学键形成,从而在结构中生成孔隙。

此外,亚硒酸根的三角锥形非对称配位可能引发非中心对称结构,这类结构有望表现出二次谐波生成、压电性、铁电性和热电性等物理特性。铅硒酸盐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类材料,因为Pb²的孤对电子的立体效应可能在配位化学中引起明显的畸变,从而带来更有趣的特性。

例如,PbSeO表现出强烈的二次谐波响应。通过加热或在水中处理,可以将硒化铅(PbSe)部分转化为亚硒酸铅(PbSeO),从而显著改变硒化铅的物理性质。硒化铅已广泛用于可见-红外光探测器、显示器、晶体管、热电设备和光伏系。亚硒酸铅同样被视为一种潜在的对紫外光敏感的新材料和铁电材料。

矿物发现者

张靖南

本矿物的发现者张靖南目前就读于莱斯大学,攻读地质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花岗岩方面的研究。除了作为地球化学学领域的研究学者外,他本身也是一名矿物收藏爱好者。他从六岁就开始收集矿物标本,目前已有一系列相当精美的矿物收藏。其藏品组合于2023年在全球最大的矿物展——图森矿物展展出并获Lidstrom Trophy奖,图森展主席也在著名矿物收藏杂志Rocks & Minerals上发表了关于他本人收藏历程的个人的报告





[1] Zhang, J., Yang, H., & Gibbs, R. B. (2024). Molybdomenite-P 21/c, Polymorphous with Molybdomenite and the Natural Analogue of Synthetic α-PbSe4+ O3, from the El Dragón Mine, Potosí, Bolivia.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62(4), 643-652.

[2]Lahtinen, M., & Valkonen, J. (2002). X-ray powde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a new modification of Pb (II) selenit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14(4), 1812-1817.
[3]Megaw, Peter KM. "Up and Coming Mineral Collector Jingnan “Tom” Zhang: One to Watch." Rocks & Minerals 99.2 (2024): 160-171.




END








微信号
ZLX-GJJS


战略性关键金属科普平台
专注关键金属 报导前沿动态 普及地学知识 服务社会大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