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虎进村咬人!要是武松在,结局会怎样?

文摘   2024-11-19 17:55   江苏  

昨天,一则新闻刷爆了各大社交平台:一只疑似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一个村庄现身,攻击了一名村民,导致其左手受伤。这起事件迅速登上热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监控中男子为伤者的邻居张大爷


据报道,长太村一名赵姓村民左手部被老虎咬伤,随后被送往医疗机构治疗,伤者情绪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手术已结束,手术情况较乐观,伤者只是骨折,或恢复大部分手的功能,没有截肢风险。当地县公安局、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已到达现场,对老虎行踪进行追踪。



许多人不禁好奇:老虎这么厉害,人如果去对抗,会有胜算吗?我们过去听过那么多打虎英雄的故事,特别是水浒里的武松打虎耳熟能详,难道都是虚构的吗?

 


《水浒传》中的英雄武松


武松在水浒英雄画廊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梁山好汉,在他的性格里洋溢着古代英雄的力与勇,施耐庵说他:“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在《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中,都只有“行者武松”的名字,但在宋代有关史籍中却并不见其大名,更不用说其打虎事迹了,在《水浒传》中,最出名的大概要算景阳冈打虎的武松了。



故事中,武松在山下畅饮后,不顾店家的警告,独自一人踏上了山路。就在山中,他意外地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虽然武松原本手持一根哨棍,但在紧张的战斗中,哨棍不慎打断。最后还是老虎刚好跳到武松身边,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穑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就这样,武松几乎凭借着赤手空拳将老虎制服。




《武松打虎》组图  刘继卣作

其实,《水浒传》里曾经上演三次轰轰烈烈的“人虎大战”。一次是黑旋风李逵,他的老娘被老虎吃了,他一气之下,杀掉四只老虎;一次是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两兄弟,动用当时的“高科技”捕猎手段——药箭,射杀了老虎,为民除了害。但是李逵却没能以勇杀四虎的数量而成名,解珍、解宝也没能因高科技的含量而成名。一举成名的还是景阳冈武松打虎,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首先,武松打虎是初出江湖武松的处女秀,英雄好汉的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施耐庵是用浓墨重彩的;其次,解珍、解宝严格说来那不叫打虎,而是“射”虎。李逵严格说来也不叫打虎,而是“杀虎”。只有武松的方式,那才叫“打”虎,因为他是赤手空拳,没有借助任何的工具。再次,武松打虎是最具生活原型,对施耐庵启发最大的是他的表弟卞元亨的打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武松打虎。

宋义士武松之墓

现在的人们都在怀疑,元朝末年盐城海边有老虎为害吗?这是不容怀疑的这个大背景是存在的。据《元史·许维桢传》记载,淮安府属县盐城及丁溪场有二虎为害。这是国家正史的记载。

从明末清初开始,关于老虎成群结队、横行出没的记载,就不断出现在各地的方志上。以上海为例,根据历代地方志记载,上海共有25次老虎出没记录(元代1 次,明代14 次,清代10 次)。其中明朝正统二年(1437年),上海宝山吴淞附近更是老虎成群出没,咬死咬伤多达65人,“有时咆哮啸一声,怒音十里秋风狂”,“居民号恸死不辜,哭声夜半于穹苍”。
 
到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在上海县城附近的金山卫西关,一只老虎直接冲进城中,在城里转了一圈之后,“咆哮而去,不知所之”。当时有4名兵勇试图捉捕这只老虎,竟然全部被它咬死。



真实的打虎英雄——卞元亨


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吴王张士诚载记》(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引袁吉人编《耐庵小史》云:“施耐庵,白驹场人,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

据明万历《盐城县志》与《卞氏谱·卞元亨传》记载,卞元亨(1325—1415),享年九十,少时能吟诗作文,善吹鹤骨笛,“公有膂力,曾蹴虎至死”,元末客张士诚,张士诚跋扈,屡陈不听,辞去。归隐于盐城之便仓,手植枯枝牡丹于庭,花开正盛。又载“东海常出猛虎,路绝往来,公怒曰,昔周处射虎杀蛟,以除民害,吾当效之。人以为狂。公独往,无寸械,适虎当振威,公从容近之,以足蹴其颔,虎立毙,其豪迈如此。”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即以卞元亨打虎为原型。元至正十三年(1353),卞元亨因忍受不了盐监的勒索,随张士诚领导的盐民起义,杀死了白驹闸驻防守兵,火烧白驹场盐课司署,其后在草堰场招兵买马,起义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卞元亨为“张士诚将”,“曾任元帅”。这给施耐庵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以启发,也是蹴虎至死。“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盐城卞元亨彪马铜雕

这是元至正四年(1344)的事情,东海边猛虎伤人,行人绝迹,渔民难以营生,卞元亨决心为民除害,一个人在风清月明之夜来到海边守候,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人称“打虎将”,英名远扬。

《卞氏谱》还载有明代陆颙《赠东海隐者卞元亨》诗句:“刺虎昔闻林下勇,登龙今访海中君”。陆颙是何人?是陆谦的儿子。陆颙,字伯瞻,陆闿的弟弟。明洪武中由明经辟举,任礼部主事。两次出使朝鲜,得专对体,受明成祖袭衣白金之赐。永乐元年(1420)在南京与修《太祖实录》。屡试诗文书画,明成祖以“三绝”称之。转户部郎中,分治水利,董运江淮。著有《颐光集》二十卷。景泰元年(1450)陆瑄刻本为《新编颐光先生集》七卷。


施耐庵创造的水浒世界里天神般的第一好汉武松出场时,“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离;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正是:说开星月无光彩,道破江山水倒流。” 你看这卞氏家谱中的“林下勇”与《水浒传》中的“林下强人”是如此的相像!

还有趣事的是:《水浒传》二十八回中说武松膂力过人,天王堂前的石墩怕有四五百斤重,武松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

撂石锁

这武松的石墩与卞元亨练功用的两个石锁(形似石墩)又有几份相像,卞元亨使用的石锁分别三百二十八斤和三百三十五斤,现仍在盐城便仓枯枝牡丹园内,其中一个刻有元代的“元”字。相传撂石锁起源于唐代军营,士兵常用石锁、石担子等锻炼身体,后流传于民间,演变为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传统竞技。盐城民间至今仍有撂石锁的活动,有诗为证:“玲珑石锁半空举,天作娱台地作毡。巧手闲来多聚会,欢愉尽在搜童间。”


古人如何打虎?

现实中,老虎的攻击速度和力量是极其惊人的。看过老虎攻击视频的人都知道,它们的动作迅猛,一扑一拨之间,往往让猎物毫无还手之力。

▲虎。图源:摄图网

老虎的攻击方式是一巴掌直接抓翻猎物背部。这一巴掌力量到底有多大?据测算,成年雄性东北虎在利用虎爪击打物体时,其力量可以达到1000千克左右;成年雌性东北虎的掌击力量也可达到800-900千克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几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捆绑在一起,老虎也可以轻易击翻。


在古代,即使是专业的格斗者,如古罗马角斗士,在面对老虎时也难以匹敌。如果角斗士们穿戴适当的防具,使用冷兵器进行团队合作,或许还有机会制服老虎。但如果是单打独斗,那结果可能就不太乐观了。

那么人们真的就没有办法打败老虎了吗?从古籍中的记载来看,在有武器的情况下、以集团作战的方式、运用一些战术,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还需要加上点运气。

明代谢肇淛曾在自己的《五杂俎》中记载了一种双人配合用弓箭射虎的方法:

“胡人射虎,惟以二壮士彀弓两头射之。射虎,逆毛则入,顺毛则不入。前者引马走避,而后者射之,虎回则后者复然,虎虽多,可立尽也。”

基本上就是说,两人骑马,仰仗人马一体的机动力对老虎进行远程夹击,以多欺少,多点攻击,还是有可能制服老虎的。而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布置陷阱,不过这种方式能不能成功,就得看老虎上不上当了。

铁镞射虎胞头箭。来源/故宫博物院


诚然,就算强如武松,要凭一双拳头活活打死老虎,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艺术夸张的结果。




END




来源:方志江苏、国家人文历史、中国日报等

编辑:朱振鑫

编辑:常雪寒

更多精彩  | 跟着总书记看江苏|胡阿祥|程章灿|葛剑雄|江苏名志|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冷历史|江苏风物 | 江苏民俗 |清廉江苏|名人掌故|运河文化|苏商传奇|江苏名镇名村|海上丝绸之路之江苏寻迹|一城一诗长江行|古都南京|温婉苏州|徐州人文|镇江人文|美丽淮安|南通故事|泰州人文|美丽常州| 黄海之滨盐城|东海胜境连云港 |无锡史话| | 宿迁史志 | 美好扬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江苏故事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公众号文章字数在1500~3500字,配相关图片。优先使用配音频、视频的稿件。投稿邮箱:jssdfzwxxz@163.com
      杂志文章字数在3500-10000字,配相关图片。投稿邮箱jsdfz@vip.163.com
      来稿文章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方志江苏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江苏省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发生在江苏的中国故事。
 最新文章